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B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要点解析及相关问题探讨

2017-10-18曾双穗于立莹

山东纺织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绳带抗拉附件

曾双穗,刘 娜,于立莹

(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3)

GB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要点解析及相关问题探讨

曾双穗,刘 娜,于立莹

(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3)

文章对比分析了GB 31701—2015与GB 18401—2010的差异,重点剖析了GB 31701—2015对绳带项目的考核要求和测试方法,并探讨了标准中的相关细节问题,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为提高标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的可操作性提供一定参考。

GB 31701;GB 18401;绳带;相关问题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童装市场的需求持续上升。与此同时,童装质量参差不齐,不合格现象屡屡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家长的担忧[1]。2015年5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2]。该标准考虑到婴幼儿及儿童特殊群体的特点,在GB 18401—2010《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3]的基础上对儿童服装的安全性能提出了全面要求。本文针对标准的考核项目与GB 18401进行对比,重点剖析了GB 31701对绳带的考核要求和测试方法,并针对标准相关细节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给出了合理建议。

2 标准解读与要点分析

2.1适用范围

主要针对我国境内销售的婴幼儿及儿童产品,标准不管是国内生产还是进口产品均属于此范畴,其中包括商场销售、网络销售、团体购买、搭赠和捐赠的产品。搭赠形式已成为目前很多商家的销售策略,搭赠产品也列入考核范畴。根据婴幼儿及儿童的特点,按照年龄和身高对其产品进行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GB 31701产品分类

GB 18401仅对婴幼儿纺织产品进行了说明。相比较而言,GB 31701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划分更加细致。当产品上同时标注身高和年龄时,以年龄为主进行区分。

2.2标识要求

GB 31701要求的标注方式与GB 18401不同,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GB 31701与GB 18401产品类别标注方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GB 18401只需标明类别即可,GB 31701需要同时标注标准编号和安全技术类别,且后者考核指标更加全面,所以符合GB 31701的产品一定符合GB 18401要求。

2.3织物要求

GB 31701要求产品中所用织物应满足GB 18401的要求。GB 18401根据安全技术类别考核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仅针对婴幼儿用品)。同时GB 31701还新增4个考核项目,具体要求如表3。

表3 GB 31701—2015新增考核项目及技术要求

从表3中可看出,与GB 18401相比较,GB 31701增加了耐湿摩擦色牢度、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燃烧性能四项考核指标;对于B类儿童产品,增加了耐湿摩擦色牢度、燃烧性能两项指标;对于C类儿童纺织产品,增加了燃烧性能指标。对于A类和B类产品,把耐湿摩擦色牢度作为强制性考核指标,且没有豁免产品,这对采用硫化、靛蓝染料的牛仔服装产品来说是一大难点。特别是深色的牛仔产品的耐湿摩擦色牢度往往较差,新标准的实施对牛仔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先纺织标准仅针对涂层和涂料印染织物,需要考核重金属和邻苯二甲酸酯两项指标。本标准考核铅、镉两种重金属的总量,与FZ/T 73025、FZ/T 81014等标准中考核的可萃取重金属不同。本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识别涂料印染。一般来说如果织物的手感较硬、背面未染色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纤维缝隙被填充时,可以初步认定为涂料印染。

在外层面料和里料外露的情况下需要考核燃烧性能。有两种情况可以豁免:一,当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超过90 g/m2;二,标准中所提及的6种纤维的纯纺织物以及混纺织物。但标准中所表述的“这些纤维混纺”容易使人误解为只需包含上述6种纤维的混纺产品。建议表述为“这些纤维之间混纺”,限定混纺织物只能包含以上6种,而不能为6种纤维与其它纤维的混纺产品。本项目实际是考核棉、麻、粘纤、蚕丝等为原料的轻薄织物。同时GB 31701标准在于考核织物燃烧性能而不是阻燃性能,一般织物均能达到1级正常可燃,所以不建议对婴幼儿纺织产品进行阻燃处理。

2.4填充物要求

产品所使用的填充物需要满足GB 18401中相应的安全技术类别要求,当使用羽绒羽毛作为填充物时其微生物考核指标应符合GB/T 17685要求。这些规定只是整合了相应产品的不同要求,目的在于提醒企业使用合格的填充物,避免因填充物质量不合格而使整件产品不合格。其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7685未注明日期,表示最新版本适用于此标准。而最新修订的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将微生物内容取消,且耗氧量指标提升至5.6 mg/kg,在实际检测中微生物该如何操作,需要标准委员会给予解释说明。

2.5附件要求

2.5.1附件抗拉强力

附件抗拉强力考核主要针对婴幼儿产品,儿童产品不考核。目的是防止服装制品上的小附件被婴幼儿抓起咬住放入嘴中或吸入鼻孔引起窒息。一般建议生产企业在婴幼儿纺织产品上不使用小于3 mm的附件。附件抗拉强力的技术要求如表4。

表4 附件抗拉强力技术要求

从表4可知,对于>6 mm的附件抗拉强力要求为≥70 N,对于3 mm~6 mm的附件抗拉强力为≥50 N。但附录A中的测试方法为定负荷拉伸观察附件的损坏程度。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不一致,建议修改技术要求或测试方法。对于≤3 mm或者无法夹持的附件,采用洗涤方法测试,当出现轻微变化、有明显变化、完全脱离等现象为不合格。

