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7-10-17王英合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课程标准

王英合

摘要:随着更多的中职毕业生通过升学进入高职学习,使得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之间的课程衔接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讨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策略和课程体系构建问题。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课程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职教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吸引力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人数和比例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招生结构的调整,中职学生通过单招、春季高考、三二连读等形式升入高职阶段的学习的比例越来越大。据调查,中职学生入学以后,有的反映开设的课程在中职阶段已经开设过,有的反映课程太难听不懂,有的反映高职理论课多,授课方式不适应。这些问题,急切的要求我们反思当前的教学和课程设置,反思问题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认真研究中职生升学后遇到的问题

以本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学生们的反映其实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我们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在衔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中高职培养目标相似。中高职培养目标基本上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2.文化基础课仍然开设,专业课重复。中职学生在中职阶段基本已放弃了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升入高职后,又需要重新面对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的学习,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对困难的,中职教育以职业技能为主,忽视了文化基础教育,高职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职基本上都已开设,甚至还出现中职开设专业技能课程门数或是同一门课程教学时间多于高职的现象,中高职教学缺乏一种应有的递进或承接关系。

3.专业课程内容不衔接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高职院校制定的专业课程各成体系,相互没有关联,导致了课程内容重复,甚至出现内容倒挂的现象,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实训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不对接

大多中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内容没有实现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虽然很多院校认识到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但限于现有实训条件的不足,使得实训课程只是对单项技能的重复,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解决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策略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以此为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途径如下:

1.确定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层次化的培养目标按照国家相关指导意见要求: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工作,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中高职学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规格,避免教育层次和职业能力的断层和错位。

2.构建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统一化的课程标准

将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的教学内容放在一个统一的课程框架内来认识和设置,制定统一的各专业大类课程标准,为中、高职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这样所开发出来的课程,中、高职教育结构层次分明、普适性良好,有效实现课程内容的连贯和沟通,学生上岗后适应性强,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在中职教育阶段,应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原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和了解;在高职教育阶段,应更加关注学生技能操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优良职业道德的提升,重视学生的主体选择和个性特征,体现中、高职教育的整合性、连贯性和应用性,避免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过程中出现各自为阵、定位模糊、趋同等现象。

3.设置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模块化的课程内容

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必须打破学科教学模式,在“基础+模块”的原则指导下,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结合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所在的工作岗位,分析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术结构,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剖析,分解成多个模块。按照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分别选取某些模块进行课程组合,来确定中、高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避免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

4.推行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规范化的职业认证体系

职业能力的对接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应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参加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等级考核。各种职业资格可以区别不同级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形成阶梯递进的形式,可分别与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衔接,中职教育培养定位于中级及以下,高职定位于中级以上,逐步地从根本上消除中、高职在专业理论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上重复和“倒挂”的现象。

三、重构课程体系,使中高职课程进行合理的衔接

1.教学内容应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职课程的改革最明显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根据教育对象今后职业生涯所必需的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未来人,必须考慮他们将来踏上社会以后所面对的情况来进行施教。

2.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所谓的基础性知识即公共基础课,课程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一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高中文化基础知识和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这里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历来职业教育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缺点,并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了学生今后向多方面发展提供基础。

3.从严格的班级制学习逐步向分班制学习的转变。“中高职衔接”模式的课程教学计划中考虑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的变化趋势,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完成后,既有升入普通高校的机会,也可以通过职业能力强化而就业,为了两方面要兼顾,就要不断的调整课程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分班,分为高考班和就业班,那么就打破以往严格的班级制教学格式。

4.从以课堂为中心向利用网络自学方式转变。由于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也应积极投身到网络课程的开发当中,利用新的教学平台,顺应时代潮流,制作出更多更优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

总之,通过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总结出更多有利于课程衔接的方法,建立较完整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中职、高职院校共同根据人才定位设计课程体系、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实现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共同为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16-18.

[2]刘鸿飞.浅析推进中高职衔接对策研究[eb/ol].(2011-12-30)[2013-01-09].

[3]逯铮.终身教育背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2011(17).

[4]魏敏.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探讨[J].职教通讯,2004(10).

[5]林楠.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10).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