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2017-10-17单成巍李亚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单成巍 李亚璇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以其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如何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论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影响,分析了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产生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山东省学校德育研究课题“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16—xd—024);2017年度山东交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精细化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18-02

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新形势下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化的新媒体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塑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好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出适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8%。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载体。

1.提供教育内容支持,有利于扩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资源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类第一课堂教育为主,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教师以统一订制的课本作为教学讲授主体,这些教材虽然编写精良,更新修订的周期也较短,但其书面内容多以经典理论和说教为主,教学内容通常比较枯燥,有些甚至生涩难懂,加之课堂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度不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授风格是否风趣幽默,教学课件是否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等。新媒体的出现可以说极大地改善了上述情况,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媒体是一个包含海量信息的资源库,我们可以对信息进行搜集、分类、编辑、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专题特色的信息载体。

2.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有利于丰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手段

面对中央提出的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标要求,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对课堂教学这一教育主阵地的深化改革之外,探索更为丰富有效的辅助育人手段将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在新媒体时代,凭借网络信息的超强传播能力,使得微博、微信这些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手机APP将成为新兴优势教育载体,仅需手指简单的触碰就可以将带有教育内容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接收或者发送,短时间内就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转发共享。在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下,让教育不仅限于教室的课堂上或者图书馆、自习室里,教育信息的传播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共享使用。

3.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高校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生作为被教育者,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两者之间的对立地位是牢固的、分明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生有时很难在课上有限的时间之内理解教师传授的教学理念,而这时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学生可以自主的搜集需要的材料资源,自我有针对性的解决学习中的难题,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同时,新媒体平台也为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可以在线安排学生互动讨论,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了课堂大集体之上面对面的严肃氛围,网络交流让师生之间的接触更为轻松随意,也能更好地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媒体时代,无论是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机构所发布的信息内容都是经过责任部门严格审核把关后对大众传播,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公信力都具有一定的保障。在新媒体时代,个体大众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源,网络信息传播出现自由化、复杂化、虚拟化等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许多新问题。

1.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化,大学生易受负面信息影响

在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播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再一次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一传播模式,受众不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把个人喜爱的信息进行编辑、发送,或者将接收的信息进行二次传播,真正形成了以点带面的网络化传播模式。由于新媒体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网络上传播的大量内容并不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充满了负面思想和虚假信息,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媒介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暴力信息、诈骗信息等,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利用最多的青年群体,也是新媒体平台使用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还未完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标准,面对各种复杂信息往往缺乏客观的判断力,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盲目遵从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endprint

2.新媒体环境下价值观传播多元化,核心价值观主体地位弱化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意识潮流通过网络平台大肆宣传风行,大学生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于很多通过网络流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乐于接受和传播,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分裂势力别有用心的借助网络发布一些虚假信息,夸大其词,鼓励大学生反党、反国家、反社会,一些邪教组织肆意拉拢大学生,抨击政府和人民。西方国家妄图通过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诱惑大学生价值观异化,搞垮中国青年一代。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诱惑,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过程中迷失方向,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滋生蔓延。面对当今多元化的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逐渐弱化,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变得更加困难。

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生活空间虚拟化,易产生道德意识淡薄和人际交往障碍

伴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实现了人们生活学习和交往的虚拟化、快捷化。通过新媒体载体,大学生既可以以真实身份展示自我,分享信息资源,同时在网络世界也可以隐藏真实身份,以匿名的方式对某一事件进行关注、评论,完成发布和传播各类信息等一系列虚拟化行为,这一特点也使得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群体表达情感诉求、寻求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个人的言行得不到严格的规范与监督,加之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使得大学生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减少,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下降,性格开始冷漠、麻木,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出现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做出违法犯罪的举动等不良后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生活空间的虚拟化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与道德人格的缺失,这同时也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不小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培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需要个人、高校、社会等层面全方位推进实施的系统工程。

1.加强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营造积极健康舆论氛围

首先,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相对自主、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方式使得很多在经历了高考重压之下的学生容易过度放纵,迷失自我,特别对于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要加强自我约束能力管理,如在课堂和自习时间实行手机入袋制度,学生将手机上交集中管理,以保证学生听课和自习质量,学生宿舍定时断网断电,保证学生不会因为娱乐时间过长影响正常休息等。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自我约束能力的养成。

其次,要提高大学生对于新媒体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由于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色情、暴力、诈骗信息,大学生群体尚且心智不够健全、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上当受骗,误入歧途,如大学生通过社交软件与陌生人见面被骗钱骗色甚至遇害身亡,通过网络招聘被骗入传销组织,女大学生“裸贷”事件等,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时刻给大学生敲响警钟,必须不断提高防骗意识,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打造新媒体网络教育新阵地

首先,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骨干力量,其专业素养及师德人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取向。因此,高校在选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时要严把质量关:在教师素质方面,既要重视其任教专业水平,也要全面考察思想政治立场,必须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教学质量方面,应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灌输式”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图像、音频、视频、网络信息等资源整合进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教学手段。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前提和根本,要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专业教师必须担负起应有的教育责任,注重学生德育品质及价值观的塑造,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园官方网站、校园论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特色版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高校教育者应该从宣传培养手段上多下功夫,首先要加强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那些主体严肃、说教色彩浓厚的教育类文章是不会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理念因素融入到大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及时下热点新闻当中,通过网络发帖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话题中,通过具体事例以小见大使学生感受到正面的价值观影响,引导大学生从新媒体中了解更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养成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新媒体网络环境持续优化

首先,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网络相关立法工作虽然在不断完善之中,但与针对网络立法较早的西方国家相比还不够健全。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许多在网络产生的纠纷目前缺乏明确的法律判定,这也给很多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政府责任部门应将互联网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化、制度化,新媒体运营商也有职责不断升级完善产品系统,加大对不良网络信息的筛查屏蔽。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共同监管,对新媒体失范行为追究责任,对不法分子严厉打击,提高网络违法成本,对新媒体行业形成有效监督威慑力,让大众能充分认识到网络违法的严重性。

其次,我国目前网络监管工作存在很大缺陷,整体网络环境监测还处在初级建设阶段,应加快网络监管工作的持续推进,配备高素质及专业能力的网络警备力量,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投入,力争形成全覆盖、全监控、全保障的网络安全监控体系,有效抵制借助新媒体渗透宣扬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2017.8

[2]孙兰英,任怡康.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60-63.

[3]任福全,王婷.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及对策[J/OL].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71-74.

[4]唐平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4):73-76.

[5]闫敬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