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庸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传承和扬弃

2017-10-17杨宁国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中庸思想管理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具极其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树立,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正在充分挖掘和体现,作为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人员,笔者就中庸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传承和扬弃做以浅显论述。

一、中庸思想的内在实质及其现实作用

辞海关于“中”的解释为两层意思,一层是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层是恰好合上的意思。辞海关于“庸”的解释为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平常的、不高明的,另一层意思是需要的意思。而把“中”与“庸”联在一起,形成思想体系的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是儒家思想的继承人,古代尊子思为“述圣”,著有《中庸》,后经秦汉以来的修改有三十二个章节,其主要思想就是要以人的内在要求,即人性、本性为出发点和根本价值依据,在外部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寻求“中节”,也就是使内在要求在现有的外在环境与条件下,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而并非现代人所理解的中立、平庸,更不是平庸无为、明哲保身、善恶不分、随波逐流、老于世故等等表面浮浅的断章取义。中庸与平庸是两回事,中庸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古代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必读之物,《中庸》被推崇为“实学”,领会之终身受用不尽,宋儒学家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祥”,“放之则弥六合,卷至则退藏于密”,足见《中庸》在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其次要认识继承中庸思想优秀文化的现实需要。中庸思想中的封建忠孝、安贪乐道的思想固然有它的局限性,其体现的在个人修养上,提倡按儒家大道修正自己行为,不断历练和自律。在人与群体及社会的关系上提倡天人合一,人与群体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做人处事上提倡的“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的稳中求进等等,在当今社会无疑是大力倡导的,何谓中庸?宋儒学家朱熹释为“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用现在的观点讲“中庸”就是度的正确把握和关系的良好协调,就是在平衡中寻求发展,所谓“道”就是理念和方法。比如由无节制的生育到计划生育再到一定条件下的提倡生育,就是调节平衡即度的把握。又比如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同步问题,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关系失衡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以大多数人利益为目标的高瞻远瞩。中庸思想在今天作为传统文化精华而继承和发展,它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各种关系的统筹和协调,最终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进步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庸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利弊分析

在国学大放异彩的今天,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部分,无论是对事物管理的科学化,还是对人的管理的人性化,无不体现中华传统的重要哲学即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企无人不立,人是决定一切事情的主要因素,员工素质教育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素质教育无非是道德品质、精神文明、业务能力几个方面,中庸之道三原则即慎独自律、思想宽容、至诚尽性,实质都是指出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现代企业站在思想政治和人品修养的角度提出的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敬业爱岗,遵规守纪教育本质是中庸思想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慎独的思想、诚信的原则,对于企业干部职工教育要求更是恰当不过。中庸之道强调的“致中和”,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提出理性、平和的思想,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要符合节度,遵循原则,不为所欲为、不走极端、不同流合污、不乱规矩,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干部职工讲原则讲纪律,以个体的理性平和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在学习教育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体现学习的方法要求以及学做结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在今天仍是大道至理。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上,在大的方面讲,和而不同的思想还是企业构建和谐发展氛围的指导思想,利益分配平衡调整,稳中有进的统筹兼顾,用中庸的思想指导企业发展达到和谐的最高境界。小的方面讲,和的思想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对棘手问题处理的准确的拿捏,是对复杂矛盾的应变把握,是对逆境发展中的科学决策。“执其两端,取其中”,在企业管理上,一层意思是广开言路,征求意见,民主集中。另一层意思执其两端,隐恶扬善,在员工管理教育中,相互之间看到恶的地方不要去效仿,引以为戒,恶行就没有滋生的土壤,而对于善要去学习和弘扬,做到善恶分明,这是“中”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中庸思想对于管理者自身的要求,即“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体现了管理者对于上中下处事应有的态度,这在今天仍是对管理者即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总之,中庸思想是追求辩证的、唯物的做人处事之道,已渗透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任何事情都有相对的一面,利弊相生,中庸思想也有于企业管理不利的方面。中庸的思想“五达道”,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就是用中庸之道调节这五种等级的人际关系,这种等级观念与人情关系的根深蒂固,反映在企业管理中,就是在资源配置中形成差序格局,重视关系而轻制度,权力和利益分配全根据自己远近亲疏而定,企业重视面子和人情,推进企业“人治”管理,这种思想遗留与现代企业发展格格不入。另外“和”“中”的思想把捏不当或者片面化、形式化,会给现代企业的绩效管理带来尴尬,为了回避矛盾或是碍于面子,会使绩效考核結果呈现出平均主义倾向,考核结果差距不大,呈现“大锅饭”现象,起不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而在处理量化绩效的时更倾向于无记名投票,推优、评优的方式,弱化了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另外,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创新型、开拓型人才,中庸思想中的安分守己、平淡无为、顺其自然思想与现代企业的改革创新,日新月异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当然中庸思想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迷信、愚忠的思想不可取,但与今天的企业管理不相及,故不再论述。

