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士官数学课程素质教育效果的策略

2017-10-17王运行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

王运行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学校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真正意义上的数学不仅是一种使用工具,更重要的在于它还是“思维的工具”、“辩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给与人们特殊的思维方式,如公理化思维方式、符号化思维方式、模型化思维方式、证明与反驳思维方式等,正如数学家E·狄尔曼说的那样:“数学能集中、加速和强化人们的注意力,能够给人发明创造的精细与谨慎的谦虚精神,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心,……数学比起任何其他学科来,更能使学员得到完善和增添知识的光辉,更能锻炼和发挥学员们探索事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学校的教育中,打好数学基础,就意味着初步掌握了一种现代科学的语言和工具、学到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培育一种审美的情操。这一切构成了人的一种特殊素质,它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正确认识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

士官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一般地来讲,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以培养工程人才、技术人才的普通教育,它是一种目的在于从事职业的准备教育,也就是一种以学习从事将来的职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目的的教育。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士官教育的重心是专业技能,这并不意味着专业技能的训练就是士官教育的全部。士官教育作为国家军事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它所培养的人才决不应是被动的知识的“储存器”或被动的“技能机器人”,而是一个既要生存又要发展的活生生的社会人。因此,士官教育在注重人才的定向性和应用性的同时,也必须要在课程的开发中注重士官学员的基础学力的培养与夯实。数学教学及评价必须始终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而不能与之背离,要使士官学员通过教学教育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智慧,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智慧,方法和技能去标新立异,去大胆创造,去把蕴藏在数学教育内容中的科学文化和人类实践的活动方式化为个人素质,社会理念,行为准则,道德品格和独特人格,促进士官学员的自由,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 士官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应树立的观念

2-1 树立新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的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指导者、学员主动建构意义下促进者。下面的一个比喻正说明了这点。教师课堂教学作用的定位,就像体育运动的教练,教练的作用绝不能低估:没有优秀的教练,球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球队:有潜力的运动员,也不能脱颖而出,但教练毕竟不是运动员,教练的任务在于确定训练计划,考虑训练强度,考虑体能与战术的结合点等。教练员绝不能因为运动员水平不高,“恨铁不成钢”,就可以亲自上场,那对运动员有害无益。教练与运动员,各有各的定位,各有各的职能,如此而已。

2-2 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是对“教师中心论”的否定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学生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是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课堂教学民主化,民主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员人格的尊重,尊重学员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思维方式和发展志向,而不是把学员“物化”为一个填装知识的袋子或当作应该的工具。其次表现在把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法活动的安排交给学员,与学员商量,求得心灵上的沟通,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彼此合作,让学员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并在其中发挥作用。③教师“目中有人”。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员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员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在允许学员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其教学能力。

2-3 树立新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的“教”,学员的“学”及教学的“悟”为三个子系构成的多要素的整体。因此课堂教学法中要把“教”“学”的系统调整到最佳状态,“悟”则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环境,教师及时捕捉各种信息“悟源”,从多个系统(教师、学员、教材),多种器官(师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媒体(幻灯、投影、计算机、传统教具),多种因素(生理、心理、智力、非智力)全方位构建“悟源”让全体学都在“悟源”,并能在多种“悟源”的刺激下有所领悟,有所发展,激发学员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師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 士官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倡导四种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能力前二种即为学知能力和学做能力,我认为数学教学如果步入现代化轨道,也必须具备这两种能力,同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还应具备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3.1 学知能力

既学会求知的能力,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个人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概念,作为开启21世纪大门的钥匙,她超越了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传统界限,它能迎接飞速变化的世界所提出的挑战,为了处理好个人和职业生活的新问题,人们要求不断地回归教育,满足这一需求的唯一方法,就是使每个人学会如何学习。”数学教学要使学员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基本的数学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实现从知识——技能——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造力的转化,使学员有依靠教师到相对独立,再到基本独立,一直发展为完全独立,遇到问题学员就能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3.2 学做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也就是说,学会做事的能力,不仅要学会实际动手能力,还应具有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因此,学会做事的涵义,在很大的程度上同处理信息和人际交流的能力密切相关。

3.3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而创新思维能力使思维能力的核心,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使大脑意义有的知识为中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象创造的过程。依不同的标准,思维可分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单一原点思维和多样思维;动态思维和静态思维;后馈思维和超前思维。在思维的广阔心理领域中,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形式的最高形式,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因而也最富于生命力,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去广义的理解,继之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獨特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仅属少数的天才人物的“专利”。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类普遍均有的素质。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或者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就应该视作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3.4 应用能力

