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建盏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星

2017-10-14鲁立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8期
关键词:建阳建盏七彩

鲁立

记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谢朝华老师建盏七彩虹“曜变”烧制成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文化精华。三千多年来,各朝各代的陶瓷制品都无不完美地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在一起。每一件流传至今的瓷器都饱含着先人们的聪明才智,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标准,文化特性,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建盏始烧制于五代末,两宋时达到鼎盛,元代趋于衰落以致停烧。

建盏产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它的特点是:造型古朴、胎体厚重、器型饱满、釉汁肥润。尤其是它的釉色变幻莫测、绚丽多彩,将黑瓷的神妙和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与青瓷、白瓷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宋徽宗赵佶宣和宫词云:螺细珠玑宝合装,玻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盏因茶而生,茶因盏而妙。建盏代表性的釉色有乌金釉(绀黑釉)、兔毫釉(按釉面有金兔毫、银兔毫之分)、油滴釉(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别)及鹧鸪斑、“曜变”等。建盏在“两宋”时期,是国家的重要出口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至今建盏在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都有收藏。

千秋岁月,薪火相传;近年来建阳区委以继承、弘扬、发展和创新建盏文化为己任,出台了许多好的政策护持建盏产业的发展。古为今用,文化不朽,建盏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涌现出一批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师,如在水吉镇有代表性传承人有孙福昆、蔡炳昆、许家有、吴立主和郑兴梨等大师。以及一批年轻新秀,如:蔡龙、蔡涛、刘学财、潘建新、张奉成、卓瑶阳、邱芙蓉、邱鹏、翁书杰、吴文东、徐长和、徐祖亮、朱信丛、朱静云(女)、朱丽芳(女)、游义斌、谢朝秋、谢全、陈叶琦、陈荣、陈珂(女)、陈涛升、倪宁、杨飞、杨华、张小灵、连小华、连宏达、田丰、刘杰、刘威、刘俊、罗丁、李增贵、唐春和、游龙和黄群等。他们也创作了不少好作品,收获了不少奖项。

但是从古至今,建盏界的师傅们对“曜变”都海莫如深。想探秘“曜变”烧制技术的人,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曜变”一词在《禅林小歌》中有记载。成书于十六世纪前期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把建盏珍品划分为若干等级。其中将“曜变”列为“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所谓“曜”既“耀”照耀之意。“曜变”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其周围发出以蓝色为主的曜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而得名。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方向的移动而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由于“曜变”烧成难度极大,故传世甚少,仅日本收藏三件,被日本国家指定为国宝。其中以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最佳,号称“天下第一宝碗”。

“曜变”的烧制,困扰了建盏界一千多年,2016年8月终于被一个名不见转的无名之辈谢朝华老师攻破了。《收藏界》2017年第四期,在第一时间作了介绍。今年3月17日,首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福州举行,会上世遗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齐忠富对谢朝华老师的“曜变”建盏作品作了介绍和国家级建盏大师孙建兴老师认可,并且得到著名书画家龍其川老师和韩渔天老师为此题词。也因此谢朝华老师七彩曜变作品被西安博物院和一些收藏家争相珍藏。

谢朝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和平村人,生于1968年,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建窑工艺师。“曜变”七彩虹建盏烧制成功,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谢朝华跟随表舅烧制建盏(建盏非遗传承人熊忠贵),从小耳濡目染,对烧制建盏非常好奇。建盏变幻的色彩深深的吸引了他幼小的心灵,他总是在表舅身边跟前跟后,从孩儿时代就对建盏念念不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建盏烧制,他种过地、开过车,但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走到哪里,一有时间,他都会不断走访部份建盏烧制工作室,精心钻研烧制技术。2008年,建盏文化产业在中华大地上慢慢升温。谢朝华再也按捺不住童年种下的亲自烧盏的初心,放下手头所有工作,全身心投入建盏烧制与研究。很多烧盏的人目的是为了钱,而谢朝华的定位非常高——研究建盏,烧制“曜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烧了多少炉,烧坏多少个坯胎,谢朝华为了研究建盏,烧制“曜变”把多年来跑运输的几拾万积蓄全花光了,汽车也卖了。八年过去了,许多人烧盏攒了钱,而谢朝华的日子却越过越紧巴,最后只能举债度日了。但他顶着生活的压力,研究建盏,烧制“曜变”的信心从来没有变。

2016年8月的一天,跟往常一样,该做的程序都做了,他对烧制建盏的设置温度、油柴的用量、还原的时间等又做了一些调整。第二天他开窑后,奇迹出现了。此次出窑一个闪烁出迷人色彩光环的一只盏。谢朝华看到后,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他双手合掌,面对苍天,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轻轻的说了一句话:老天保佑,终于成功了!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努力,七彩“曜变”盏的第二只、第三只......又出炉了。八年磨一剑这就是他今天成功的必然性。800多年前失传的“曜变”烧制技术,在谢朝华这个土专家八年的努力研究下终于恢复了传承。

“繁星若尘终归尽,苍穹似无起玄机”,将谢朝华老师的七彩“曜变”在阳光下举起,抬头仰望,光芒万丈,转个角度又如银星闪烁,花纹成斑斑点点,或丝丝若现,五彩光环,尽显赤、橙、黄、绿、青、蓝、紫。老子《道德经》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門”说的是事物之间幽深玄妙,奇异万物是宇宙的根源。“入窑一色,出窑千变”的建阳黑釉建盏,它的釉面花纹给人幽远、玄妙之感。谢朝华老师烧制的七彩“曜变”和宋建窑“曜变”天目盏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谢朝华目前已经掌握了烧制“曜变”建盏的基本原理,烧制出了“曜变”建盏系列。其作品有;金色“曜变”、蓝色“曜变”、紫色“曜变”。

谢朝华老师烧制七彩“曜变”建盏的坯胎和釉料和传统的生产建盏材料没有区别。区别重点在烧窑的窑温、油柴的用量、还原的时间节点上。

七彩“曜变”建盏的烧制成功,是建盏烧制历史性的突破,意义非常大,具体体现在:

一是改写了黑瓷建盏烧制今人不如古人的历史。

二是揭开了“曜变”建盏神秘的面纱,使“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变成了百姓在现实生活中可观赏、可品评、可以使用之物,打破了普通百姓只能在图片上观赏“曜变天目盏”的局面,真正实现了昔日五庭燕,飞入百姓家的目标。

三是把华夏民族传统黑瓷建盏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更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把现代黑瓷建盏的烧制技术推上一个新台阶,烧制最佳精美的建窑建盏,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最后附诗一首,以表达作者对八年如一日,为“曜变”建盏研究付出辛勤劳动,为中国建盏烧制技术做出贡献的谢朝华老师的敬意:

帝王将相茶盏斗,

文人墨客盏相迎。

曜变天目似神物,

喜看新生七彩虹。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阳建盏七彩
建盏的新发现
“七彩”年
七彩屋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七彩屋
建阳:多措并举开展产业扶贫
建阳区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