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流消落带景观设计研究

2017-10-17苏红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7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摘要:人类从古自今都逐水而居。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使河流生态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河流景观渠道化,水体环境恶劣,景观性亲水性差等多方面问题。

随着人民生态意识和观念不断加强,对河流景观的需要求也迫切增加。河流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设计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河流消落带设计案例的探索,借鉴河流消落带设计对河流的修复手法,植物的运用等,总结关于河流消落带景观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河流消落带;生态修复;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1 国内河流现状

1.1河流消落带定义

河流消落带(Hydro-Fluctuation Belt)是指由于水位的季节性涨落或周期性涨水,导致位于河流或水库沿岸、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之间、周期性地被淹没和露出的带状区域,也被称为河流涨落带、河流消落区、河流滩涂、河漫滩等[1]。

消落带是沿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良好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与生物量,对水土流失有缓冲作用、对水体污染也有一定的净化过滤作用,在稳定河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均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1.2我国河道现存问题

国内现存大量硬质护堤河道。硬质材料的出现正值新中国快速发展建设时期,被大量采用,它破坏了河流中物质和能量转换。城市硬质空间、不透水区域日趋增大,雨洪季节地面径流系数暴增,增大了河道的行洪压力。渠化后的河道弯道少、表面光滑,水的阻力小,而水流速增加,超出了防洪堤坝的防御能力,会带来无法想象的灾害。

河流水生态现状恶劣。综合表现为生态水量不足、生态空间萎缩、水体严重污染、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问题[4]。

堤岸单调缺乏亲水性。盲目追求功效的防洪工程建设,使得河流景观单调、“千篇一律”。

2国内外河流消落带设计案例

2.1慕尼黑-伊薩河修复计划

因水资源开发过度,20世纪的伊萨河像是一条完全人工硬质的水渠,为防洪需要不断增高水泥堤防,阻断了人们亲水的通道。

其治理策略为河床去硬质化,塑造自然河岸,使河床横截面扩大,提高泄洪能力。同时在前滩后方挖出一条防护沟,种植植物绿化,能够保证在洪水泛滥时阻止水流蔓延到防护沟后方,形成保护[3]。此外,将原本滚水堰改造成缓坡,形成的多级消减,提升了河流防洪能力,减弱了水流对河床的侵蚀,其形成的多缘空间又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改造后的伊萨河两岸景观融合,成为了慕尼黑城市的生态轴线。

2.2浙江台州永宁公园景观设计

永宁公园景观设计在原有水泥防洪堤的基础上,建成集雨洪管理、乡土生物保护、居民日常休憩为一体的滨水城市公园。

江防洪堤有垂直护坡的做亲水平台和自然卵石漫滩亲水界面处理;而未经渠化的江堤区段,恢复全部土坡,后退防洪堤顶路面,采用缓坡入水式驳岸,自然式种植,形成模拟自然的湿地生境,以达到恢复河流生态的效果[2]。

其次,在防洪堤内侧的湿地是永宁公园设计的第二大特色,通过内河闸门控制水位,形成了一个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

3河流消落带景观设计探究

3.1河流消落带景观设计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河流消落带做法的学习,将硬质河道恢复自然,利用消落带空间恢复生态性、景观性是当今河流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式。因此,总结出在河流消落带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充分认识基地,现状与历史相协调;回归自然,遵从生态修复原则;洪水防御功能,强调自我恢复;提高互动性,注重体验多样性;延续当地文脉,保持地域特色;尊重现状,坚持低耗适用原则;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多角度探索。

3.2河流驳岸材料运用

河流消落带是水陆交界的过渡地带,河流生态边缘效应明显,因此河流驳岸在生态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1]。驳岸的基础材料与堤岸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针对其生态需求,现阶段一系列生态环境友好型材料已被运用到具体项目中。柔性材料包括天然的石材、木材、棕丝纤维捆、活体树桩或枝条以及可降解生物材料等,结合植物进行构建,既抗水流冲蚀又能通过植物根系保持水陆之间的物质交换。刚性材料是指通过现代人工技术创造的环保工程材料,比如透水透气性强的生态砖、内部蜂窝状结构的生态混凝土、生态植草砖等。

3.3河流景观类型

河流景观类型按照景观形态与自然滨河景观的近似程度分为:自然原型、自然型、人工自然型,人工干预强度自弱到强。驳岸景观应弱化水陆交界区域,强调视觉的连续性,按照“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陆生植物”的顺序进行配置。

3.4河流消落带植物运用种类

植物恢复是完善河流消落带生态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植物景观设计应该以发挥消落带植物的生态效益作为主要目标[5]。在植物设计中要遵循:(1)遵循“自然”(2)注重乡土地域性(3)低成本养护(4)乔灌草分期发展

河流消落带植物群落与堤岸的地下水位、驳坡的稳定性、河水的冲击强度及频率等因素息息相关,也构成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主要包括水际湿生植被带、湿地植物被带、开阔草本植被带、疏林草地植被带以及密林植被带。利用河流消落带常用的水湿生植物,不仅可以美化河流消落带景观、过滤水体,还能降低养护成本,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全平.城市河流堤岸生态设计模式探析[J]. 中国园林, 2004,20(10):22–26.

2、俞孔坚, 刘玉杰, 刘东云.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J]. 中国林,2005,21(05): 1–7.

3、 张长滨, 范欣. 国内外近自然河道生态修复初探[J]. 森林工程, 2013,26(06):40–43.

4、周燕, 樊磊. 从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生视角论城市河流景观的保护与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5): 10372–10373+10379.

5、龙笛,潘巍. 河流保护与生态修复[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6,26(04):21–25.

作者简介:

苏红(1993,8-)性别:女 , 籍贯:四川成都,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设计.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