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大回归

2017-10-12郭霞

商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校区青岛

郭霞

斯坦福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美国硅谷,而硅谷也成就了如今的斯坦福。青岛与山大情缘深种,此次再度携手,二者的互相成就的确值得期待。

2016年9月,青岛。鳌山湾畔迎来1000余名朝气蓬勃的大学新生——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开学了。9月23日,山东大学召开青岛校区启用新闻发布会,宣布青岛校区正式启用。

时隔半个世纪,山东大学与青岛再续前缘。

缘起青岛

翻开青岛的历史,蔡元培先生曾经说:“既有舟车之便,又可免战乱影响,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而沈从文先生则认为:“在青岛的那两年中,正是我一生中工作能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老舍先生在这里看过春山上的野花,秋海上的晴霞。

闻一多、老舍、梁实秋、沈从文、萧涤非、方令孺、洪深、台静农、臧克家、童第周、王淦昌……这些在青岛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因为一所大学而与青岛结缘,至今仍在浸润着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

在很多老一辈青岛人口中,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仍然被叫做“山大医院”。这座城市的记忆里,山东大学是无法抹去的一笔。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1932年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恢复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接任校长。后经过抗战期间的数次迁徙、抗战胜利后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快速发展,山东大学在1958年迁往济南,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医学院也留下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由此,这所大学在青岛留下了一支文化的脉络。

而对于山东大学来说,在青岛发展的历史,也是一段解不开的情结。如山东大学校长张荣所言,在山东大学115年的办学历史上,青岛这座城市成为她不可磨灭的永恒记忆和时代烙印。上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山东大学在青岛创造了两次辉煌,赢得了“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生物学科全国最好”和“文史见长”的美誉。

“长期以来,山东大学没有放弃恢复在青岛办学的梦想。2012年3月,青岛校区奠基,经过4年多的紧张建设,青岛校区今年9月17日迎来首批入住学生,山东大学形成了在济南、青岛和威海三地办学的新格局。”张荣在青岛校区启用新闻发布会上说。

回归亦是再启程

带着深厚的渊源,山东大学的回归被寄予厚望。张荣认为:“青岛校区将对山东大学拓展办学空间、创新办学模式、延揽拔尖人才、优化学科布局和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新的支撑。青岛校区将成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点。”而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栋看来,比起历史上那段为人津津乐道的渊源,青岛校区未来的发展与青岛的城市战略将产生的“化学反应”,更令人期待。

生命、信息、环境、海洋、政法5大学科集群和3个国家级平台,这是山大对青岛校区的学科布局。据了解,山大将在济南的生命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环境学院、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个学院和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等8家科研机构整体搬迁到青岛校区发展。目前,山东大学在青岛校区已经启动了海洋研究院、德国学院、前沿科学研究院、中美国际科技创新园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并将在青岛校区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国外大学合作办学。

孔令栋表示:“这几个学科是瞄准着青岛,尤其是蓝谷发展的实际诉求,瞄准着蓝色经济区腾飞的客观需要,也是瞄准着整个国民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

目前搬迁来到青岛的六大学院,可谓各有千秋,而山大也绝非将六大学院简单复制,而是要以原本的学科优势,与青岛的地理优势、产业基础等相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据介绍,“山大在国家高度重视的环境领域优势明显,中国工程院王文兴院士是山大环境学科的领军人物,也是大气污染及环境治理领域的全国权威。山大另一个强势学科是生物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就设在山大,将来也会搬至青岛蓝谷,以后还会跟海洋学科结合,对海洋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山大的科研新重点之一,也能丰富蓝谷的海洋科研。”

信息和计算机这两个学院迁到青岛来,也是紧密契合了互联网时代的创客主旨,并且山大计算机学院在“智慧城市”方面的科研创新水平是全国领先的。法学和公共管理这两个社会学科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在当下强调依法治国的法治社会建设中显得格外必要。

老校更有新篇章

115年的历史中,山大的发展一直跟随着国家科技文化的发展,服务产业经济的需求,青岛校区也在紧紧跟随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号召和山东、青岛的战略脚步。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已经发布“海洋+”行动计划,山大青岛校区所在的青岛蓝谷,多年来围绕海洋方向,聚集高端涉蓝创新要素,海洋国家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总局等一系列“国字号”已经成为蓝谷海洋科研的强大动力。

