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G插画教学实践中中国传统“虚实”美学思想的运用

2017-10-13谢雅妮昆明理工大学650500

大众文艺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画论虚实插画

谢雅妮 (昆明理工大学 650500)

CG插画教学实践中中国传统“虚实”美学思想的运用

谢雅妮 (昆明理工大学 650500)

在日本漫画和欧美漫画的影响之下,国内大学生普遍缺乏中国传统美学滋养。笔者在教学中以中国画论为理论基础,带领学生了解形神、气韵、意境、美丑、雅俗、文质、比德、中和等美学的内涵,尝试运用在CG插画的创作实践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气韵生动;意境

笔者在本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CG插画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多数学生缺少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浸润与熏陶,反而深受日本漫画和欧美漫画的影响和桎梏,在创作中有很重的模仿痕迹。学生们由于缺少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图像样式,在插画的设计过程中总是不自觉的就会使用“大眼、大胸、细腰、长腿、长发”的日本动漫人物形象模式,或者走欧美的风格夸张、体型健壮、肌肉发达的英雄风格。创作出来的作品缺乏特色,也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相去甚远。

因此我在开展CG插画的具体创作教学前,以周积寅先生主编的《中国画论大词典》为参考教材,主要讲解中国画论范畴论部分的八大画论,依次为:一、形神论;二、气韵论;三、意境论;四、美丑论;五、雅俗论;六、文质论;七、比德论;八、中和论。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极高热情,对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等独特的美学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日本漫画的物哀美学和欧美漫画的英雄主义情节的双重夹击之中,讲究意境,充满生机的自然至美的中国传统美学就像清新的风,让学生们呼吸到中华民族漫长的审美历史凝聚下来的宝贵的传统和艺术精华。本文就“虚实相生”传统美学观在具体CG插画创作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和讨论。

一、“虚”与“实”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中“虚”和“实”是两个重要的哲学观念,并由此产生了虚实相生的辩证美学思想,对中国的传统艺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典美学一个重要审美原则。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写道:“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指清明宁静的精神状态。“致虚极”是指心境上极致的空灵清朗,没有任何杂念。《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没有固定的实体,代表着“虚”。“象”与“物”是实体的,代表着“实”。道虽然恍惚迷离,但是却无所不在,它是物象的本源,是实体的本质。

《庄子•外篇•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表现出对超乎具体事物的更高层次意义上的虚渺精神与世界的向往。

这种对宇宙万物之间的现象与本质、虚与实的思考为虚实的美学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衍生出意境、意趣和虚实相生等理论框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这样描写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

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2]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表现手法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一大特色。

二、中国画中“虚实相生”的运用

“虚实相生”是传统中国画中的重要理论,不仅只是技法笔墨上的浓淡、疏密和轻重刚柔,画面空间表现上的藏与露、隐与显,更是画家胸中心怀自然、造化自然在纸面笔端创作的虚实意境。“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宋四家”之一的马远是经营画面虚实创造悠远意境的典范,素有“马一角”之称,巧妙利用画面的空白,“计白当黑”来表现江水、湖面、天空和远山。留白的部分不但没有变成空洞的空白,反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形成了一种让观者心领神会的飘渺的意境和无穷的想象空间。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图一)取意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清冷萧瑟在飘渺的江面上,只有一叶扁舟,一位老翁执杆垂钓,除了几笔微波外就是大片的空白,空旷的留白让观者感到冬日江面上透骨的寒意和萧瑟。着墨不多,却用画面的虚处传达出静寂孤独之感,和画家胸中孑然独立于世的骨气和心境。

三、“虚实相生”在CG插画创作中的运用

晏文星同学创作的《水墨高达》中高达的右侧采用了虚隐的手法,虚处留白的部分很好的展现了战场上硝烟弥漫的感觉,寥寥数笔刻画了高达的高大威猛。虚实相生的处理反而更加突显了机械战士在狼烟四起的战火中锐不可挡的凌厉气势。画面中没有对战场环境做过多的刻画,只对后面的战士稍作描绘,但是留白和前景高达虚处却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许是茫茫晨雾间发动的奇袭,也许是漫漫黄沙中惨烈厮杀,也有可能是浓重夜色下部队的往前挺进。那些没有描绘的虚处更让人感受到战场上的危机四伏和不可预知的危险。

刘文翔同学的《梦里老家》(图三)描绘了徽派建筑的白墙灰瓦,画面简练到极致,大片的留白中只对屋檐稍做着墨,却让人看到了重重白墙。画面上半部分的天空细致刻画了树枝的一角,却让人感觉到重重绿荫和被绿树掩映的雅致庭院。正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由此可见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虚实相生的内涵,并很好的表现于作品之中。

[1]周积寅.中国画论大词典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70.

谢雅妮(1982.9- ),女,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美术学。

猜你喜欢

画论虚实插画
就要紧紧粘住你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论彩铅素描与古典油画直接画法的共性
无脸小插画
以传奇京剧《化人游》为例谈戏曲虚实论及审美规律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