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

2017-10-17张彰

科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水文地质可持续发展策略

张彰

摘要 “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规划与实施,以保障可持续发展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和体现。从水资源利用和管理角度出发,“可持续理念”强调水资源对当代需求满足的同时也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权利,而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又是影响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2个重要因素。基于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展开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保障。笔者结合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现状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关键词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6)17—0038—01

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的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层面,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逐渐扩大,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稳定的因素,而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造成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当两者的制约关系发生作用以后,才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水资源过度开采和大肆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影响到现有水资源的水质,同时也造成循环系统的破坏,导致气候异常。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且以地下水系统为主要工作对象,检查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矛盾关系处理,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使双赢局面形成。

1可持续发展、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的概念论述

首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破坏后代人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模式。“可持续”本身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由很多体现,如“不竭泽而渔”“网开一面”等,都强调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现代社会中对可持续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认知上,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正在严重的破坏地球,石油、化工、冶炼等产业的发展,不仅严重地消耗了自然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自然界无法接受的废弃物,这其中,消耗和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水资源。水虽然是在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元素,但可供人类社会使用的却主要是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又进一步划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在应用价值上远不如地下水,这也是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主要对象。

其次,水文地质。从学术角度说,水文地质学科研究的是地下水的各种形态、规律、运动、分布等,根據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一步开展人类社会的资源开发、使用开发和开采危害等内容。近年来,我国水文地质学得到了扩充和创新发展,融入了更多学科的要素,也实现了其他学科的渗透,如水位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区域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但总体上说,水文地质学仍属于“地质学”的研究范畴。

再次,环境地质。针对地质环境的地质变化研究,主要通过地貌、岩土层等展开,研究对象包括泥石流、地面沉降、滑坡等灾害,以此来阐述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我国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现状分析

2.1水文地质工作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水资源丰富大国,境内除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域之外,还包括雅鲁藏布江、松花江、洞庭湖、淮河等一系列的中小规模水系,就淡水资源的总体持有量上是有一定优势的。但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较大,平均起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明显排位下降,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生产中主要采取的是粗放型经济模式,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大量河流都出现了严重污染的现象,导致水资源的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多个地区和城市面临着无水可用的局面。

基于此,为了满足生存和生产的需求,人们就开始大肆开采地下水,而地下水是一种恢复能力较弱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严重,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甚至永远不能恢复到自然形态,这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在广泛的民生诉求下,政府职能部门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总体上看成效并不大;究其原因,除了重点发展经济的短视行为之外,更重要的是没有水文地质工作的有效方法,缺乏科学治理的手段。

结合现状分析,水文地质工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水资源形式,一方面水资源的自然分布情况不理想,南方水资源多、水系发达,而北方水资源少,且集中了大量工业产业,这也是开展南水北调工程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如农业灌溉中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无效率浪费,浅层土壤中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反而不断地开采深层地下水,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改善,对于我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一大瓶颈。

2.2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工作的重点是合理利用浅层地下水,进一步保护深层地下水,这不仅是水资源管理的自身需求,同时也关系到环境地质问题。所谓“环境地质”,主要是应对一系地质自然灾害而言的,通过地质、地貌、地理等研究,来指导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问题,例如防洪、工程建设、交通等。以黄河为例,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环境变化中形成了“地上悬河”的特点,从黄土高原携带的大量泥沙进入中下游之后不断沉积,导致河道堵塞、河床升高,人们在传统的防汛工作中主要是“堵”,这就是对环境地质不了解的表现。要根治黄河问题,就必须从上游地质要素做起,以减少泥沙携带量为目的,充分利用特殊的地质构造,减缓河床上升速度,并展开综合治理;相应地,其他类型的环境地质工作也基于这一原理,即从系统性入手,而并非从直观的社会功能性需要入手。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策略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而言,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它们都是针对水资源展开勘察,并解决布局、建设、利用等难题,实现地质灾害的分析和避免,减少地下水污染、不合理利用等问题。在具体的工作策略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多学科融合渗透。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同属于“地质学”的范畴,但侧重方向不同,对多种学科的融合渗透,本质上是建立多种处理关系、实现多部门配合。例如,水文地质中针对土壤水的有效利用中,就需要与农业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等展开合作,而对于环境地质中的自然灾害预防,就需要和水利部门、防汛部门、地质部门等专业机构建立关系,通过联合作业强化效果。

第二,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针对系统的科学性诊断、评估和管理,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并基于地下水要素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开采指标和恢复措施。任何一个系统的有效运行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设计,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之间寻求一个规划设计的“落脚点”,满足双方机制的共享,这样可以更好地处理经济发展需要和环境生态保护的平衡。

第三,妥善处理经济与生态的矛盾。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社会进步的主导性力量,但人除了“社会属性”之外,本身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自然属性”也是不可泯灭的,由此就形成了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矛盾;人是平衡这一矛盾的关键,人的主观意识无论向某一方侧重,都会加剧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其原则就是在不平衡现象出现以后,开始向反方向侧重,进而形成一个不断博弈的动态平衡系统。笔者认为,可以从阶段性的侧重来加以改善,当前无疑是经济偏向更加严重,因此要扭转这一形态,加强生态的保护。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文地质可持续发展策略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