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颐和园世界遗产价值分析与旅游开发设想

2017-10-17张丽莎苏红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7期
关键词:颐和园世界遗产园林

张丽莎+苏红

摘要:从历史变迁、整体布局来认识颐和园的亭台、长廊、殿堂、庙宇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了解颐和园在造园史上的独特价值、为皇家园林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代表中国传统工艺与技术的高水平,结合现在开发现状概况,找出其问题所在和有待提升之处,提出旅游开发设想,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对传统民俗的传承与发扬,在此基础上思考对颐和园的保护与管理。

关键字:颐和园;世界遗产价值;旅游开发;保护

1.颐和园概况

1.1颐和园历史变迁

北京顾和园,原名清漪园。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始建于清朝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1];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漪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原来的长廊烧剩至十一间半;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在慈禧太后引导下,光绪帝以海军军需经费为名筹集资金对圆明园进行重建,后改名为“颐和园”,寓意“颐养冲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府对此修葺并采取保护措施。改革开放后,颐和园的建设与保护受到更加重视,于1988年,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

1.2颐和园整体布局

颐和园规模宏大,总共占地29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共220公顷,约占四分之三,昆明湖和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要构成部分。园林在自然山水基础上经人工改造,规模宏巨、建筑精美、体现出皇家气派。全园一百余处景观,分为政治活动、生活居住和游览三大区域。政治活动区在东宫门内,中心建筑仁寿殿,是慈禧与光绪帝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生活区位于政治活动区与游览区之间。主要建筑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3座大型院落,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游览区占全园总面积的十分之九,由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和后溪河组成。皇家建筑大气宏伟,亭台楼榭星星点缀,山与湖相呼应,山湖間长廊相连,构成一幅绝妙的中国皇家园林风景图[3]。

2.颐和园世界遗产价值分析

颐和园在造园史上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颐和园“一池三山”的布局被寓意为“人间仙境”。建园时,万寿山被整成展翅蝙蝠型,而昆明湖是寿桃形状,两者相加,寓意为“福山寿海”,同时也寓意乾隆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颐和园代表中国皇家园林最高造园艺术成就,辉煌的宫殿气派、磅礴的建筑组群、精妙的园林造景以及出神入化的精湛工艺,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修造的最好水平。颐和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在颐和园这个大舞台展现了近200年来的历史事件:清代最高统治阶层的政治活动、宫廷生活、英法联军烧毁园林的恶行、新中国对园林的修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的一个小缩影。园林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后代人学习宗教、建筑、景观、历史、美学、生态、环保等提出研究课题,也为其他同一类型的园林提供了参照和对比。颐和园标志着中国传统工艺与技术的创造水平,全园共3555处古代建筑,院落共20多处,景观建筑物达一百座,占地七万多平方米,古树和名木共达1600株,建筑物达3000间[4]且形式各种各样,如阁、亭、楼、榭等。

3.颐和园世界遗产旅游开发设想

3.1颐和园的开发现状

当今颐和园园林文化旅游中存在多个问题:一是文化活动宣传力度不足,在景区活动的宣传方面做的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平台进行大肆宣传;二是解说系统不完全,颐和园景点众多,除了专职的导游人员以外,就是景点的标识牌,但由于游客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古典园林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书法只是了解甚少的游客就很难理解篆书、草书等字体;三是文化核心不足,缺乏吸引力,颐和园作为享誉世界的古典园林,其中蕴含的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对于其历史文化,除了一小部分的专业人士能够理解和欣赏以外,大部分游客还是不能很好了解和欣赏,大部分游客都是冲着颐和园的景点名气而来的,他们来颐和园的目的就是游览观光,因此,他们的重游率比较低。

3.2颐和园的旅游开发设想

1)对景区承载力进行量化监控

还要通过专家调研确定颐和园景区环境承载力的各项具体指标,如景区的最大游客量、游客服务设施饱和度、水电能源消耗量、垃圾处理能力、山体污染指数、游客心情指数等等。[5]有了这些量化的指标,便可以有效地对承载力进行控制。一旦达到饱和,,就要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建议对每天的游客量进行预测,通过媒体预报给游客,方便游客安排自己的出行,同时也避免了“超载”现象的发生。

2)改善游客服务设施

改善餐饮设施,利用现有建筑进行改造,增加用餐功能,餐饮服务的规模要根据游客数量来确定,过多的餐饮会导致恶性竞争和不必要的浪费。完善标识系统设施,让游客更快地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进行愉快、便捷游览。

3)完善解说系统及智慧导游服务

除了传统的导游解说和标识牌讲解景点,可与现如今智能科技相结合,游客利用自己的手机便可以了解到所有景点的知识点,还包括景点建筑上的楹联牌匾和文物介绍,更加全面、更加方便、更加智能。增加志愿者导游解说,给社会人士及学生一个锻炼的平台,同时也给游客一个好的体验。

4)大力宣传颐和园形象

通过摄影、宣传片、文化活动、创新体验等各个方面来宣传颐和园,让未来过的人多元化认识它不仅仅是一座园林,也是一座蕴含丰富历史人文知识的科普馆。

5)增加体验活动

结合当代高科技和旅游新理念来发展旅游业。如VR技术与文物的结合,是游客近距离接触文物,切身体验文物的那份历史气息。旅游新理念就是在单一个观赏拍照风景区的基础上加强体验感,这需要颐和园的管理者们对体验行活动的创新,对活动的设定中既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感也科普人们的园林类知识。

参考文献:

[1]邱波借景造园——颐和园的建筑艺术特色华中建筑,2011:12.

[2]白文苑.颐和园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3.

[3]张宇.颐和园保护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4.

[4]姜汉侨.颐和园植物历史景观的配置分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76

[5]李梦然,黄凯.浅析北京颐和园园林文化内涵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挖掘[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01).

作者简介:

张丽莎,1994.4,女,四川,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苏红,1994.09,籍贯四川省成都市,现就读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理工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颐和园世界遗产园林
中国的“世界遗产”
颐和园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颐和园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