当今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里,“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共识,任何高新技术的进步或突破都往往和数学在某一方面的成就紧密相关,没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已无法进行工程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人才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开设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和数据处理为主题的“数学实验”课,使学员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尽量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当代最新科击沉过的意识,能将数学、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

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王新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品位乃至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念等方面的问题。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在西方出现了大量的技术学院,传统的文科大学中也开始建立工程学院或有关的系科。专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曾经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但在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对人自身的培养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到了20世纪中叶,这种忽视人自身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世界各国许多著名大学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试图加以改造,采取的必要措施,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今天之所以被广泛地重视和强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世界跨入 ZI世纪的时候,高校面临的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我们培养的目标不仅是优秀的专业人力,而应该是包括入文素质在内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参与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要求。

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办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增大人文社会科学的选修课比例。国外知名理工科大学的人文学科的课程约占30%,国内著名理工大学的人文学科的课程约占20%。这已经咸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体现学校品位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各高校开设的人文类课程大致有以下几类:()人文学科类: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中外文学欣赏、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西方哲学思想、西方文化概论等。(2)社会科学类;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法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政治理论、心理咨询、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等。(3)自然科学类: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生物学、天体物理学。自然科学概论、现代科学技术交、科学研究方法论等。(4)思想政治类:马克思主义名著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研究、现代历史人物研究、当代海峡两岸关系研究、党的基本知识、国际时事等。(5)语言类第二外语:日、俄、德、法语等。(6)艺术类:音乐基础与欣赏、欧洲音乐欣赏、中国民乐、舞蹈与欣赏、戏剧与欣赏、交响乐欣赏、电影艺术、书法、素描绘画等。(7)体育卫生类:大学生健康、健美机棋类等。(8)其它:学习方法、劳动技术课、摄影、演讲与口才等。

二是要重视文理交叉、边缘学科及其它课程的设三。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文理渗透已成必然趋势。单学科正向复合型学科发展。任何一ti专业课程本身就渗透了人文科学的内容。另外,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科学教育的过程体现了人文精神。人们认识科学的动力最初来自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人与人的合作精神、认真务实的精神都反映了人的人文精神。以建筑类院校为例,一个理想的合格的建筑师或设计师,在掌握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这样的建筑师或设计师才不至于成为一个“工匠”或“画匠”。其次,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缺乏足够的人文素质教育,科学有可能成为危害人类发展的一种工具。

三是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科学精神的真谛在于求真、求实,人文精神的主旨在于求善、求是。因此.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两者同时发展才能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一个教师讲授一门课程,除了其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还会在其它方面产生影响。比如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治学态度、思想修养、气质形象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另外,每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思维方法的训练等等。如果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了,他就会在教学中体现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改尽职尽责的精神,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

四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校园文化是相对于社会文化而言,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属于一种精神文化,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智能知识文化,心理文化和情感审美文化。由于大学校园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群体组合:有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串串学子;有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有较发达的传播媒体己还有多种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学生社团等。这些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既依存于社会文化,又有着高层次文化水准并具有相对完整的文化环境: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创造功能。同时大学校园是多种新思想、新思潮、新观念、新信息最先接受、传播或诞生的场所。这种气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它可以促进大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扩大知识领域。校国文化又具有导向功能。如讲座、学术报告、知识竞赛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有直接或潜在的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行为规范。除此以外,按国文化气氛还具有娱乐功能。可以消冶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好的个性品格,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际上校园文化开展的过程,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过程。理工科大学通过校园文化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意义;第一,通过接园文化的熏陶,可以增强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兴趣,促进自身的思想观点、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改变。正如斯蒂芬·利孝克所说的那样“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第二,可以弥补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课堂教育的不足。第三,理工科大学加强校园文化是提供丰富自身内涵的重要形式。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既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学科专业的深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创造一种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环境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

理工科大学在寻求加强人文社科方面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途径同时,应积极利用校园文化这块阵地,坚持对校园文化的重视和引导,不断拓宽技园文化的领域,发挥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要利用校园文化的各种形式,开展好各种健康向上的宣传教育、文化、科技、娱乐和体育活动,加强核国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文明上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充分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校国文化是在学校内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式日。它既包括高技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a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时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应重视校国人文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的整洁和绿化、美化,校训和行为规范,人文景点的布里等等,都要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氛日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塑造自我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是重视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各种社会服务、访谈等活动,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历史、关心社会。这是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理工科大学,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解为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表现出它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培养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还表现在它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它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综合性教育方法,它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为内容的整个教育之中。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最佳课堂。■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