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健脾方佐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42例

2017-10-12余启荣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益气健肺病分值

余启荣

(潜江市中医医院内3科, 湖北 潜江 433199)

益气健脾方佐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42例

余启荣

(潜江市中医医院内3科, 湖北 潜江 433199)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咳及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健脾方治疗。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益气健脾方治疗组总有效率80.9%,对照组总有效率69.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肺功能FEV1、FEV1/FVC、FEV1(%)及P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的CAT、mMRC、SGRQ得分值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BMI、TSF、MAMC、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改善(P<0.05)。 结论:益气健脾为治则,扶正气以抗邪,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胀;中医药疗法;益气健脾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类病证。肺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多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年老体虚所引起。临床症候特点相当于西医学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健脾为主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门诊和住院的脾肺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体检、胸片、肺CT、肺功能测定后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老年前期(45~64岁)17例,老年期(65岁以上)25例;病程1~9年者11例,10~19年者16例,20年以上者15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老年前期(45~64岁)19例,老年期(65岁以上)23例;病程1~9年者9例,10~19年者20例,20年以上者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诊断及纳入标准:①中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诊疗指南中医证候部分》[1]和2010年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进行诊断。②西医诊断: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纳入。84例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单纯型和喘息型)76例,支气管哮喘8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气肿。

1.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急性发作期均抗感染化痰止咳及吸入剂治疗,病情缓解后仍予吸入剂6个月。治疗组加服以益气健脾为治则方药。益气健脾方由黄芪60g,白术15g,防风15g,太子参15g,茯苓9g,陈皮9g,法半夏9g,甘草6g组成。加减:寒痰加款冬花10g,细辛6g;热痰加大贝、海浮石各l0g;哮喘加炙麻黄6g,苏子、地龙各l0g;血瘀加赤芍、郁金、丹参各15g;发热加金银花、连翘各20g;口渴加芦根、生石膏各30g;便秘加熟大黄10g等。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比较。疗效标准与结果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制定。结果:痊愈(咳、痰、喘等主症、体征消失,胸片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显效(上述主症、体征基本缓解,胸片等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有效(上述主症及体征减轻,胸片等有所改善);无效(上述主症及体征等无变化)。

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采用Pony肺功能仪(意大利COSEMED公司)测定,参照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公布的检测标准[3]。观察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EV1/FVC )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最大呼气流量(PEF)等指标。受试者各项指标入组前及疗程结束重复测试3次,仪器自动选取最佳值。

3)量表评分。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生活质量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CAT评分[2]涉及症状、心理、睡眠等多方面,评分范围在0~40分之间,可用于COPD患者生命质量严重程度的评估,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②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MRC)评分:该评分[4]依据病人呼吸困难程度分为0~4级:0~1级为0分;2级为1分;3级为2分;4级3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③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eg’srespiratoryquestionnaire,SGRQ)评分:该问卷[5]包括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的3个能区的50道问题,分值范围在0~100分,分值越低表示健康状况越好。

4)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m)和体重(kg),计算患者BMI(BMI=体重/身高2)。同时测定患者的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及上臂肌肉周径(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观察对象治疗前后均过夜并禁食12h,次晨采取静脉血2ml,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

5)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式都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FEV1、FEV1/FVC、FEV1(%)及PEF等肺功能指标。FEV1治疗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指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肺功能FEV1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其他肺功能指标上与对照组等效。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比较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AT、mMRC、SGRQ得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两组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2.4两组前后治疗后营养状态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BMI、TSF、MAMC、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SF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余指标与治疗组相同,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MI、TSF和血清白蛋白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前后治疗后营养状态的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2.5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中医学中“肺胀”范畴。发病机制为久病肺虚、肺失宣降、肺气亏虚、气不布津、津液不布、痰浊滞留,气虚不能行血,气血瘀滞脾失健运,精微不布,痰浊内生,故而致使肺、脾、心受损,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促、气短、心悸等症状[6,7]。医者多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但笔者观察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常久咳、久喘,经年反复,肺气虚在先,肺损及脾,脾胃运化失职,不能生化水谷精微,气虚血运无力,使肺气更虚。因此,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理特点是肺脾气虚为主,兼痰浊、水饮、血瘀。其首在肺,其制在脾,肺病日久迁之脾脏,子盗母气,或脾胃受损,土不生金,子病及母,累及于肺,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8]。故临床上可以采用益气健脾之法治疗本病。

故我们以益气健脾为治则,扶正气以抗邪而又利于气血运行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组方由黄芪、白术、防风、太子参、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等药物组成。方以黄芪、白术为君而补气健脾,佐以祛痰理气之药临证加减,达到平喘止咳的治疗效果。老年患者的反复感染和慢性缺氧,常引起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导致血细胞、血小板的聚集,血粘度增加,血液的流动性降低,致胃肠瘀血,食欲差。这与中医肺脾气虚观点相符。患者除咳、痰、喘外,多见纳差、乏力、营养不良等生活质量降低的状况。BMI是反应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程度分级越高BMI越低[9]。本研究发现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方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BMI及其他反应营养状况的TSF、MAMC、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改善,而且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CAT、mMRC、SGRQ得分值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可能与益气健脾方通过益气固表,健脾培金,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关。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体会到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持久、效果稳定。可能和益气健脾方具有抗菌消炎,降粘、扩管,改善缺氧及微循环等作用相关,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 4):255~264.

[3]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ization of spirometry,1994updat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1107.

[4]韩健, 李友林. 温润辛金培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肺脾两虚型)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5):1648~1651.

[5]Jones P W.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for patients with diseases of the airways[J].Thorax,1991,46(9):676~682.

[6]徐翠容, 贾坤林, 钟晓莉,等. 黄芪注射液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COPD患者肺功能、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 2016, 27(26):3678~3680.

[7]朱益敏.寒热并用法在肺系病中的应用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21(6):508~510.

[8]李竹英,田春燕,王桂媛. 中医体质学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应用及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8):999~1001.

[9]冉丕鑫, 王辰, 姚婉贞,等. 体重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生活质量的关系[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18~22.

[编辑] 一凡

R563

A

1673-1409(2017)16-0001-04

2017-02-20

余启荣(1979-),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1004638794@qq.com。

[引著格式]余启荣. 益气健脾方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42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16):1~4.

猜你喜欢

益气健肺病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益气健脾法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①
益气健脾补血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益气健胃散对脾虚泄泻仔猪治疗效果的观察与评价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益气健脾法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