三、如何在企业管理中继承中庸思想的优秀文化

首先要继承“三达德”的思想,加强职工素质教育。中庸提出的“三达德”,即“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又指出“好学近于知,力行近于仁,知耻近于勇”。意思是知、仁、勇是古代君子安身立命,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必备的三个品德,而又如何树立这三个品德,树立“知”德就是要靠不断学习取得知识,得到智慧;树立“仁”德,就是要身体力行遵守做人的原则和规矩,来树立人品和修养;树立“勇”德,就是要靠知耻而后勇的精神,勇于涉难猎险、敢于拼搏进取、勇于创新,这三个“德”的树立,借鉴在企业职工教育方面,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政治上自觉,在方向上明确,在业务上精熟,通过加强自身素质来提升干事创业的智慧和能力;二是要遵规守纪。是党员干部的不但要遵守企业基本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廉洁自律规定,慎独修身,洁身自好;三是要干事创业,勇于进取。思想境界、知识水平、遵规守纪是展示能力、干事创业的先决条件,这些都具备了,就要要求員工敬业进取、争先进位,这是企业对员工的最高要求。

其次要继承“致中和”的思想,构建和谐企业。“中和”就是遵循人和自然的的根本属性、基本原则和发展规律。“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繁育了,这是人和宇宙万物遵循的中庸之道。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要通过“中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一是要用“中和”的思想实现内部和谐。在处理企业与个人的关系时,要通过沟通,及时了解职工的合理诉求和基本需求,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在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寻求最好的平衡点,把握好这个平衡点就能把握企业和谐的天平,平衡点过或不及都可能使不稳定因素产生。另外制度的适应性、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企业运行的顺畅与否、人际关系的是否和谐,都需要用“中和”的思想来统筹指导,“中和”体现辩证法思想,在构建企业和谐时必须借鉴应用;二是要用“中和”的思想实现内外和谐。企业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环境相协调,即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不但要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又必须履行企业的社会义务,如合法纳税,支持地方扶贫工作,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要体现“中和”的思想,达到了外部和谐,就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为长远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次要继承“预则立”的思想,做好企业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干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预”就是规划、方案和计划,更是应变的策略,一个保持长久旺盛生命力的企业,一定是具有长期规划、中期计划、近期安排的,也一定有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一等企业是风险未来,提前预知风险,做好应对风险的各种准备,面对风险从容应对;二等企业是风险来了,急速反应,制定方案紧急应对;三等企业是风险来了,毫无准备,没有可行的应对方案,坐以待毙。“预则立”贯穿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预”的能力就是企业的决策部署水平,要做好“预”,一是要有全局观念,长远思维和前瞻眼光,善于站高位,审时度势,走一步看三步,使企业朝着预设的目标有序迈进;二是要结合实际,充分调研论证,“预”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接企业地气;三是要做好长期规划和短期安排,长期规划是引领,每个短期安排是长远规划实施的保证,长期规划要注重宏观,短期安排注重微观落实,做到长远与短期相结合,相互促进。

总之,中庸思想作为传统思想已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作为现代企业更应重视其无可比拟的应用价值,不断继承和扬弃,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用中庸思想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协发展。

作者简介:

杨宁国,男,汉族,1970.年1月出生,陕西武功人,大专学历,助理政工师,1998年进入烟草系统工作至今,现任武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中庸思想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庸自明
思想与“剑”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