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强化生态保护 加速绿色崛起朝着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目标阔步迈进

2017-10-19陈玉婷中共丰都县委宣传部提供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7年4期
关键词:丰都旅游生态

文/本刊记者 陈玉婷 图/中共丰都县委宣传部提供

中共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强化生态保护 加速绿色崛起朝着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目标阔步迈进

文/本刊记者 陈玉婷 图/中共丰都县委宣传部提供

中共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

丰都县地处重庆版图中心、三峡库区腹心,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8个乡镇,总人口85万。丰都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重点移民县,经济量小质弱,发展基础薄弱,为破解这些困境,丰都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立足生态定位,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深化了“135”发展战略,优化了“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带领全县人民走上了一条“生态保护、绿色崛起”之路。

丰都如何把握大势、抢抓机遇,在农业、工业、旅游、城市、生态、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量质并举,真正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崛起”?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丰都机遇集成、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为谋求更大发展,丰都确立了怎样的目标定位、战略路径?

徐世国:在综合研判各方面因素和条件基础上,丰都县确立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进一步深化了“135”发展战略,即:一个主题,“生态保护、绿色崛起”;三个定位,国际旅游文化名城、重庆生态低碳经济重地、三峡库区明珠;五大任务,工业立柱、城市聚气、农业夯基、旅游靓牌、生态铸魂。其中,“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是丰都综合性定位,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重庆生态低碳经济重地”和“三峡库区明珠”是功能性定位,是“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经济支撑和形态支撑。

同时,优化了“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这一总战略、总抓手。“一心”即以县城规划区为中心,打造县域经济的“发动机”、核心区、复合经济区,重点发展以工业经济、商贸流通经济、三产经济为主的城市经济,解决工业立柱、城市聚气问题。“两极”即以长江为界发展“南旅、北农”两个增长极,投入增长的重点分别放在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上,重点解决旅游靓牌、农业夯基的问题。“三带”即“沿长江、渠溪河(含碧溪河)、龙河”三个经济带。沿长江经济带突出现代农业的集中展示、加工、示范和人口集聚功能,重点打造农工旅商深度融合示范区、高品质人口居住区;渠溪河(含碧溪河)经济带突出核心基地、原料供给功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产业发展“高速路”,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龙河经济带突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功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泛旅游,加速推动旅游成为丰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武平镇生态养牛 林登周 摄

丰都名山风景 陈勇 摄

本刊记者:丰都立足“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功能定位,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徐世国:突出“农业夯基”,持续推进以肉牛为重点的“1+6+X”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建设国家农产品主产区(“1”即肉牛;“6”即榨菜、红心柚、龙眼、烤烟、花椒、有机大米;“X”即猕猴桃、黑花生等区域性特色产业)。

优化结构。始终把肉牛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完善集“牧草种植、肉牛养殖、鲜肉进口、精深加工、粪污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出台基地巩固、品种培育、科研投入等扶持办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总部在重庆、基地在全球、市场在全国”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澳牛进口与本地肉牛养殖,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肉牛之都。同时,依托肉牛国家科技园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县级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红心柚、榨菜等特色产业,提升壮大生猪、蛋鸡等传统产业,引进一批“规模型、科技型、生态型”优质农产品项目,争取成为全市畜禽养殖基地。

提高品质。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扶持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新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市县级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稳步提升丰都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特色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刊记者:丰都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区,发展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丰都该如何突破现状,推动旅游经济更上一层楼?

徐世国:我县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支持丰都县旅游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按照“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成规模”的思路,坚持走“文化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两条路径,推动丰都由“全国优秀旅游城区”向“国际旅游文化名城”跨越。五年内,力争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500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

提速打造旅游精品。文化观光游方面,围绕大名山5A级景区创建,加速推动景区23个提档升级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景区品质、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建设公共公益设施,有望2018年成功创建。持续高质量办好“丰都庙会”、牛肉美食文化节等独具特色的大型主题活动,整体提升丰都知名度和美誉度。休闲度假游方面,加速完成南天湖环湖景观改造、天堂谷森林公园、滑雪场等项目建设,持续举办好雪玉山高山湿地避暑露营节,加快推进旅游廊道、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南天湖•雪玉山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龙河国家水利风景区、重庆邮轮母港丰都辅港建设,有序开发方斗山、莲花山、雪玉山等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泛旅游。

精准实施旅游营销。坚持“政府做环境、塑品牌,企业做产品、抓营销”思路,实施精准营销。按照“立足重庆、拓展周边、做响全国、吸引国外”的营销战略,采取“走出去营销、跨区域联盟营销、对旅行社和游船实行奖励性合作营销”等方式,扩大旅游宣传面。充分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客户端等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形象和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宣传体系。用好宣传营销激励政策,做大团队游,吸引散客游。

丰都南天湖春日

丰都庙会花车巡游 陈勇 摄

本刊记者:丰都处于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面临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丰都将如何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工业经济之间的关系?

