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居民金融资产配置

2017-10-17殷成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7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

关键词:金融资产配置;金融教育;金融创新

家庭总资产可以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两个组成部分。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收益及风险特征,可以将家庭金融资产划分为现金、人民币储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保险、外币储蓄存款七个部分。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规模是指家庭拥有的全部金融资产的价值总和,表现为上述七类金融资产的现值合计。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则指的是家庭持有的各个种类金融资产的现值占总金融资产现值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投资经验、受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从单一的储蓄存款为主发展为股票、基金、债券、储蓄存款等多元化配置的模式。

然而因我国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差异,以及金融知识公共供给渠道的缺乏,使得大量居民无法全面接受到正规完整的金融教育。从而形成了金融专业技术不断向高端发展而公众基础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仍然较为低下的“二元化”状况。那么如何优化改善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状况呢?我的观点如下:

一是提高金融教育水平,增强理财能力。

家庭金融教育水平对家庭金融决策具有重要影响,金融教育的缺乏和低水平,将从根本上削弱一国金融体系的健康与安全。而现实情况是我国金融知识公共供给渠道缺乏,导致多数家庭还无法接受全面而系统的金融教育。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在最近的二十年当中刚刚有所发展,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高薪推动了金融类专业受到考生们追捧,但一般居民家庭获得金融知识主要仅来自网络、书籍和报刊等公众媒体,居民家庭整体金融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改善广大居民家庭的金融教育状况迫在眉睫。因此,加大对投资理财的宣传力度,普及股票、基金等金融知识,培养居民理性理财意识,是相关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势在必行的工作。政府应当在这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主动提供相应的金融教育服务和产品,提高居民金融教育水平,通过影响家庭风险态度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居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的主观意愿。与此同时,居民金融教育对不同风险态度家庭的影响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因此,要鼓励家庭更多地参与金融市场,需要首先对家庭的风险态度进行识别,按照风险态度的差别进行投资引导和产品设计,在金融教育方面因材施教,確保不同类型家庭的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增加,在实现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有助于家庭获得投资收益,提高对家庭财务状况与整体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家庭福利。

二是鼓励金融创新,丰富理财产品。

2013年可谓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继2010年新36条、2012年国务院正式把温州设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后,政府公开表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要打破垄断,温州试点的成功经验开始向全国推广。2013年更是包括国十条、上海自贸区等重大政策利好发布,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要求“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些举措都被解读为中央有意打破国有银行垄断,民间金融改革尝试开放箭在弦上。

作为民间金融的一种新兴形式,P2P网络借贷和网络理财在2013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迅猛的发展后面是旺盛的民间理财的需求。长久以来,中国的银行占着世界上最大息差的便宜,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低、期限长、门槛高、认购麻烦、赎回也麻烦,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常的理财需求,很多手里有点闲钱的人苦于投资无门。而另一方面,国内的众多小微企业急需资金,而又苦于银行门槛太高,借款太难。因此,将借款人和理财人以最高的效率连接在一起的网络借贷和理财(简称“网贷”)行业就应运而生了,这其中不乏一批优秀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逐渐以规范的管理、先进的运营模式,走在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改革的前列,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目前国家已经把金融上升到国家大战略的高度,之所以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的国际金融竞争中抢占新格局。因此,无论从中央政策还是国家法律,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是扶持和引导并重。由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基本上和国外同步,因此选择互联网金融作为中国金融创新改革的突破口,将使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保险意识。

在我国金融资产配置中,储蓄存款、债券等风险较低的资产比重偏大,但是另一方面,保险的投入却只占很小的比重。这说明随着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市场化改革,居民预防性需求显著提高。但是由于保险业的市场形象等原因造成人们普遍对商业保险有偏见。政府需要扩大保险层次和规模,增强居民保险意识,提高保险投入水平。另外,应逐步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系统,为居民进行理性而合理的金融资产配置,提供基本的家庭财务安全保障。

近年来商业保险产品与服务不断丰富,同时,蒙骗、欺诈消费者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商业保险在消费者中饱受诟病。另外,由于保险业在我国发展起步晚,还有不少人对保险缺乏了解,甚至对保险存在偏见,可以说保险业在三大金融业中受误解最深。根据网络调查显示,40.74%受调查居民已购买商业保险,其中,即参加社保又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为34.16%,无社保仅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为6.58%。据资料称,商业保险在美国的投保率为420%,即平均每人有超过4份保单。与美国相比,我国居民商业保险的普及率极低。一旦风险或疾病来袭,普通家庭的生活将难以为继,而中产甚至富裕阶层家庭的生活也可能因突发变故而遭受很大的冲击,故商业保险的缺失是大多家庭资产配置中最为欠缺的一环。

居民家庭应该更注重资产配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整体性,保险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将能有效的帮助居民家庭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生活目标,规避财务风险。合理的资产配置顺序应该是保障类产品(如保险、存款等)、现金管理、固定收益类产品,最后才是风险最高的权益类和另类产品投资。

四是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法规征信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有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有利于家庭金融资产合理化配置。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全民信用系统的构建和逐渐完备,将为居民进行理性的金融资产配置提供健康的金融环境。

中国正在深化金融改革,目前,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超过了世界上任何的经济体。据瑞银等国际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至2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未来10年,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发展将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金融改革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事实上,金融改革正是中国经济改革蓝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发挥“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改革、银行业改革、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这些改革要求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和金融业监管进行重大变革。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創新此起彼伏。但是,在各类金融创新尤其是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种种风险以及监管不足、信用缺失等问题。“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失信却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软肋”。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不诚信的问题。如,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学术不端、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不但对整个社会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国际形象极为不利。

目前暴露出来的金融信用问题,使得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亟须尽快完善金融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系统。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是推动金融业务健康规范和规模化发展的基石。因此,要创新金融信用产品,改善金融服务,维护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内幕交易、制售假保单、骗保骗赔、披露虚假信息、非法集资、逃套骗汇等金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信用记录的覆盖面,强化金融业对守信者的激励作用和对失信者的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收入风险、金融教育与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胡 振、臧日宏);《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分析》(马燕舞)。

作者简介:

殷成,男,天津市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在读,现就职于渤海银行天津分行金融同业部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支持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趋势与创新研究
中国式影子银行浅议
云南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一心两区”建设中的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浅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
论互联网金融创新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