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格拉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017-10-17井将帅房晓红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7期
关键词:矿床成因

井将帅+房晓红

摘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格拉铜矿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该区铜矿床主要赋存于三叠系哈工组中。含矿岩石主要为含粉砂质泥灰岩,矿床成因属于碳酸盐岩建造型铜矿床。

关键词:纳格拉铜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

工作区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城335°方向,直线距离65km,行政隶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格咱乡管辖。工作区有县乡简易公路通至香格里拉县城,路距l26km,香格里拉经丽江、大理、楚雄、安宁至省会昆明为二级、一级、高速公路,路距584km,交通尚属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1、矿区地质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中甸岛弧带,甘孜一理塘板块结合带西侧德格—香格里拉陆块东缘,印支期义敦—香格里拉岛弧带南段。东侧为甘孜一理塘板块结合带,西侧为金沙江板块结合带。

1.1 地层

本次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古近系紫红色碎裂岩、块状砾岩夹砂岩、含砾砂岩。矿体赋存在三叠系哈工组一段泥质灰岩背斜的核部。

1.2 构造

该区发育有大面积的呈带状分布的韧性剪切带,片理化现象普遍,见有糜棱岩、糜棱岩化岩。本区属于造山带,韧性剪切带在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在韧性剪切带中发育剪切成因的小褶皱。矿区断裂、褶皱发育,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由一系列北西向紧密线性褶皱和同向断裂组成,是控制铜矿的主要构造,而次级同向断裂及东西向断层则为容岩(矿)构造,晚期发育规模较小的北东向断层,切断了早期断裂及褶皱(破坏限制了矿体)。该区的矿体主要与褶皱的一背斜的核部和基本平行北西向主断裂构造的低序次低级别的断裂及裂隙有关。

1.3变质作用

该区的矿床与构造及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矿区内出现的变质岩主要为区域低级变质岩石,千枚岩、板岩、大理岩。在构造带内可见到片理化岩,热动力变质岩如构造片岩及千糜岩。

1.4 围岩蚀变

本区围岩蚀变较为强烈,近矿围岩蚀变现象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2、矿床特征

2.1含矿岩系特征

矿体赋存层位于三叠系哈工组二段地层中的泥质灰岩,泥质灰岩呈薄层状,有利于层间破碎剥离构造的发生。Ⅰ号矿体赋存在泥质灰岩形成的褶皱中的一背斜轴部,张开裂隙发育,与一陡倾斜的正断层(F1)交汇处(即所谓背斜加一刀)。地表有露头,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为突变接触。矿体有三层,中间夹有孔雀石化粉砂质泥质灰岩,矿体向下延深50m左右到板岩时,也就是当泥质增多过渡到板岩时则矿化尖灭(这点与云南省东川式铜矿床规律相似)见下图。

2.2矿体特征

矿体呈似层状。矿体走向呈北西一东南,倾向82°,倾角78°。矿体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收缩变小、直至尖灭。矿体由TC1、TC2、TC3、PD1、PD2、PD3、ZK0001、ZK0002、ZK0003、ZK0301、ZK0701,11个工程控制,工程控制矿体走向长91.5m,(PD2控制矿体向东南方向的延伸,矿体由洞口180°方向前进25.6m有一北东向断层(F2),切断了早期断裂及褶皱,矿体灭失。)倾向延深约50m。Ⅰ号矿体有两处露头,北边的露头水平厚度为4m,南边的露头水平厚度为26.63m,平均水平厚度15.32m。厚度变化系数73.89%,为厚度变化较稳定型矿体;单工程铜矿体品位0.20-0.45%,最高品位为0.85%,平均铜品位0.30%,品位变化系数6.67%,为品位变化均匀型矿体。

3、矿石特征

3.1矿石矿物成分

矿体矿石矿物成分: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少量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黝铜矿,地表氧化带可见孔雀石、蓝铜矿。金属矿物特征如下:

