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介入技术在老年心血管病诊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17-10-13王晓冬赵学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指征心血管病病死率

王晓冬 黄 平 赵学伟 李 兴 张 坤 王 伟

(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 300457)

联合介入技术在老年心血管病诊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王晓冬 黄 平 赵学伟 李 兴 张 坤 王 伟

(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 300457)

目的探讨联合介入技术在老年心血管病诊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1 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677例与普通组(≤65岁)775例,比较两组基础疾病情况、联合介入治疗情况及单一和联合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结果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外周血管病患病率均高于普通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明显低于普通组(均P<0.05);老年组有联合介入治疗指征患者明显多高普能组,实际行联合介入治疗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联合介入亚组和单一介入亚组成功率、并发症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介入技术在老年心血管病诊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肯定,对有联合介入指征的老年患者应行积极、谨慎的联合介入治疗措施,以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联合介入;心血管病

介入技术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治疗方式〔1〕。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存,常需要联合介入治疗〔2〕;另外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基础性疾病,加大介入手术的风险〔3〕。本文拟分析联合介入技术在老年心血管病诊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1 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有关诊断标准〔4〕。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677例与普通组(≤65岁)775例。老年组男421例,女256例;普通组男473例,女302例。

1.2方法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患者情况进行介入治疗操作〔5〕。主要介入措施:(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在血管造影仪的引导下,通过特制的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对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疏通;(2)射频消融术CRA: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效果;(3)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分为多种,大体上可分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埋藏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4)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封堵术;(5)心脏瓣膜的介入治疗。

1.3观察指标 (1)基础疾病:包括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2)联合介入指征和实际进行介入治疗的例数。(3)联合和单一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将老年组和普通组分为单一介入治疗亚组和联合介入治疗亚组,比较4组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成功:术后至少维持半年无复发或并发症〔6〕;并发症:术中或术后半年内出现因介入治疗操作而产生的不良反应〔7〕;病死、术后半年内因相关疾病而导致的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基础疾病比较 两组心律失常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外周血管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均P<0.05)。见表1。

2.2两组有联合介入指征和实际行联合介入比较 老年组有联合介入治疗指征患者〔632例(93.35%)〕明显多高普通组〔501例(64.45%)〕,实际行联合介入治疗的患者(63.45%)明显低于普通组(95.01%)(χ2=173.715,159.161;均P=0.000)。

表1 两组基础疾病比较〔n(%)〕

2.3两组联合和单一介入的成功率、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 老年组及普通组联合介入亚组和单一介入亚组成功率、并发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联合和单一介入亚组成功率、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n(%)〕

3 讨 论

老年人血管大多发生老化,药物治疗往往难以逆转,甚至难以控制病情。介入治疗作为心血管疾病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介入治疗是有创操作,临床医师多认为老年患者的耐受性较差,风险系数高,因此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受到限制〔8〕。

本研究结果说明老年患者机体一般素质差,易同时合并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在介入治疗时,应积极采取谨慎、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老年患者心血管状态非常必要。

进一步分析表明,临床上对有指征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的措施不够积极,也可能与部分老年患者及家属担心自身耐受性问题而拒绝行联合介入治疗有关。曹玉林等〔9〕研究认为,对有联合介入治疗指征的老年患者,应发挥影像学的优势,多利用双源128层CT技术检查冠状动脉成像情况,运用血流储备分数(FFR)〔10〕在临床上指导PCI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式,能提高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和联合介入两项因素均不影响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术前应给予阿托伐他汀类降脂、调脂类药物〔11〕和替格瑞洛类降低血小板聚集药物〔12〕,以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1王向荣,王智慧,李亚林,等.心血管疾病的安全用药及药物应用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1157-9.

2卢才义,王士雯,魏 璇,等.老年心血管病联合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3;2(3):177-81.

3Boulanger M,Cameliere L,Felgueiras R,etal.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 and stenting: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Stroke,2015;46(10):2843-8.

4Torbicki A,Perrier A,Konstantinides S,etal.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 J,2008;29(18):2276-315.

5杜 伟,庞长河,薛亚轲,等.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2015)》解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1):2-5.

6赵 蓓,刘利峰,刘瑛琪,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年随访LDL-C控制及他汀使用情况:与新指南的距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5):577-9,583.

7何培源,杨跃进,乔树宾,等.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预后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1):26-30.

8熊旭光,唐其柱,刘文卫.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强化降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0):1337-9.

9曹玉林,王 莹,贾玉柱,等.双源128层CT自动毫安低管电压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15-6.

10沈志明,刘衬云,陈 军,等 血流储备分数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378-9.

11Bittencourt MS,Hulten EA,Murthy VL.etal.Clinical outcomes after evaluation of stable chest pain by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versus usual care:a meta-analysis 〔J〕.Cire Cardiovasc Imaging,2016;9(4):e004419.

12邹行斌,黄 鹤.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9):1297-8,1301.

〔2017-03-16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R54

A

1005-9202(2017)19-478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9.043

天津市卫计委课题(No.2015KZ010)

王晓冬(1972-),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研究。

猜你喜欢

指征心血管病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我院2012年剖宫产临床分析和研究
我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