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

2017-10-15翁良娟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意识人类环境

翁良娟

【摘 要】环境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提高全人类的环境意识,必要而紧迫。本文论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与内涵及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关键词】环境问题;地理教学;环境意识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求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必然在学校的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环境教育的目的与内涵

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树立良好的环境觉悟,养成文明的环境行为习惯,从而投身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列。环境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取环境知识,形成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心理和环境素质的教育活动。

养成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任务,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崭新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是人与环境工资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情感意志等观念形态的总和。那么环境意识教育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忧患意识教育

目前,世界人口已突破了60亿,而且人口还将继续增加,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100亿,随着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以及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二)节约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当前人类只顾眼前利益,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无节制地占用农田和抽取地下水,对矿产资源采富弃贫,滥采滥用,造成全球性的气候恶化。殊不知,节约能源消耗是最好的生态保护,我们应从提倡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寸土地这些小事做起,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诸如“资源无限、环境无价”、“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等陈腐观念,促进绿色消费新观念的发展。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环节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环境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单凭口头讲述或学生讨论达不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或在他们心中产生震撼,那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具,如把有关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播一些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多媒体能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能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引入全新的境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方法。如在讲解自然灾害时,可播放“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北京沙尘暴”等一些录像,观看了形象生动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破坏环境所导致的恶果。然后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形成灾害的根本原因,明白人类滥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当灾害发生时,它给人类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深刻的、惨痛的。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呼吁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在班级里倡导节约用纸,积极回收废纸,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植树造林”。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可以把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再结合实际,达到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分析有关地理数据,绘制地理图表,使有关问题更直观、更突出,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课堂中,当分析有关地理问题时,可通过阅读、绘制地理图表来解决,这样能为我们发现环境问题或解决环境问题带来许多方便之处。如在讲解“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从其覆盖面积、储量、水循环方面上看,可以说水是取之不仅,用之不竭的,但当我们把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按所占的比例用扇形统计图绘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其实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微乎其微的,又加上人类肆意污染水、浪费水,导致全球水危机,可再生的水资源最终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导致地球水枯竭。地球上的水资源除了储量有限外,在地球上的分布也是极不平衡的,通过计算各地人均占有的水资源,再结合当地的工农业发展概况,就可以发现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不乐观,华北地区缺水相当严重,可以这样比喻:如果全世界平均每人拥有一桶水,那么中国平均每人只有一盆水,而中国的华北地区平均每人只有一杯水。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们应该关注我们的水资源问题,讨论缺水的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呼吁大家要节约用水,不污染水,采用跨流域调水等方法来解决缺水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再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好行为。如洗手时水龙头开小,涂肥皂时关上水龙头,洗完水后把水龙头关紧,节省用水量。又将洗手水积在水盆里冲厕所,重复用水。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并发动他们把这样的好方法加以推广。

(三)通过组织学生课后查阅有关环保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堂进行讨论交流,有利学生增进环保意识

在我们的地理教材中,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介绍得面面俱到,有许多内容必须靠我们课后去查阅,去拓宽。课前我们可以分问题类别发动学生分小组查找,可以从网上、报刊杂志、课外书或询问大人、老师、调查等渠道来获取有关资料,人多力量大,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有丰富的内容可供学生交流、探讨。如我们讲解长江、黄河,我们把黄河比作母亲河,黄河水就是母亲的乳汁,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中华大地灿烂的文化,但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泛滥曾给我们的中华儿女带来深重的灾难,现在靠我们的智慧黄河泛滥得到了有效治理,但黄河又有了新的环境问题,就是黄河断流。通过发动学生课后查找相关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交流黄河的区域环境、水土流失现象、“地上河”的形成、灾害情景、断流原因等,同学会发现许多黄河问题都与我们人类破坏环境有关,再探讨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发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必要性。再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长江,我们生活在长江之滨,但近年来,长江洪涝、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通过调查讨论河水能否饮用?水质是否污染?采取哪些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讨论分析在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水污染问题,绝不能用破坏环境这样的沉重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走可持续道路,在发展工农业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知识的扩展、延伸,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了,并可以用他们的思想去影响家庭甚至社会。

(四)在地理课堂中,可结合某些环保专题,组织学生撰写环保小论文、绘制漫画,开展交流、评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气象日、水日等,都是世界组织或国,家指定或联合国确认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良好的生存条件而呼吁人们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当我们把《地球上的水》、《天气与气候》、《自然资源》等一些单元或课题结束后,可结合某些纪念日的主题、,组织学生积极撰写小论文或绘制漫画、拍摄身边环境的有关照片等,在课上进行交流、探讨。如“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生命之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绿色家园”等,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评比,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进行环保行为的自觉性。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环境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地理教育在教育中应担当重要的责任。因为地理教育有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丰富的环境知识内容是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重要渠道。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他们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做出一定的貢献。

参考文献:

[1]王永民:以地理课堂为主阵地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6

[2]陈秀美:试论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福建地理,2001.2

[3]郭红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

[4]周荣军,宋琳:嘉庆环境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环保素质,地理教育,2003.5

[5]付进华:《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初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7-17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人类环境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类第一杀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环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