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个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估

2017-10-17吕志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7期
关键词:成效野生动物保护

吕志

摘 要: 相对于区域保护区网络而言,单个自然保护区内的保护目标及管理方法更具体、明确且具有针对性(Dudleyetal.,2005)。雖然目前国内外关于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其评估指标主要体现在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物种的种群动态、生境动态和管理有效性方面。

关键词: 单个;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估

一、物种种群动态评估

1.种群数量动态及发展趋势

评估国内外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调查已形成较完整、系统的调查方法,应用最多的为样线法、样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及收获模型法(Bucklandetal.,2000)。此外,还可采用航空统计法、红外线扫描统计法、卫星监测法、微卫星DNA技术等(Zhanetal.2006),但这些调查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或时间,故在我国应用不多。

利用前期调查和长期监测的数据是评估种群数量动态最有效的方法,开展种群结构与种群数量的综合研究则可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Underwood,2012)。Zisadza(2011)等分析了1965—2008年的历史数据和航空调查监测数据,对津巴布韦Gonar-ezhou国家公园河马(Hippopotamusamphibious)种群的丰富度、变化趋势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Camp等(2010)利用1987—2007年历年的样线监测数据,研究了夏威夷Hakalau国家森林野生动物保护区森林鸟类的种群密度和变化趋势。

目前,国内对物种种群数量评估的研究,主要是对现状评估或利用前后2期的数据对比评估(刘迺发等,2002;关博等,2010)。

2)种群地理分布动态评估

野生动物种群的分布特征受地理位置和种群季节性迁移模式的影响。国内外对种群地理分布的研究通常集中在自然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等影野生动物种群运动行为的因素上(Ji&Jeske,2000)。在种群分布动态评估中,需在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分析目标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布面积等数据,利用RS和GIS

建立空间模型来分析野生动物种群的地理分布,验证野生动物种群规模和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效快速的评估方法(Skonhtoft&Armatrong,2005)。

二、生境动态评估

生境丧失与退化是造成物种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King,1999)。对重点保护物种进行生境评估,是分析这些物种种群数量减少及致危因素的重要手段,同时为制定科学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欧阳志云,2001)。

目前生境动态评估方法有建立生境模型、3S技术数据分析法及模糊集分析法等。

1.建立生境模型

生境模型是生境评价、生境规划和生境保护研究的基础(王学志等,2008)。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开发的生境评价程序,已有157种生境模型应用于鱼类与其他野生动物的评估中(Dashetal.,2006)。根据模型计算所需物种活动痕迹点的不同,这些生境模型可分为回归模型、生态位模型和机理模型(王学志等,2008)。

其中,生态位模型包括生态位因子分析(ecological-nichefactoranalysis,EN-FA)模型和最大熵(maximumentropy,MAXENT)模型(Hirzeletal.,2002;Phillipsetal.,2006)。生境评估时应基于对野生动物生物学特征的适用性、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及分析结果的科学性来选择适宜的生境模型,达到操作简单,结果明确的目的。在实际的评估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生境模型和其他生境评估方法综合使用。

2.3S技术数据分析法

3S技术能够把复杂的生态系统数字化,在野生动物生态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利用已有的生境资料、土地覆盖图或空间生态环境地图、遥感数据库,结合

GIS技术,将不同生境因子以数据图层来体现,经过叠加分析后,能准确、便捷地评估野生动物生境的适宜性(Dashetal.,2006)。目前已有学者利用3S技术对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欧阳志云等,2001)、斑羚(Naemorhedusgo-ral)(Hongetal.,2004)、黑猩猩(Pantroglodytes)(Tweheyoetal.,2004)等野生动物的生境进行了评估。

3.模糊集分析法

由于自然条件的时空变化,自然保护区内目标物种种群及其规模、分布格局、生境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存在不确定性,而人们对生态系统动态性的认知也存在有限性(Thom,2000),因此对其评估可采用模糊集分析法。常用的方法有专家判断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种群反应法等(Ayyub&McCuen,1987;蒋志刚,2004)。尽管利用模糊集和系统的概念,将不确定的判断以统计打分的形式表现出来,简单直观,能从宏观方面反映野生动物的生境质量变化,但主观性较大,故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以减少误差。

三、野生动物管理评估

1.物种种群与生境管理评估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有效性,可通过维护整体的物种多样性、目标物种种群数量增加及分布范围扩大的针对性管理来评估(Caroetal.,2009)。Stoner等(2007)利用坦桑尼亚大型食草哺乳动物长期监测的种群密度变化数据,评估了自然保护区对资源控制和执法的强度。Gardner等(2007)通过对小型脊椎动物(鸟类、蛙类和小型哺乳类)、蝴蝶和树木的丰富度、总量和植被群落结构等指标进行评估,指出在自然保护区内最有效的保护策略是将土地集中分类利用。

因为创造和维护优异的生境更有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的长期发展,故在生境管理时,应注重控制人为干扰的程度,以便保存更多自然状态下的环境(Ausden,2007)。

2.资源监测与野外巡护评估

通过系统地监测自然保护区内保护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衡量保护区的有效性(Dudleyetal.,2005)。

有效的野外巡护与资源监测,是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其不但能防止盗猎等行为的发生,而且有利于获得野生动物生境、种群分布、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等生态数据,从而及时掌握种群动态,协调好管理的地理范围和物种生态响应之间的差距(Butchartetal.,2010)。

然而,常规野外巡护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野外巡护监测活动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评估(Danielsenetal.,2003)。Burton(2012)通过比较加纳摩尔国家公园日常巡护监测数据和红外相机跟踪监测数据发现:在相同的样方和时间周期内,日常巡护监测记录到的物种数仅有红外相机跟踪监测记录到的2/3。

因此,要保证野外巡护与资源监测的有效性,必须密切关注监测目标,合理设计野外巡护样线与监测方案,并对监测数据的科学性进行分析(Danielsenetal.,2003)。■

参考文献

[1]关 博,崔国发,朴正吉.2012.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世界林业研究,25(6).

[2]蒋明康,王智,秦卫华,等.2006.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成效评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效野生动物保护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