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推进“四个集中”战略依安县合力做大县域主导产业

2017-10-19李树坤李洪伟

活力 2017年13期
关键词:陶瓷建设

李树坤 本刊记者 李洪伟

深入推进“四个集中”战略依安县合力做大县域主导产业

李树坤 本刊记者 李洪伟

五年来,依安县委按照上级部署和安排,着眼“活力依安、和谐依安、幸福依安”建设总体目标,坚持“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产业不动摇,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居住向中心社区集中、民生服务向基层群众集中”四个集中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6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6.5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年均增长5.6%;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76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年均增长8.6%;全社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年均增长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2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年均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850元,与2011年末相比,年均增长1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5元,与2011年末相比,年均增长7.1%。

一、推进产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全力做大做强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产业

以专业园区建设为牵动,全力以赴抓企业上项目,促进园区内产业间和企业间集聚发展,全力做大县域主导产业,着力提升区域发展整体竞争力。目前,县内规上企业由2011年末的17家发展到25家,预计年末可达到30家。园区企业年纳税达1.5亿元,吸纳就业2302人。

一是陶瓷产业初步实现集聚发展。通过大力争取,县陶瓷产业园区在2012年晋升为省级陶瓷产业示范基地基础上,2016年被命名为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推进路水电气等基础建设,现已建成陶瓷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共10家,新引进项目4个。产品涉及建筑陶瓷、日用瓷、特种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等多个品类。

二是重点食品产业加速突破。充分挖掘县内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以薯、鹅、糖、菌等为突破口,推动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马铃薯产业园区建设牵动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汇利薯业、亚丰薯业等新建项目陆续投产,白云淀粉、诚信公司等传统企业不断提升,马铃薯加工项目由单一的淀粉,向精制淀粉、粉丝粉条、薯条薯片休闲食品全方位拓展。巩固扩大“白鹅之乡”品牌优势,全县大鹅饲养量达到100万只,改造现有3户加工企业,力争年屠宰大鹅80万只。推进糖产业龙头企业投资1.16亿元的精制幼砂糖技术改造项目。

春城马铃薯合作社种薯繁育中心

三是生化产业初步破题。引进福建厦门象屿集团与县内鹏程公司合作,建成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公司,实现粮食种植、种子繁育、粮食仓储物流、粮食深加工全产业链开发,建成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生产玉米淀粉、蛋白粉、胚芽油、玉米粕等产品,全部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税金近2亿元。

二、推进农业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把握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土地规模经营为核心,配要素、强基础、促改革,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稳步开展。换届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调结构。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抢先抓早,启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探索和尝试。具体做到“一压三增”。即:玉米面积由原来的280万亩,压缩到240万亩;大豆面积增加到43万亩;马铃薯面积增加到40.5万亩;水稻面积增加到40万亩。同时,食用菌栽培、瓜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新发展。扩规模。着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牵动工程”,在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多年来,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保持在220万亩以上。育主体。坚持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促动、组织推动,着力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县各类合作社发展到661个、1000亩以上大户69户。促改革。全县共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170个。近几年,通过平台年流转土地每年都在300万亩以上。完成74个村土地确权工作。组建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四权”抵押、林权转让等农村产权交易。

依安县汇利薯业现代化生产线

三、推进人口居住向中心社区集中,加快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

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着力加快城乡建设一体化步伐,促进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加快老城区改造。采取异地回迁办法,以县城东南、西南街棚户为重点,5年来共棚改5200户,共改造低温楼99万平方米、185栋。依安县也成为全省唯一利用“国开行”贷款的棚改县。改造和拓宽城内道路36条1.97万延长米,修复城区城区破损路面32万平方米。新辟建大型热源厂1处,总投资2.5亿元,供热能力达450万平方米。实施了供水改扩建工程,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新建水源地水源深井14眼。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万吨以上。启动泰安新城建设。新城总体规划总占地1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集商服、居住、学城、行政等功能于一体,可吸纳4万人口。已完成投资18.3亿元,建设完成楼房86栋60万平方米。不断强化占地达1748亩的植物园设施建设,每天休闲群众5000人次以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先达标、后提升、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推进路、桥、房等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全县涌现出新兴新合、太东前进、阳春民利等典型。

四、推进民生服务向基层群众集中,不断加快和谐幸福依安建设进程

围绕基层群众的所需所盼,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结合泰安新城总体规划启动学城建设,项目总投资1.7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现有在校生3220人。近五年来,加大了城乡办学条件改造力度,全县累计有23所学校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换届以来,全县共招聘城乡教师354人(含特岗教师225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卫生和计划生育改革,卫生和计生改革重组全市率先完成。县中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县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尿毒症患者透析费用100%核销,门诊、大病费用核销均达到90%。人口和计生工作扎实推进,乡镇计生室等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年发放城镇小额担保贷款及农村妇女小额贷款5400万元,年开发公益性岗位14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开展创业带就业工程。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0.7万人,参保率达到99.4%,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五、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狠抓党的建设。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线,把党的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的始终,具体做到“两个加强”、“两个延伸”。加强思想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认真组织县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完善制度,创新形式,不断推动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每年组织中心组学习不少于10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选人导向重点向乡镇和县直部门一线倾斜,使一批平时踏实干事、努力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任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着力点向村屯社区和“两新”组织延伸。抓好村党组织与合作社对接。村两委出现空缺时,候选人重点在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中产生。加大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其表率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力点向重要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延伸。针对行政审批、干部任用、财税管理等重点领域,针对权力集中部门、资金密集单位和关键岗位人员等重点环节,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二是注重民主法治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能;抓好统一战线工作;促进群团组织作用发挥,各界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基层群众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推进“六五”普法深入开展,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显著增强。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力抓好信访工作,认真开展县乡领导大接访活动,信访工作成效明显。

三是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美丽依安”道德模范人物(群体)为榜样,扎实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 “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孝文化”为重点内容,通过陶瓷、剪纸、浮雕等形式展现,实现了文化元素的植入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陶瓷建设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金意陶陶瓷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