徐世国: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生态资源产业化、生态产业经济化”,突出绿色本底,走低碳、环保、效益之路,建设绿色集约工业区。。

按照“围绕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兴工业、招商引资强工业”思路,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权重超过30%。大力推行全价值链“垂直整合资源”以商招商模式,大力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优化提升“一区四园”,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规划,探索以PPP模式推进园区产业发展和建设运营,提高项目准入条件和园区投入产出比,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技术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坚持以绿色工业为纽带,以工促农、以工促旅,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同时,我们将严格产业准入,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产业发展“禁投清单”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坚决守住“五个决不能”底线,让绿色发展成为丰都工业发展的主基调。

本刊记者:作为三峡库区唯一跨江全淹全迁的县城,丰都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举措?

徐世国:我们将围绕“一江两岸多组团”,重点推进各组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衔接、各具特色、联系紧密的组团式城市,着力建设滨江旅游城市。

坚持“东进西扩北优”,高品质建成龙河新城,有序推进峡南溪、丁庄溪片区开发,完成北岸名山城区棚改旧改,促进城市扩容增量、载人接财。实施“活水、靓城、显山、增绿”工程,建成龙河东公园、市民休闲广场、县城灯饰工程等地标,逐步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建管并重、城乡同步,以“五城同创”为契机,全面提高城镇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突出“商贸活城”,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变”思路,加快服务业创新、融合、集聚、优化发展步伐。建设完善核心商圈、专业市场、商贸基础设施等,着力打造区域性城市地标和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丰都县城全景 蓝光明 摄

本刊记者:丰都将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徐世国:我们将把“生态铸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丰都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严格生态管控。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物种四条红线,管护好136.9万亩公益林,加强南天湖市级自然保护区、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抓好生态治理。实施环保“五大行动”,推进包鸾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加强水源地和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提升环境质量水平。建设长江沿岸、龙河、渠溪河百米林带,强化库区消落带治理,加速推进25万亩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加强重点地区矿山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提升生态质量。

发展生态经济。认真做好林业经济文章,大力发展经济林、观光林,建设三抚、轿子山森林公园,推动“一二三互动、林工旅融合”,不断提高生态经济占比。实施生态县、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社区)“三级联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鼓励生活垃圾分类和可再利用资源回收使用。

本刊记者:丰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不断致力于整县脱贫“摘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接下来丰都县将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

徐世国:我县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破解“三农”难题、推动“三农”工作的历史机遇和战略举措,加压驱动、全力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有95个贫困村、1.8万户6.7万人脱贫,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78户6731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至1.02%,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下一步,将启动精准扶贫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精准扶持、稳定脱贫、长效增收新机制,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动态管理扶持对象。坚持“应进必进、当出必出”,建立健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定期核查机制,对未脱贫户采取更加精准的扶持措施,给予更大力度的帮扶救助。探索出台《农村临界贫困低收入户动态监测分类管理办法》,将容易返贫的已脱贫户精准识别为A、B、C三类重点扶持对象,持续跟踪,重点关注,分类帮扶。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因突发重大疾病、重大灾害等导致的返贫情况,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分类救助,坚决做到“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扎实开展十大行动。实施产业扶贫计划,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精准组织剩余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实施财产性增收计划,鼓励贫困户通过农村宅基地复垦、土地流转入股、“三权抵押”等形式,多渠道增收。实施集体经济增收计划,鼓励村集体参与多种生产经营。实施健康扶贫计划,分类救治大病慢病贫困对象,全额资助贫困群众医保提档。实施素质提升计划,多渠道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住房保障计划,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实施保障兜底计划,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施“三留守”人员关爱计划,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计划,确保所有行政村解决“八难”实现“八有”。

优化完善保障机制。创新涉农资金整合方式和使用机制,统筹整合今后三年涉农、三峡后续、政策性和金融贷款资金20亿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8亿元、产业发展10亿元、政策兑现并精准到村到户到人2亿元。创新扶贫帮扶机制,坚持驻村工作机构不撤、人员不减、标准不降,推行驻村人员分期轮换制度;加强与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对接,深入实施好水利定点扶贫“八大工程”等重点帮扶项目,切实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创新落实脱贫攻坚县乡村三级责任制,建立巩固提升工作责任清单,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制度,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强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丰都旅游生态
构建美丽丰都 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丰都,不负好春光
旅游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丰都“善”变
丰都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