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楼市再调控

2017-10-18谢九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41期
关键词:楼市评级调控

谢九

距去年史上最严调控一周年之际,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再度迎来新一轮调控,楼市的紧缩之风毫无放松的迹象,仍在蔓延升级。

去年国庆节前后,北京、上海等20多個城市宣布限购限贷,国内楼市进入史上最严调控期,今年国内楼市再度迎来相似的场景,西安、重庆、南昌、南宁、长沙、贵阳和石家庄等多个城市先后宣布了限售政策。

和去年略显不同的是,去年调控的城市多以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为主,而今年则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从冲击力上似乎不及去年,但是,考虑到去年的最严调控已经历时一周年,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调控可能会开始慢慢放松,或者至少不会再继续升级,但是今年调控范围从一、二线扩大至二、三线,显然已经打破了以往的调控规律,显示出这一轮楼市调控的力度和时间都会大大超出预期。

近期之所以多个二、三线城市集中调控,一是因为现在又进入了楼市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实施调控,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一线城市经历了严厉的调控之后,房价涨幅已经得到了明显控制,但是部分二、三线城市开始成为涨价的热点,此次宣布调控的几个城市中,8月份的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涨幅都超过了10%。为了防止房价上涨的势头在更大范围内蔓延,楼市调控的范围也从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三、四线下沉。

和以往楼市调控多以限购不同的是,这一次几大城市的调控主要以“限售”为主。重庆市规定新房、二手房满两年后才能上市交易,长沙市规定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需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石家庄更是规定新购住房满5年才能上市交易。延长住房的可售时间,显然是针对短线炒房客,房产限售时间拉长,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高杠杆炒房者,如果住房短期炒作被禁止,也就尽可能实现了“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炒的”这样的政策目标。

除了石家庄、长沙、南昌等二、三线城市之外,一线城市的调控其实也仍在继续。和二、三线城市的行政限售相比,一线城市的调控显得更加市场化,某种程度上杀伤力更强。

下半年以来,北京各大银行纷纷上调房贷利率,近期更是波及到首套房。在调控之前,北京的首套房利率一般能够享受基准利率的8.5折,但是最近首套房利率已经普遍上调了5%~10%。央行营业管理部对此公开表态支持,“房贷利率调整是银行在北京市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市场利率整体上扬的背景下,根据市场资金水平变化、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所采取的自主行为,符合政策要求和导向,对此央行营管部积极支持”。不仅是北京,上海、深圳的情况也大致接近。

在当前中国经济背景之下,中国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没有重回过去调控之后就放松的老路,应该说还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目前中国经济表现并不乐观,主权信用接连遭遇下调,今年5月份,国际评级巨头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3下调一级至A1,这是自1998年来,穆迪首次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穆迪下调评级的原因在于“为了稳增长,未来中国政府直接债务会有较大增长”。时隔不到半年,另外一家评级巨头标普也在今年9月份下调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调整为A+,短期债评级由A-1+调整为A-1,这也是1999年以来,标普首次下调中国主权评级。标普的理由在于“中国长时间的强劲信贷增长增加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

虽然国际评级机构的理由大有偏颇之处,但从中国经济自身的数据来看,的确也难言乐观。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表现尚可,尤其是6月份数据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乐观派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度过了低谷,“新周期”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热门的话题。不过进入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数据迅速回落,7月份的工业增加值仅为6.4%,大大低于预期的7.1%,8月份的工业增加值更是只有6%;除此之外,7、8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发电量等关键指标均全线下滑,显示出中国经济走出低谷仍需时日。在当前中国经济背景下,很多市场人士已经开始呼吁适度放松紧缩政策,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

未来楼市调控走向何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对于楼市调控对经济影响的看法。目前来看,管理层的态度倾向于认为楼市调控对经济影响不大。今年8月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曾经公开表示:“房地产市场降温并不必然拖累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GDP增长速度是6.9%。从产业支撑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服务业,支撑服务业主要的力量又是新兴服务业。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今年上半年是6.2%,而上年同期是8.2%。所以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比,在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还提高了0.2个百分点,这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或者适度降温,并不必然会下拉经济增长速度。”不过,这样的结论是建立在上半年经济尚可的背景之下,随着下半年经济数据回落,房地产调控对经济的真实影响还有待继续观察,如果对经济的影响加剧,届时将会真正考验楼市调控的决心。

楼市调控的本意是为了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如果调控的力度把握不当,有可能误伤刚需,甚至带来新一轮房价上涨,这将违背调控的初衷。

最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贷利率全面上调,甚至首套房利率上浮5%~10%,这在打击投资炒作的同时,对于刚需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北京等地的房贷利率之所以快速上涨,除了当前资金利率全面上涨的货币大背景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管理层对于房价上涨过快地区的房贷额度做出了严格限制,比如央行对北京市的要求是,北京地区全部银行严控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并将全年调控目标确定为25%左右。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今年上半年北京个人房贷新增额快速下降,1~7月个人购房贷款实际月度新增额分别为207.6亿元、244.7亿元、144.7亿元、159亿元、154.2亿元、122亿元、118.3亿元。7月份的额度相比年初几乎下降了一半,在额度紧张的局面下,购房者为了得到宝贵的房贷资源,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利率,否则,最终争取到贷款额度的希望将非常渺茫。对于刚需而言,房贷额度的紧张和房贷利率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调控带来的房价下跌。

最近几年,“去库存”是我国房地产调控的主旋律,过去两年来,一、二线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销售高潮,三、四线城市在政策刺激下也大幅加快了去库存的步伐,从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房地产的库存水平已经降到了最近三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在销售火爆的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速却保持很低的增长,2015年增速只有1%,2016年为6.9%,今年前8个月为7.9%。如果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之间长时间保持较大缺口,不排除将来供需失衡带来新一轮房价上涨的可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楼市评级调控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钱经》月度公募基金评级
《钱经》月度私募基金评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