辉铜矿(Cc):他形粒状,粒径0.03-0.25mm,晶体呈灰白带蓝色调,与黄铜矿密切共生,部分沿裂隙呈脉状分布,部分与黄铜矿形成层纹状构造,局部铁质浸染强烈,偶见包含微细粒黄铁矿,含量约5%。

黄铜矿(Ccp):他形粒状,粒径0.03-0.65mm,晶体呈铜黄色,具有蓝辉铜矿的交代反应边,部分颗粒中包含磁黄铁矿,长轴定向排列,形成层纹状构造,与辉铜矿密切共生,含量4%。

蓝辉铜矿(Dg):浅蓝色,交代黄铜矿形成反应边,含量2%。

磁黄铁矿(Po):他形粒状,粒径0.02-0.05mm,多数被包含于黄铜矿中,少量在黄铜矿与辉铜矿间隙零星分布,含量约0.5%。

孔雀石(Mal):绿色粉末状,沿裂隙分布,具翠绿色内反射,含量约1-2%。

褐铁矿(Lm):褐色粉末状,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含量约4%。

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次为粘土矿物与石英。脉石矿物特征如下:

方解石(Cc):粒状,粒径为0.01-0.03mm,晶体无色-浅灰色,高级白干涉色,含量约55%。

粘土矿物(Cly):隐晶质,正交镜下呈Ⅰ级灰干涉色,分散状分布于方解石间隙,含量约30%。

石英(Qtz):次棱角状-棱角状,粒径为0.03-0.06mm,属粉砂结构,晶体无色透明,波状消光强烈,含量约10%。

3.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他形粒状结构、交代反应边结构;矿石构造为脉状构造、层纹状构造。

4、礦石类型

矿体:按自然类型划分,由化验数据经计算氧化矿石占铜矿石的12%,介于10%—30%之间,应属于混合矿石。

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矿床成因

矿体为层控矿床,层控矿床的形成,大多经历过同生沉积作用和后生成矿作用两个阶段。前者可以使成矿物质初步富集形成预富层或矿源层,后者可以使成矿金属元素在活化—迁移,使前者发生叠加—改造而形成矿床。

矿体在三叠系,区内沉积了富含铜质的沉积岩(碳酸盐)系,形成了富含铜的初始矿源层。之后随着大规模的区域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发生,促使地层中的有用元素活化--转移,经叠加、改造后,在泥质灰岩的褶曲的一背斜核部,张开裂隙发育,与一陡倾斜的正断层交汇处,使有用元素富集最终形成矿体。矿体受正断层的影响上移致使含粉砂质泥灰岩脱顶矿体直接出露地表。

矿体的赋存始终未离开含矿层位,而铜元素的富集明显与构造作用和变质热液活动有关。说明构造裂隙是在层位控矿基础上的次要控矿因素,对矿体规模、形态及含铜富集程度等起相当作用。

综上所述,认为矿体的铜矿床的成因为沉积岩中层控铜矿床(碳酸盐岩建造型铜矿床)

5.2 找矿标志

①层位找矿

三叠系哈工组地层为本矿区的含矿层位,矿体的赋存始终未离开含矿层位。(产状变化比较大的地方。)

②围岩蚀变

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较强部位,是本矿区找矿的间接标志。

③氧化铜矿物

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④铜元素的化探异常及其与钼、金、银、铅、锌、铁、锰等综合异常。

⑤铁帽或地表露头矿,是找矿的间接或直接标志。

参考文献:

[1]张新福、徐学亮等编制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格拉铜矿普查报告》;endprint

猜你喜欢

矿床成因
钻石的宝石资源地质学概论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布金黑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关于江苏地区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研究
刚果(金)姆布吉玛伊矿区奇布伟(Tishibuwa)岩管金刚石矿成矿特征
洮南市聚宝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广东省揭东县新寮岽矿区铜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浅析
湖南衡阳柏坊铜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分析
安徽省潜山县水吼岭碎云母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利比里亚大巴萨州扎恩砂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大型斑岩型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