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跳远助跑技术的训练

2017-10-12凌元全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跳远速度

凌元全

摘要:助跑技术是跳远运动的关键,掌握好助跑技术对跳远至关重要,它是决定运动者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实际训练中针对助跑技术的四个环节和心理、生理变化方面进行训练,这对灵敏、柔韧较高的高中生来说更易掌握。这也是笔者在从事多年实际训练及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希望能对从事高中跳远训练的教师及同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跳远;助跑技术;准确助跑;速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72-01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运动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体育活动越来越丰富。然而当前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却逐步下降,其运动成绩也随之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找出更适合于当前的训练方式、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成绩。就跳远运动而言,如何能根据技术的四大环节来训练,同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里以西藏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的高一和高二年级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统计、归纳等方法作出评述,为参与高中生跳远训练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西藏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田径代表队(男生)。

2.2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

3.分析与讨论

3.1通过观察西藏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的高一和高二年级的田径代表的训练,其训练的侧重点不同,高一侧重踏板起跳的训练,而高二侧重助跑技术的训练。通过一学期的训练成绩提高明显不同,通过统计、归纳如下所示:

高一年级

姓名训练前成绩(米)训练后成绩(米)增长成绩(米)

扎西旺堆5.185.410.23

斯朗次仁5.375.600.23

斯朗旺堆5.405.580.18

扎西多杰5.706.010.31

向桑5.135.430.30

平均成绩提高:0.25m

高二年级

姓名训练前成绩(米)训练后成绩(米)增长成绩(米)

仁真次旺5.496.240.75

桑珠5.536.480.95

金安次仁5.576.240.67

尼玛吉村5.426.060.64

阿旺尼扎5.656.230.58

平均成绩提高:0.718m

通过上表可知高一训练队的平均成绩只提高0.25m,而高二年级则提高了0.718m,这说明在跳远运动中助跑技术更为重要,抓好助跑技术训练能够较快地提高运动成绩。

3.2助跑技术

3.2.1前程助跑技术。前程助跑过程包括助跑起动方式和助跑加速方式,所谓起动是指运动员静止开始的那一刻。起动的姿势有两类,第一类是站立式或半蹲式的静止类。这类起动有利于助跑前几步步长的稳定,上板误差率普遍较“行进间”起动偏小。而第二类开始助跑较自然、轻松、有利于后续动作的放松。所谓加速是指从起动的那一刹那至最快速度时的整个过程。加速方式也有二种:一种是积极的加速方式;另一种是逐步加快方式。两种加速方式各有所长,采取何种方式因人而定。

3.2.2后程助跑技术。后程助跑的步数和频率的关系十分紧密,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助跑最后几步(一般认为4-6步)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助跑最后3-4步提高频率的節奏是最有效的助跑节奏。据本人从事多年的助跑训练和实际教学得出一个结论:倒数第一步比倒数第二步步长小10-20cm。不过这一点国内的许多专家有不同的测量数据,不过他们研究的均是高水平的运动员,所以对高中生的训练还是应确定在10-20cm这个数据内较合适。

3.2.3全程助跑距离。全程助跑的距离是一个难以掌握的数据,有的人可以高达50m,而有的人可以在30m内完成,这个因人而定。就高中生而言,根据他们的力量素质弱、水平速度发挥快等特征,一般在27-38m即为合适。要具体确定好每个学生全程助跑的距离,是要经过走步估量和反复的试跳来调整的,所谓走步估量就是以计划助跑步数乘以2,在减去2的普通走步数估量,再通过试跳来调整到准确的助跑距离,这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调整助跑距离的方法。这里的计划是指运动员计划自己在试跳中应助跑的步数。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一般在14-18步最为合适,这也是发挥最高速度的最合适的步数。

3.2.4起跳前的助跑速度。起跳前的助跑速度是决定成绩好坏的基础,根据笔者的多年实践训练经验及查阅资料了解到,科学训练方法得知,起跳时人体重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使人体运动的方向和地面有一定的夹角,也叫起跳角(一般在18?-24?间),需产生这一角度就必须使一部分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但具体的转化情况怎样?通过科学的测试得出:将水平速度的10-20%转化为垂直速度最适合。

3.3影响跳远助跑技术掌握的因素分析

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对于身体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由于力量的限制而影响技术、技能的掌握,导致自信心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没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千篇一律按自己的方法强行学生训练,以及在语言和行为上表示对学生没有信心,这无疑是给他们的心理一个严重的打击。这种因素都将影响其训练效果,导致精神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所以教师在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跳远助跑技术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1跳远助跑起动方式为“静止类”和“行进类”:加速方法为“积极加速”和“逐步加速”。助跑前一定要量好自己的步点,以保证助跑的准确性。

4.1.2助跑的后程应逐渐提高步频。倒数第一步步长比倒数第二步步小约10-20cm为宜。

4.1.3全程助跑距离在27-38m最为合适。个别能力强、发挥最高速度慢一点的可适当延长助跑距离。

4.1.4助跑起跳前应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

4.1.5减少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一方面。

4.2建议

4.2.1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出现的问题应尽快设法解决。

4.2.2教师应与学生密切配合,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分析总结,求得共同的意见,以获得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候金云.候日信.助跑——决定跳远成绩的最重要因素.1996

[2]袁作生.南仲喜.跳远的主要训练内容、方法、手段.1996

猜你喜欢

跳远速度
行驶速度
速度
对青少年跳远训练方法的探讨
中小学跳远起跳技术训练手段与方法
浅谈提高跳远助跑效率的策略
跳远蹬摆技术的训练方法文献综述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对跳远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数字串
速度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