APP下载

山楂粉蝶对西府海棠的危害及防治

2017-10-19罗云玲

吉林农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

摘要:西府海棠是一种很好的园林观赏树木,山楂粉蝶是西府海棠常见的主要虫害之一,其发生不仅影响树木的生长,也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本文介绍了山楂粉蝶在长治市城区的发生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调查了山楂粉蝶对长治城区西府海棠的主要危害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技术,并提出在绿植管理方面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府海棠;山楂粉蝶;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9.028

根据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2011年~2020年总体规划纲要,长治市城区从2011年开始着手进行长治市城区塔岭山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初具规模。森林病虫害又称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大面积爆发性的森林病虫害发生,往往造成树木叶片被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死亡,所以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和必要。2016年4月初,在长治市城区塔岭山城郊森林公园内发现西府海棠、苹果树的叶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了景观和树木生长,本文对此进行了调研和防治。

1 区域概述

长治市城区塔岭山城郊森林公园地处东经113°06′38″~113°08′49″,北纬36°09′55″~36°07′15″,海拔高度在944~1025米之间,总面积约73.33公顷,包括北董村、小山头、中山头等沿山七村。区域内植物种类较多,山顶主要是油松、侧柏;山腰丘陵地带主要是落叶阔叶树种,以经济树和观赏树为主,如西府海棠、苹果、桃、枫树等;山脚及沟壑地主要以国槐、杨树为主。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9.1℃,最高气温为7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2.6℃,1月份最低,月平均氣温为-6.8℃。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6.5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4.4毫米,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7月、8月、9月,年平均无霜期为153天。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山头松柏戴帽,四季常青,山腰花果飘香,山下林茂粮丰的生态环境。成为广大市民休闲、观光、旅游,采摘的好去处。

西府海棠,别名小果海棠、海红,蔷薇科苹果属,为落叶乔木,原产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高达3~5米,幼枝有短柔毛,老皮平滑,紫褐色或暗褐色;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长5~11厘米,宽2~4厘米,边缘有锯齿,叶柄细长2~3.5厘米;伞形总状花序,花重瓣,淡红色,约4厘米,生于小枝顶端;核果球状,径1.5厘米,红色,在该区每年4月中下旬开花。耐寒性强,性喜阳光,耐干旱,忌水涝。对土质要求不严,最适生于肥沃、疏松又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西府海棠株形美观,花色极艳,观赏性佳,适合公园、绿地、风景区等孤植、片植或列值观赏。长治市城区在2011年东山绿道建设中引进种植, 共计5公顷,8250 株。

2山楂粉蝶危害及生物学特征

西府海棠2016年4月上旬,随着气温升高,日照充足,在绿道阳光照射强的部分种植区域,发现西府海棠树叶有卷曲现象,进一步观察在4月中旬采集幼虫,经鉴别确定为山楂粉蝶。

2.1山楂粉蝶

又名苹果粉蝶(Aporia crataegi),属鳞翅目粉蝶科。幼虫咬食芽、叶和花蕾,初孵幼虫于树冠上吐丝结网成巢,群集其中为害。幼虫长大后分散为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2.2发生规律调查

2.2.1调查方法 4月上旬,塔岭山城郊森林公园内西府海棠受山楂粉蝶危害,先是出现叶片卷曲,在剥开卷曲叶子后可见长约10毫米,胸腹呈灰白色,体躯各节有许多小黑点。随即通过采取踏查与详查方式,对种植西府海棠的地块全方位调查。踏查范围遍布林场及周边果园等相关林地。踏查范围在共种植面积5公顷区域及相关林地,记录对总面积、发病面积和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详查是对虫害的品种、虫害危害状况、环境和管理措施等进行系统调查。

分别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虫害区,调查比较危害程度。根据LY/T1681-2006计算公式:

有虫株率(%)=(有虫株数/实际调查株数)×100

叶片受害率(%)=(受害叶片数/实际调查叶片树)×100

感病指数=〔∑(各病级代表数值×该级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代表数值〕×100

失叶率(%)=(单株树冠上损失的叶量/单株树冠上的全部叶量)×100

严重度分级:轻度Ⅰ级;中度Ⅱ级,重度Ⅲ级(见表1)。

查阅相关资料,山楂粉蝶寄主一般为苹果、梨、沙果、杏、桃等。在该区属首次发现西府海棠为山楂粉蝶寄主。

2.2.2发生规律 山楂粉蝶一年发生1代。西府海棠发芽后,在虫害树摘取卷曲叶子,剥开卷曲叶面一般会发现一头。在不同地域发现食害芽、花,而后吐丝连缀叶片成网巢,于内为害。在长治市城区4月下旬~5月上旬在树干、枝条及叶柄处,化蛹为盛期,蛹期一般14~19天。另有较大龄幼虫离巢为害,待其老熟,在枝干、叶片及附近杂草、石块等处化蛹。成虫发生在5月上旬至下旬,6月上旬开始孵化,产卵于嫩叶正面,成块,每块有卵数十粒。卵期10~17天。