与青岛的战略相结合,山东大学新建了海洋学院,据了解,新建的海洋学院在学科研究上有所侧重,以微生物学等山大固有的强势学科与海洋学科进行“交叉”。山大还与美国、欧洲等一流海洋机构联合,在蓝色硅谷设立科研创新水平極高的“国际大学海洋联盟”。山大海洋学院对自身定位很明确,会跟青岛现有的海洋科研院所形成科研“错位”。

与山大海洋学院同步筹建的“海洋气候与海洋变迁模拟实验室”是山大今后在海洋学科方面的科研重点,领导者是以在“海洋碳汇”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而成为世界权威的中科院院士焦念志教授。

“这个领域搞好了,山大就会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世界核心。将来会有很多顶级科学家来到这个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既会成为山大的一个金字招牌,也会成为蓝色硅谷的科研典范,更会为这里吸引来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创业者。”孔令栋表示,“包括山大海洋学院在内,随着国家实验室和深海基地这样一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在蓝色硅谷内越聚拢越多,越联系越紧密,蓝色硅谷的科研创新水平会越来越强,海洋科研力量高度集中的群聚优势也会逐渐显露出来。”endprint

与海洋学院同样,财富管理学院和德国学院也是山大与青岛的发展相契合而新建的学院,随着山东金改的深入推进,青岛建设金融财富中心的定位愈发鲜明,山大拥有金融数学领域的权威学者,中科院院士彭实戈教授。“由他来牵头和领衔山大财富管理学院,将为蓝谷和青岛培养出大量高端创业人才。”

2016年10月,山东大学德国学院正式在青岛校区揭牌。这家由山大与德国多所科研机构和大学联合创办的学院,成为青岛蓝色硅谷区域首个实质性运转的中德国际合作平台。德国学院建设初期,将以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作为核心研究领域,随后逐步拓展到公共卫生、汉学研究、化学工程、移民研究等优势学科方向。同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科研与办学组织模式等,引进德国优质资源,搭建我国对德交流的高水平专业平台。这也是山大在打造国际一流大学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没有围墙”的大学

山大青岛校区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与国际上很多一流大学一样,这所大学完全对外开放。实际上,开放的思维在青岛校区有很多体现,不但是在科研创新上,山大在青岛校区作出探索,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这种开放的思维更使得青岛校区成为山大改革的先行先试区。

“青岛校区将成为山东大学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行区。”孔令栋告诉记者,山大在以往传统学科上比较强,但在新兴学科上,尤其是与国民经济接轨比较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紧密的学科,山大相对比较弱。而这次在青岛设立校区,等于在一张“白纸”上可以自由的发挥。青岛校区作为一个新支点,要建成学术创新拓展区、国际合作试验区和综合改革示范区,引领山大的整体发展。

作为一个先行区,未来青岛校区不仅会在科研上进行创新,管理上也会有所改进。首先在学科管理、科研模式上,青岛校区会采取较宽的管理模式,取消专业上的壁垒,以适应现代学科的发展。“比方说在环境治理方面,这是一个多学科的集体作战,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在以往由于这些学科分属于不同的学院,在联合上只能通过行政系统,这就导致效率低下。”孔令栋告诉记者,在未来青岛校区将实行学科交叉融合方式,以需要和问题为导向,把院系的结构打破,不会采取以往越分越细的专业划分。

在人员使用上,青岛校区也会采用更灵活、更先进的模式。“以后青岛校区将使用‘能上能下的灵活措施。”孔令栋说,尤其是将给于首席科学家更多更灵活的权利,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打破行政系统的约束,从财务、人事、科研自主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由度。

斯坦福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美国硅谷,而硅谷也成就了如今的斯坦福。青島与山大情缘深种,此次再度携手,二者的互相成就的确值得期待,正如张荣在青岛校区的开学典礼上所言:青岛是一个世界级的现代化大都市,山东大学与青岛的再次携手,将共同打造一张世界级的名片。青岛作为山东经济的领头羊、“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有非常好的发展基础;山东大学作为山东省高等教育的排头兵,与青岛合作,空间非常大,前景非常广阔。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校区青岛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青岛明月申牌?
Paresse constructive
新发现
La nouvelle vision du succès de la carrière charitable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