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中的应用

2017-10-13许金仙廖佳奇黄小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双腔脑室引流术

许金仙 廖佳奇 黄小玉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中的应用

许金仙 廖佳奇1黄小玉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探讨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3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双腔引流组(n=177)和单腔引流组(n=172),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后,双腔引流组用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引流管引流冲洗,单腔引流组用传统单腔硅胶引流管进行引流冲洗,观察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术后2 w颅内感染率、术后2 w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评分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双腔引流组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单腔引流组(P<0.05),2 w颅内感染率和MESSS评分明显低于单腔引流组(P<0.05)。结论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血肿清除效果满意,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费用低廉。

后置式可冲洗引流管;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重症疾病之一,也是目前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微创穿刺引流术因其具有创伤轻微、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等优点而成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因对设备要求不高,因此在广大基层医院得到较快发展。单腔和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是目前高血压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运用最广泛的引流管,但两者各有不足之处。单腔引流管虽能解决颅内血肿引流,但单管注射易致颅内压增高和空气、引流液进入引起颅内感染〔2〕;双腔引流管虽可避免单管注射所引起的颅内感染和颅内压增高,但价格昂贵,基层医院应用少。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颅脑手术后引流、冲洗及注药一体化的问题,设计研制一种使用方便,费用低廉,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可冲洗引流管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探讨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中的应用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选标准:①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血压升高,并排除其他原因的脑出血。②头颅CT显示皮质下、基底节区和(或)脑室出血,出血量≥20 ml;丘脑出血、小脑出血,出血量≥10 ml。③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12分。④患者知情同意愿意配合实验方案。排除从发病到手术出现意识障碍明显加重或复查CT血肿明显增大者。入选病例349例,男200例,女149例;年龄42~86〔平均(60.4±5.1)〕岁。其中172例在软通道微创引流术后用单腔硅胶脑室外引流管引流(单腔引流组),出血部位:皮质下66例,基底节区85例,丘脑、小脑21例;177例软通道微创引流术后用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引流管引流(双腔引流组),出血部位:皮质下68例,基底节区87例,丘脑、小脑22例。两组性别、年龄、血肿位置、出血量、手术时机(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爱丁堡-斯湛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的初步制作 制作材料:Y型动静脉留置针1根、一次性使用麻醉导管(含导管接头)1根、12号单腔硅胶脑室外引流管(带刻度)1根,剪刀1把。制作方法:①将Y型动静脉留置针三通连接座的两输注接口的肝素帽和接口帽拧下互换后拧回输注接口,形成动静脉留置针新的肝素帽端和接口帽端;②将麻醉导管接头内芯取出;③将Y型动静脉留置针三通连接座的延长管端自延长管连接处剪断;④拧开三通连接座输注接口的肝素帽,取麻醉导管自该输注接口插入并从三通连接座的延长管端剪断处导出,导出长度为脑室引流管的长度(除去脑室引流管外接头的长度),用剪刀剪去麻醉导管多余部分;⑤将麻醉导管用麻醉导管接头内芯在插入的输注接口端固定,拧回肝素帽。

表1 术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方法 两组于局麻下采用相同方法进行定位、钻颅、置管,即以脑CT 定位贴〔3〕和术前头颅CT确定穿刺面、穿刺点及深度,避开血管及脑重要功能区,颅锥钻孔,穿破硬脑膜,将带有导芯的12号单腔硅胶脑室外引流管(带刻度)按所测的方向及深度进行穿刺置入血肿中心,拔出导芯,用5 ml注射器连接硅胶引流管尾端后缓慢抽吸血肿腔,抽出血凝块(一般首次抽吸量不可超过血肿总量的30%),后将硅胶引流管缝合固定于头皮上。单腔引流组:单腔硅胶引流管尾端接三通阀和引流袋,用生理盐水经单腔硅胶引流管冲洗血肿腔并引流,然后根据出血凝固和抽吸的情况经单腔硅胶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万~4万单位,封管3~4 h再持续引流,每天冲洗1~2次,直至无明显血性液流出或复查CT示血肿消失或基本消失即可拔管。双腔引流组:将初步制作的“后置嵌入式双腔引流管”插入单腔硅胶引流管管腔内并连接好,三通连接座(原延长管端)与单腔硅胶引流管尾端相连接,三通连接座的肝素帽端为冲洗端或给药端,三通连接座的接口帽端接引流袋,为引流端。用生理盐水经冲洗端或给药端冲洗血肿腔,经引流端引流后关闭引流端;然后根据出血凝固和抽吸的情况经冲洗端或给药端注入尿激酶1万~4万单位,封管3~4 h后开放引流端持续引流,每天冲洗1~2次,拔管指征同单腔引流组。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术后48 h复查CT,计算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量)/术前血肿量×100%。②术后2 w颅内感染率。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术后2 w采用MESSS进行评分。④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t检验。

2 结 果

双腔引流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单腔引流组(P<0.05),术后2 w MESSS明显低于单腔引流组〔(26.29±3.35)vs(34.98±3.13)分,P<0.05〕,术后6个月GO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双腔引流组入院后4 w死亡3例,术后6个月死亡4例。单腔引流组入院后4 w死亡5例,术后6个月死亡5例。双腔引流组出现颅内感染3例(1.69%),明显低于单腔引流组〔11例(6.40%),P<0.05〕。

表2 两组血肿清除率、GOS评分比较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时引起的脑内动脉破裂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4〕。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在神经外科的推广和渗透,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被证实为有效的方法〔5~7〕,而术后血肿腔注药液化引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清除脑血肿是关键。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引流管由各级医院常用的单腔硅胶脑室外引流管改良制成,实现了给药冲洗、引流在两个不同工作通道中进行,两位一体,连续一次性完成,操作方便,大大减少了因单腔引流管注药冲洗、引流在一个工作通道而增加的操作次数和操作时间;同时,给药冲洗、引流在两个不同工作通道中进行,有利于给药集中在血肿腔,给药较单腔引流管更少且准确,实现药物与血肿充分接触且对颅内容积影响小,血肿溶解引流速度明显快于单腔引流管。血肿溶解引流迅速,引流管置管时间变短,可有效减少颅内感染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单腔引流组颅内感染率低于屈阳等〔8〕的报道,可能与单腔引流组以三通阀控制引流管的关闭,改变传统单腔引流管在操作过程中断开管路系统,减少细菌进入颅腔的机会有关。使用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引流管进行血肿腔冲洗和注药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注入时对三通连接座的肝素帽进行严格消毒。尿激酶可根据血肿大小、血肿引流液性状和引流情况灵活使用,尿激酶注入时应缓慢。

1刘道清,江 敏,周志娟,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15):2807-9.

2刘佩军,周宏斌,王家泉,等.双腔三通颅内穿刺引流管的临床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6):472.

3刘维钦,涂 勇,冯开明,等.脑-CT定位贴在微创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919-20.

4何 苗,陈 智,熊左隽,等.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5193-4.

5赵红军.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33(20):73-4.

6王子敬,王 冲,于怀松.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76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3):302-5.

7蒙贵仕,李受南,雷敬富,等.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42例〔J〕.微创医学,2011;6(4):357-9.

8屈 阳,陈旭义,何 滔,等.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357-9.

〔2016-05-07修回〕

(编辑 曹梦园)

R473.6

A

1005-9202(2017)19-485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9.077

赣州市科技局项目(GZ2014ZSF326)

1 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

黄小玉(1971-),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外科护理研究。

许金仙(1982-),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猜你喜欢

双腔脑室引流术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孤立性第四脑室1例并文献复习
胰腺假性囊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