2.3形态特征

卵:柱形,顶端稍尖似子弹头,高约1.3毫米,卵壳有纵脊纹12~14条,初产时金黄,后变淡黄色,数十粒排成卵块。

幼虫:体略呈筒行,头黑色,疏生白色长毛和较多的黑色短毛;胸、腹部腹面紫灰色,两侧灰白色,背面紫黑色,每节的黄斑串联成纵纹,体躯各节有许多小黑点,疏生白色长毛。幼虫受气温及阳光日照影响生长速度不一,老熟幼虫体长约40毫米。在荫凉及光照不足树木叶片生长缓慢处,卷曲叶里面幼虫尚不足10毫米时,可见胸腹呈灰白色,体躯各节有许多小黑点。

蛹:蛹体体长约25毫米呈黄色,具有许多黑色斑点,腹面有1条黑色纵带。以丝将蛹体缚于小枝上,即缢蛹。endprint

成虫:5月初成虫出现,翅展64~76毫米,体黑色,翅白色,翅脉黑色,前翅外缘各翅脉末端均有一烟黑色三角形斑纹。

2.4生物学特性

该区一年只发生1代。以2~3龄幼虫群集在树冠上的虫巢内越冬。翌年早春群集为害叶芽,花蕾,叶片及花瓣,4~5龄幼虫不活泼,具有假死性。多白天取食。老熟幼虫在树上,附近灌木或杂草秸秆上化蛹。幼虫期约40天,蛹期14~19天,成虫卵多成堆产于叶背,每堆有卵25~50粒,排列整齐。每雌产卵量200~500粒。蛹经11~17天羽化。

3 防治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经过设计于2016年对塔岭山森林公园内的8000余株西府海棠进行了综合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3.1人工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蛹、虫苞等,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枝梢上的越冬虫巢,集中处理。由于发生区域属该区森林公园,结合危害发生时间在4月中旬,属游人踏青时间,化学防治影响游人。随即组织沿山村民及林场工作人员对虫害发生Ⅰ级轻度、Ⅱ中度以上,修剪病枝条,摘除虫苞、蛹,清理树下杂草。冬季清除病树,深埋病枝,集中销毁,减少虫害来源,距离地面50厘米用生石灰水刷白,既隔离病源又增加美观度。人工防治优点是环保,单位面积内效果显著。缺点是成本高,操作难,有时间限制。

3.2化学防治

对Ⅲ级重度采取游人较少或远离绿道的区域在幼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5%氯氰菊脂1000倍液,以间隔轮换使用进行喷雾,防止抗药性,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時期在4~5月幼虫发生期,一般在上午10小时前,下午5小时后。通过观测调查,间隔10天轮换使用以连续喷洒2次以上防效最佳。化学防治优点是作用快、效果高,防治的对象广,绝大多数的害虫都可用化学防治。缺点是不环保(杀死天敌),该时期也是天敌的重要活动期,化学防治杀死大量天敌,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林间生物多样性。

3.3生物防治

营造混交林,培植保护天敌的蜜源植物。可供选择的树种有刺槐、枣树等蜜源树木。生物防治优点是保持生物多样性,长效环保。缺点是时间长,见效慢,短期内效果不显著。

3.4防治难点

人工防治进度慢,成本高,化学防治须避开游人上山时间。作用不当会使人发生中毒,同时杀害了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

2017年春季进行了观测调查,(见表2)。

关于失叶率的调查,在三个样地抽取有代表性的受害树6株,对叶片上的虫口密度进行调查,采用目测调查,受害叶片均不超过5%。

4绿植管理措施

锄草。保持树木周围干净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 浇水。增强树势的生长;施肥。增加树体的抗性;修剪。清理病死枯枝。通过以上的综合管理,提高树木对病虫害的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徐公天,杨志华.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王军峰,吴棣飞,姚一麟.观果植物[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3]徐晔春,吴棣飞,观赏乔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耿海东,赵铁良,张旭东,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J].国家林业局,2006,(12).

作者简介:罗云玲,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推广和病虫害防治。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梨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及应用研究
凉山州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浅谈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