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四个要素 让磨课减量提质

2017-10-15王天娇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面条图谱要素

王天娇

什么是磨课?上海教科院徐子煜教授对“磨课”最直接、最简洁的解释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反复琢磨、反复改进。”在教研活动中,为了使教师提炼出一节精品教育活动,我们通常一课多磨。实践经验给我的启示是,能否磨出一节好的教育活动,不在于磨的多少,关键是磨课的过程中能否把握好它的四个要素。

要素一:活动目标要磨得准

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纲要精神,是否考虑了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便于达成和检测教学效果。如:孙老师的小班体育活动《报纸真好玩》,幼儿在团纸球玩时很兴奋,场面有些失控。通过磨目标,我们发现问题的原因在于“运用报纸玩各种游戏”这个活动目标制定得太笼统,没有具体的目标来牵引幼儿如何玩报纸。我们指导教师结合该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根据动作发展需要,把目标具体化,调整为“尝试运用报纸学玩团、抛、接的基本技能”。磨课后的教学活动目标落点清晰,让这节教学活动有了灵魂。

要素二:情境创设要磨出亮点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情境游戏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应用得较为普遍。如:邱老师的小班体育活动《森林里的路》,是通过幼儿制作纸制卷棒铺设小路,在创设的情景中练习双脚跳。整个活动中,老师教得很辛苦,幼儿兴趣却不高。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指导教师把焦点锁定在情境创设上,讨论的结果是,幼儿取地面小兔子的环节与活动目标无关,可以取消。操作卷棒的难度相对较大更适宜中大班教学,是造成幼儿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需要改进。组织教师从幼儿认知冲突的角度磨情境创设是否新颖、独特,能否引发儿的兴趣,是否能产生强烈学习动机。最终磨出了设过小桥的情景创设。结合情境内容,让幼儿先行进跳过一个棒的连环小桥,过渡到2-3-4个棒的连环小桥。在递增难度的同时鼓励他们尝试多种形式的玩法,挑战自己原有的经验,使每位幼儿在与器械的互动中产生新的兴趣点和成功点,体验到不断参与和创造的快乐,原本平淡的情境创设成为了这节活动的亮点。

要素三:教学方法要磨出实效

看师幼互动是否有效,是否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幼儿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等。郭老师的中班音乐活动《会跳舞的面条》是幼儿随着音乐模仿面条下锅、煮、煮熟的三种状态有节奏地跳舞。一磨时,尽管幼儿跟着郭老师一同描述了妈妈煮面条的过程,但还是跟着由慢到快的音乐跳成了“一锅粥”。教师们在一磨后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在于幼儿对音乐的性质、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特征的理解力不够。郭老师在二磨时尝试运用标慢速、中速、快速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效果有了改进,但仍不理想。三磨时,我们指导郭老师尝试创新教育手段,将图谱形像化,用直线图谱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乐曲中面条下锅前又直又硬的状态。用曲线图谱帮助幼儿理解第二段乐曲中面条下锅后变软,在沸腾的水中翻滚的状态。用靶心状的回旋图谱帮助幼儿理解第三段乐曲中面条煮熟后缠绕在一起的状态,幼儿边看图谱边随音乐快乐地模仿,达到了理想效果。

要素四:活动细节要磨得精

教育活动中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達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实力和功底,所以,磨课也就是磨细节。如:怎样提问更有效?怎样互动更自然?在《彩色气球》的科学活动中,幼儿体验了气球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后,为了引发幼儿的提问,教师设计了一个引导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结果幼儿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显然教师的这个引导语过于形式化。一磨的讨论中,教师认为可以用角色口吻进行引导,拉近师幼距离,给幼儿创造一个温馨的提问环境。改进后确实好些,但大家还是认为有点牵强。二磨时,我们锁定提问细节,研究设计出引导提问法。教师汽球教具分为两组,一组是完好无损的好气球,一组是被针尖扎破了气球,活动中,当幼儿吹到那组事先被扎漏的气球时,无论怎么吹也吹不大,这时,幼儿便会自然而然地顺着教学活动的走向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一个小细节的调整,让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有了大提升。

一课多磨,却非多多益善,只有把握好磨课的四个要素,才能把“多磨”精简成“二磨”、“三磨”,把教师从繁琐的磨课中解放出来,放眼更宽的教学视野。

猜你喜欢

面条图谱要素
绘一张成长图谱
晒面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擀面条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煮面条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