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7-10-15蔚晨晨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德语文化背景跨文化

蔚晨晨

【摘 要】近年来,中国与德国的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其中合作范围更是围涵盖了各个领域,德语在两国交流中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学习德语的学生群体正逐渐壮大。但目前德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德语教学如何才能紧随时代的发展,德语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融入文化因素,在德语教学下,学生如何才能熟悉两国交流原则,并在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自如交流,这是目前德语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關键词】德语教学;跨文化

一、德语教学中的问题和分析

在中国,德语教育工作者普遍忽视德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德语教学中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可教学中的侧重点依旧是词汇和语法。在教学中,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交流,会出现混乱、难以应对等现象。而这主要原因便是德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性的使用汉语思维模。学生学习的知识在现实中很少有机会去实践,更多的是应对理论考试,并且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及语法。在实践交流过程里学生会出现许多错误。例如,一位德国游客礼貌性的夸赞一位中国学生,“Sie sprechen gut Deutsch”(您德语说的很好)。中国学生的回复却是,“Nein,gar nicht gut”(不,我说的不好)。在德国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回复让游客感到奇怪,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学生认为谦逊是中国良好的传统美德,但这时应该回答“Danke”(谢谢)。这是个失败的案例,因忽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而导致,因此学生必须掌握两国文化的不同,熟悉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方式,并且词汇量和听说能力也是其成功交流的关键。

二、培训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提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能力,应该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提升,才能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从容应对。

(一)交流的礼仪及风俗习惯

德国与中国在交际礼仪及风俗习惯上有许多不同,这些不同是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例如历史背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一旦学生不了解其中的诸多差异,交流便很难顺利进行。在交流中,语言能力的高低会导致不同大小的语法错误,听者往往会忽略它,可是粗俗和不善意的言语是不为人所接受的,是一种既不礼貌也不负责的行为。中国和德国在问候的内容上也是不一样,中国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善意,往往会询问一些私人问题,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关心。但德国人在问候中不会涉及工作、家人、收入等私事,这些只会出现在要好亲近的朋友之间。因此德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两国不同文化之间的知识教育,避免日后交流中出现此类话题。

中国与德国在看待老人问题上想法就不一样。在中国教育里,老人是被关心、被敬重的群体,晚辈必须要关心老人,老人也自然接受。但在德国,不同于中国老人,他们往往独立自主,所以在处理这类问题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采取对应的方式,而不能一味的按照我国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德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式的人际交流是必要的。

(二)词汇的文化含义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词也许拥有不一样的含义及感情色彩。例如龙,这在中国是高贵、祥和的象征。中国古代,龙的图案往往绣于帝王衣着上,帝王亦被称为真龙天子。但在德国的文化背景下,龙是邪恶的代表。与之相反,猪在德国表示幸运,可中国却是懒、脏的象征。双数在中国表示吉利,德国由于基督教的原因,三才是表示美好的数字。另外,教师应当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性。

(三)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构建语句文章的基本要素,概括性地反应了语言表达。如何利用好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是使语句结构缜密和逻辑通畅的关键。例如介绍人时,“Er ist einer meiner Freunde”(他是我的朋友),而不是“Er ist mein ein Freund”。学生在德语学习过程中,掌握语言中的思维模式,了解文化差异,这对语言表达和德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规划布局

在写作规划布局方面,中国和德国由于语体结构的不同,教师应当强调德语的写作规范。德语文章相较于中国文章,没有太多的辞藻堆砌,不会使用名人名言及成语等。在写作方式上,两者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思维也是不同,两者不能贯通使用。例如中国文章大多使用“总—分—总”的结构,但德国文章往往是开放式结尾。

(五)非语言交流

在交流中,不光包含了语言交流,另外肢体语言,微表情等非语言交流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比如,为了表示欢迎某人讲话,可以手掌紧握轻锤桌面或鼓掌等方式。并且,在交流中,注视对方是一种礼貌的行为。在德语学习中,教师应当多提供自主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发性的同他人交流。

三、学习不同文化之间交流能力的方法

想要提升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能力,教师应当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从中学习语言知识。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不同文化,可以使用对比,实践运用,融合等方式。结合语言教学及文化教学,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中国文化与德国文化的异同。

(一)对比法

通过对比发现两国文化的不同之处,了解言语结构上的不同,在德语学习中进一步提升交流能力。而不同点只有在对比后才能很好的显现。

(二)实践运用法

德语教学需要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例如观看德国新闻,浏览德国书籍,观看德国电影等等,学生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了解了德国的新闻时事。

(三)融合法

将文化知识及语言材料进行整合。语言材料可以是有趣的成语故事,重大的历史事件,耳熟能详的文化传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产生积极影响。

四、结语

文化知识与德语教学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舍开,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模式下的缺陷。将德语教学融入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既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能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张瑛.关于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导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115-116.

[2]方帆.论本科德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214-217.

[3]邵薇薇.关于德语教学中的中德跨文化交际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05):160.

猜你喜欢

德语文化背景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