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养+运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7-10-17欧小蓉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7期
关键词:康养体育项目培育

欧小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生命的密度有新的看法,而且对生命的长度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契合这一愿望,康养休闲生态旅游悄然兴起,“康养+运动”融合发展新兴产业也顺理成章。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体育健身与文化、旅游、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找准角色定位,优化产业培育环境与结构,培育新兴业态

结合地方实际,给自己准确定位。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逐步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找准角色定位,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在“康养+运动”产业培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创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重大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市场化运作机制,在体育竞赛这件事情上沥青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相互关系,努力营造健康、安全、有序的产业发育环境,最终达到形式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竞赛组织专业化的目标。二是增强运动康养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体育彩票灌注了社会人士的爱心,也融进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对体彩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营销范围,提升体彩市场销售份额,形成人人支持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从制度和法律层面规范体彩销售行为,建立体彩销售扶持奖励制度,保障体彩公平、公正发行。增加体彩销售网点,以此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助推“康养+运动”产业健康發展。

2.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业态。一是优化“康养+运动”产业结构。实施健身休闲品牌战略,以品牌创建带动其他产业良性发展。壮大整体规模,以区县城区为中心打造精品健身俱乐部,形成品牌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项目。在户外则可以开展漂流、滑雪场、水上游乐体验、草场户外运动营地、环山道自行车赛等项目,打造一批户外健身休闲经营主体,让人们可以在冰雪、水上、山地等项目中有选择的余地。也可以在旅游景区修建传统体育展示区,让游客能参加地方传统体育表演、购买体现地方特色的别样体育用品,吸引游客的眼球。二是培育运动康养产业新兴业态。打造新载体,比如建设运动康养城、生态文化体育公园、亚高山康养运动中心等项目,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健身休闲与文化、旅游、医疗、养老、房地产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培育“康养+运动”产业市场。倡导“拥有健康体魄,快乐幸福生活”理念,进一步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以优惠政策促进各类民间资本进入体育健身休闲行业,使体育健身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积极支持体育旅游、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产业领域,支持他们开发新的趣味性强的健身休闲项目。加强风险评估,对民间资本投资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要进行技术指导与安全监督。推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让健身消费热起来。

二、以地方传统特色体育项目为切入点,打造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满足游客的特殊需求

以民族特色引导“动养”项目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各单项体育协会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体育活动格局,逐步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

1.抓好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建好传承基地。一是深入挖掘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每个民族有自己特定的传统体育资源,各个区县体育局要把它们发扬光大。比如就重庆市石柱县来讲,有摆手舞、舞龙、舞狮、龙舟、竹铃球、抢天地球、打莲箫、六红、扭扁担、板凳龙等土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在传承上下工夫,以赛事活动为引领,推动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发展。二是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基地。在部分中小学设置单项传统体育项目专业体育场,成立相应的训练队伍。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强化训练,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特色体育后备人才。

2.创新比赛模式,打造体育赛事品牌。一是高起点规划,积极承办体育赛事。充分利用山、水、林等自然户外“动养”资源,依托旅游景区资源,引进专业的体育传媒公司,高起点规划赛事活动。比如申请承办全市漂流赛、登山赛、公开水域游泳赛。健身气功、太极拳等项目具有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可以通过承办全市健身气功交流、太极健身表演等赛事,带动中老年群体的积极性,推动中老年人群“动养”项目的发展。二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赛事的开展。以政府为主导,每年定期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会,并逐步增设一些民族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支持各单位定期开展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棋牌、广场舞等全民健身活动,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健康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这一理念。

三、强化用地政策扶持,创新体育基础设施建管制度,打造新型体育人才梯队

1.政策有所倾斜,激励做出贡献者。一是满足合理的用地需求。新建小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使广大群众闲暇之余有活动场地放松放松。对申报的体育项目用地,要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然后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鼓励多以租赁方式供应“动养”项目用地,以此节约土地资源。二是建立组织领导结构。将运动康养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职牵头,体育、发改、财政、国土、规划、文化、卫生计生、工商、旅游、教育等多部门合作的“动养”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各种相关问题。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年把一定比例的体彩公益金用于奖励那些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鼓励其在运动康养事业发展中做出卓越贡献。

2.创新体育基础设施建管制度,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一是加快运动康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乡镇(街道)健身广场、体育公园、户外活动营地等公共体育设施,构建中心城区、乡镇(街道)、旅游景区(点)三级空间格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专业化体育场馆以及体育健身休闲基地,打造集山地越野跑、山地自行车、汽车越野、无动力滑翔、野营露宿于一体的国家级体育户外运动基地。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运营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投资建设的公共体育场所,要准确把握经营性与公益性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两者并重。二是完善运动康养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按照“谁所有谁监管”原则,建立开放时间、器材损耗、使用安全等相关管理制度。推进各级机关、企业、学校等各类政府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并建立完善开放制度,政策性引导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释放潜在的体育设施资源。政府投资建成的体育场馆在坚持公益属性的前提下,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扶持体育场馆运营专业机构发展,进一步提高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

3. 打造新型体育人才梯队,建立地方体育人才数据库。一是培育新型体育人才。建立健全《特殊体育人才培育制度》《特殊体育人才奖励办法》,大力培育体育人才。人才培育不仅重视理论学习,还要重视实践,两者相互结合。课程安排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协调处理好与各体育社会团体的关系,增强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辐射各乡镇(街道)和重点村(社区),形成网络覆盖。三是建立地方体育人才数据库。加大对体育人才的挖掘、引进、培育力度,注重培训,着力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好体育人”为民惠民志愿服务活动。对本地热爱体育的人才要借助人社局的资源进行梳理,进行重点培育,使他们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人物,带动该地体育事业大发展。

猜你喜欢

康养体育项目培育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