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学院教育改革的探讨

2017-10-15张伟雄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技能课程体系校企

张伟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职业学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职业学院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也日益凸显。因此,要加快职业学院的教育的发展,使其走上科学、快速的发展道路,加强职业学院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文中笔者对职业学院的教育改革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为职业学院教学改革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共同促进职业学院教育的振兴与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院;教育改革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职业学院的教育规模也得到了不断扩大与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职业学院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因此,职业学院要保持又好又快地发展,办出特色,就必须客观分析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对办学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制定正确的战略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职业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职业学院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职业学院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实用人才,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职业学院的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层次不鲜明,定位不明确。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然而,目前在我国职业学院的教育中,将高技能等同于动手能力强,注重就业率而忽略就业层次,导致高职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性不鲜明,区分度模糊。

2.课程体系与从业要求不对接,无法满足从业要求。近年来,尽管我国的职业学院一直力图改革课程体系,但课程体系与从业要求不对接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严重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导致用“昨天的技术培养明天的人才”;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设置目的性差、实效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3.合作教育的层次亟待提升,难以达到高技能人才成长需求。虽然,现在合作教育已经成为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途径,但在合作层次上亟待提升,在合作内涵上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思想认识上,许多企业和学校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观念;在现实条件上,资金的不足、设备的匮乏、场地的限制,以及企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差异等问题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在培养过程上,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设计、学生评价方法以及工程能力缺乏的师资队伍等问题使合作教育的效能尚未充分体现。在运行机制上,企业重利益重效益而产生的应付现象与短期行为,学校追求解决实习和就业问题而出现的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等问题需要解决,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4.師资队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师资是办学的核心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然而,目前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整体状况与培养目标要求差距较大,主要体现为:在数量上生师比过大;在结构上青年教师比例偏高,专业带头人偏少;在教学能力上,专业实践能力普遍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教师培养上,由于数量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无暇顾及业务提高、进修和实践锻炼,从而影响职业学院的办学质量以及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职业学院教育改革的策略探究

1.加大对职业学院的支持力度。政府要加大对职业学院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统筹资源、统筹信息,协调全局和局部利益、协调企业和学校双方利益;规划合作方向、搭建合作桥梁、监督合作落实、评价合作成效;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学校的责、权、利;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减免合作企业税收,建设教师能力提升基地,出资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对校企共建基地进行补偿,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合理利用市场手段,提高校企合作效能。通过政府牵动、学校主动、企业随动,将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引入“深水区”。

2.创新职业学院教育机制。要通过政策引导,寻求校企利益的结合点,建立校企需求合拍的驱动机制,激励企业着眼于长期愿景下的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机制,在课程改革、产学研项目、技术开发、学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深层次、长远利益上进行合作;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平衡机制,实现人、财、物双向流动,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实现“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建立动态发展的调整更新机制。专业链始终对接产业链,不断地适应企业、服务企业,进而在生产技术上引领企业。

3.改革要深化。目前,职业学院教育以校企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可谓是如火如荼,但基本停留在“松散合作,分段培养,缺乏机制”的层面,亟待深化到课程体系、培养环节、队伍构建、学习评价等人才培养的所有要素,形成学校与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全面融合。注重从业核心能力培养,消除教与学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将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按学生兴趣特长,通过选修、专项训练等方法,张扬个性,培养专才。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依据从业要求,构建成系列的项目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团队合作机会。依据不同类型课程和不同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法,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和过程考核,实现平时成绩、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多元评判,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通过考核方法改革,引导学生由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实现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聘用退休和在职资深工程师承担教学工作,采用实习实训“双指导”,毕业设计“双导师”,培养质量“双评价”。

三、结语

通过上述改革,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融合为支撑,体现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个性发展三个维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校企融合,全程参与,持续深化”的合作育人机制,确实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黄丽.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技能课程体系校企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