2.5.2附件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可以采用手摸或仪器测量的方法。

2.5.3绳带要求

儿童服装的绳带是造成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制造的儿童服装由于绳带设计不符合安全要求而成为欧美市场被召回的主要原因[4]。相比GB 18401中婴幼儿纺织产品安全标准侧重考虑化学危害因素,而GB 31701更多关注使用的机械安全。GB 31701将绳带列入考核范围,既是本标准的亮点也是难点。标准中根据年龄段分为婴幼儿及七岁以下儿童和七岁以上儿童两档,依次列出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绳带要求。

在实际检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测量绳带。首先要确定附件是否属于绳带。一般认为具有一定长宽比(通常为2∶1)的附件为绳带。其次确认是否属于此标准的考核范畴。本标准仅考核服装产品的绳带。非服装产品的绳带有相应的产品标准考核。如即将实施的GB/T 33734—2017《机织婴幼儿床上用品》对于绳带的要求为功能性绳带长度不超过230 mm,装饰性绳带长度不超过180 mm,可成圈的绳带周长不超过360 mm,且测量方法为在22 N的力作用下测量绳带长度。本标准为在自然状态下测量伸直长度。最后根据绳带所在部位按照相应的年龄标准考核绳带。

笔者认为在人体区域划分中较难确认的为颈部绳带。婴幼儿及7岁以下的儿童服装对头部和颈部绳带的要求最严格,该区域的绳带直接关系到服装绳带项目是否合格。GB 31701并未对人体区域划分给出相应的引用标准。其中GB/T 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规格》对颈部的定义为领口上下2.5 cm区域。而GB/T 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对风帽和颈部的定义为头顶至两腋窝前点水平线、两腋窝前点向上延伸至肩部的区域,见图1中1区域。EN 14682—2014《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中头、颈部和胸部以上区域的定义为整个头、颈部和喉咙从肩膀到腋窝以上不包括手臂称为前胸部以上,见图2中A区域。不同标准对于头部和颈部的表述及定义均不同,EN 14682—2014将后脖颈归为颈部区域,而GB/T 22705将其归为背部区域。建议GB31701标准中增加人体区域示意图。

图1 GB/T 22705—2008人体区域示意图

图2 EN 14682—2014人体区域示意图注:1-风帽和颈部;2-胸腰部;3-臀部以下;4-除头和手臂以外的背部;A-头、颈部和胸部以上区 ;B-胸腰部;C-臀部以下;D-背部

同时针对绳带技术要求的第一项中“平摊至合适的尺寸”中的“合适的尺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确定。“除肩带、颈带外,其他绳带不应使用弹性绳带”这里所表述的“其他绳带”仅限于头部和颈部的绳带,而不包括其他部位的绳带,目的在于防止弹性绳带在拉伸过大的情况下,反弹到儿童脸部造成伤害。

针对绳带技术要求第九项中的“立体装饰物”,标准未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可以参照EN 14682-2014中对立体装饰物的定义为比绳带自身厚和宽的附着在绳索上的装饰性物品。比较薄的材料比如塑料套管是不比绳索自身厚的,因此不认为是立体装饰物。

2.5.4其他要求

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其产品及产品包装中不允许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如果产品中存在缝纫断针或者小饰品以别针的形式固定在纺织产品上,将因产品中存在金属针而判定不合格。目前一些婴幼儿服饰礼盒为了美观,包装中常以大头针固定,将会存在因产品包装中残留金属针而判定不合格的风险。对于可贴身穿着的婴幼儿服装,其耐久性标签应置于服装外侧或者采用无害染料印在产品上。这项要求是避免因婴幼儿皮肤娇嫩,耐久性标签置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容易发生摩擦作用对其皮肤造成损伤。

3 结论

通过对GB 31701标准考核项目要点分析,建议将燃烧性能豁免条款表述修改为:羊毛、腈纶、改性腈纶、锦纶、丙纶和聚酯纤维的纯纺织物,以及由这些纤维之间混纺的织物不考核,这样表述更加清晰;针对羽绒填充物产品,由于引用标准的变更,微生物检测该如何操作,希望标委会给出解释说明;附件抗拉强力的测试方法和考核指标存在不一致现象,建议修改测试方法或者考核指标;希望对绳带项目考核增加人体区域示意图、立体装饰物定义等进行解释说明,以提高GB 31701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1] 郑玉英,许鉴.解读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国家标准[J].中国纤检,2015,(18):44—46.

[2] GB 31701—2015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3] 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4] 赵博研.GB 31701—2015与EN 14682—2014关于绳带安全技术要求的对比解析[J].中国纤检,2017,(4):103—1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B 31701—2015 and GB 18401—2010. Test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rope in GB 31701—2015 were emphatically analyzed. Relevant details in the standard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operability of the standard in the actual testing work.

Keywords:GB 31701;GB 18401;rope;relevant issues

DiscussiononKeyPointsandRelatedProblemsofGB31701—2015SafetyTechnicalCodeforInfantsandChildrenTextileProducts

ZengShuangsui,LiuNa,YuLiying

(Zhejiang Fangyuan Test Group Co.,Ltd., Hangzhou 310013, China)

TS107

B

1009-3028(2017)05-0018-04

2017-09-08

曾双穗(1987—),女,湖南娄底人,工程师。

猜你喜欢

绳带抗拉附件
新型抗拉装置在大高宽比隔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改性聚酯纤维耐碱性能(抗拉强力保持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绳带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校服绳带安全要求及控制措施
婴童服装使用说明和绳带安全市场调研及建议
浅谈我国儿童服装绳带要求与欧美标准的异同点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