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与社会主义实践

2017-10-15裴晨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启示

【摘 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尤其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近代西方文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认真考察和反思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反差,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公平正义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反差;启示

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著述中,直接论及公平正义理论的文字不是很多,但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毕生从事着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事业,他的全部著作都是一种公平正义的呼声。马克思公平正义观的独特之处在于: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尤其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近代西方文明、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正义原则和实践,并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卓越的社会正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

一、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对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异化的现实提出来的,是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不公平的现实进行科学反思的结果。 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巩固,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方面的进步,政治权利方面的自由和平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日益普遍。但是,政治上的自由平等和经济上的自由平等的发展是不尽一致的。于是,出现了怀疑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腐败和不公平、积极寻找新的社会制度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理论。

早在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从“公平”、“正义”、“平等”、“理性”等抽象的概念中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社会主义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资本主义是不公正、恶的代名词,社会主义是公正、善的化身。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公平正义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理论基础。

总之,在马克思看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关键的是要实行社会生产关系的合理化调整或变革。

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践的反思

社会主义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价值观、价值理想提出来的。作为对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反动,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然而,与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相一致,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在实践过程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曲折。

正如马克思晚年所预测的那样,俄国、中国等一些东方、“半东方”国家没有亦步亦趋地沿着西欧的道路走下去,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而是先于发达的西欧进入社会主义。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只是为社会公平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某种可能,但并不意味着劳动平等和分配平等就能理所当然地立即得到实现。相反,东方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在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过程中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和挫折。

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就公平正义本身而言,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本身具有理想性,因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曲折和失误。首先,从实践方式来看,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通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来实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所要实现的是

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作为人类理想的社会形态。

二是就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践本身而言,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背景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逻辑,也给马克思公平正义观的实现带来了种种困难。首先,这跟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历

史传统中缺乏社会理性和形式正义的土壤有关。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是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人的精神与思想总是处于顺应潜意识状态之中,根本没有自由权利可言。那些有碍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旧思想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社会运行的理性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体系前提的形式正义没有确立起来。

三是就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而言,空想论、教条主义倾向及由此造成的各种失误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不快,公平正义实践发生曲折的根本原因。东方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实践表明,我们不能仅仅从社会生产关系领域去理解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问题,而必须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践。

三、启示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中国是东方社会的一块“活的化石”,体现着“一切东方运动的共同特征”,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于世界历史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是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使得西方社会越来越关注社会公正的实现,并且有效地把社会公正的理念制度化了。

2.大力发展生产力,让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前提。生产力发展是一条贯穿人类全部历史发展进程并唯一能夠使我们理解这个发展进程,包括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历史进程的红线。

3.积极吸取发达国家制度文明成果,加强法制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把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纳入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轨道,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探索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时的共同愿望。

作者简介:裴晨(199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傅立叶选集》第1卷,赵俊欣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4页。

[2]《傅立叶选集》第2卷,赵俊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3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0、200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97、101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启示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