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实践研究

2017-10-12王静婷张敏王振辉西安翻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西安710105

微型电脑应用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据库互联网+课堂教学

王静婷, 张敏, 王振辉(西安翻译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西安 710105)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实践研究

王静婷, 张敏, 王振辉
(西安翻译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西安 710105)

“互联网+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理念的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上的延拓和实践中的推广。在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当前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以“Oracle数据库”课程为例,构建了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详细设计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方案并予以实施。实践证明,“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开展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上的师生和生生互动,最终使得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互联网+; 翻转课堂; Oracle数据库; 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novation of ideas on “Internet + Education”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s and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by taking the course of "Oracle Database" as an example,and designs and implements the teaching scheme with three parts: before the class, in the class, and after class.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has a great effect on improving both of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and interest, and it can initiate teacher-learner and learner-learner interactions in the classroom. Finally,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Keywords: Internet +; flipped classroom; Oracle database;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practice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探索模式已经成为研究知识信息化的新途径,为我国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其最终目的并不是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而是从互联网应用的角度来启发教育教学思维,使得教育适应并推动当下的互联网大环境。在此背景下,不断涌现出慕课、微课、云课堂等以“互联网+教育”技术平台为支持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质量。从教学方式的结构组成来看,这些新型教学模式仅仅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实现形式而已,因此,本质上的教学模式改革最终还是需要从翻转课堂本身入手。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对。传统课堂模式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扮演讲授者,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的角色[1];而翻转课堂却颠覆了这种模式,它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参与学习,提前观看教师上传网络的视频或其它学习材料,而课堂时间则与学生进行互动,参与学生的学习实践与讨论,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2]。从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教学阶段来区分的话,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课堂讲授是知识传授过程,学生做课后作业则是知识内化过程;而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是在课前的预习和课中的互动完成的,知识内化是在课中的讨论与课后的巩固完成的。

翻转课堂教学在国外某些地区已有几年的开展经验,相对比较成熟,并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型。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于2005年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阿拉帕霍高中和林地公园高中,经过几年的实施,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和昆士兰州立高中,围绕着“什么是翻转课堂”、“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如何开始使用”等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国内对翻转课堂的引进相对较晚,仍处于起步阶段[4]。重庆聚奎中学是我国最早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学校,他们提出的“课前四步骤,课中五环节”的操作方案结合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在课程的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我国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启动了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经过一年的探索,该集团提炼出了 “三步五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来看,国内翻转课堂多集中在中小学校教学的探讨,涉及高校教学的应用研究较少。

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时代特点:(1)以人为本。“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翻转课堂需要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个性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2)对教师的要求挑战化。“互联网+教育”推动下的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互联网将发挥其信息提供的强大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目前,“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领域,而就民办高校而言,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本土化“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具有深远的探索和创新空间。

1 “Oracle数据库”课程现状分析

“Oracle数据库”课程是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实践操作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自主思考

目前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根深蒂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学习兴趣匮乏

“Oracle数据库”课程在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充分利用当下的互联网优势,教师的讲授很难与学生产生互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匮乏,学习积极性不高。

(3)讲授过程“一刀切”,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Oracle数据库”课程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组织中采用统一的、“一刀切”模式,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无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4)考核方式单一,无法有效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

“Oracle数据库”课程考核采用纸质闭卷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无法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无法对教学效果提供正确的反馈,不利于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2 基于翻转课堂的“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实践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当下的互联网技术优势,构建适合本土化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该模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图

课前,教师首先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按照课前学习任务将相关学习资料上传到百度云盘,供学生课前学习[6];学生借助媒介手段下载相关资料并完成课前任务,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之后,学生将课前任务结果发送到教师邮箱;最后,教师对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并按比例计入平时成绩。

课中,教师首先针对学生在课前提交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对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回答,通过现场讲授和对具体案例的操作使学生对疑点加深认识和理解;之后,总结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难点问题给予讲解,并酌情加入到课中任务去。然后,教师布置课中任务,可结合案例分析、任务协作和实践操作等形式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最大化的吸收和内化知识。最后,各小组组长总结性发言,教师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各小组的表现给出评价,按比例计入平时成绩。

课后,学生首先对课前和课中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反思总结、查漏补缺,并在相关平台进行发帖讨论,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提升;其次,教师安排拓展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最后,教师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整理并撰写点评,通过交流平台与学生分享,并对各人的表现给出评价,按比例记入平时成绩。

与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相比,该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由于布置的学习任务、上传的教学资料、拓展任务等都有着较高的通用性,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他人开发的学习资源包,自己只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课堂指导、交流等工作上,因此,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并未显著增加,并且在反复应用中减少了教师的通用劳动负荷。

2.2 翻转课堂在“Oracle数据库”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Oracle数据库”是民办院校专业必修课,实践操作性较强。本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在开发企业管理系统中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下面以“Oracle数据库”课程中的“编辑数据”内容为例,具体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具体操作流程。

2.2.1 课前的教学设计

分析“Oracle数据库”课程中的“编辑数据”内容的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的SQL语法结构,同时,能够向已存在表中编辑数据。由此,安排相应的课前学习任务:insert插入语句、update修改语句、delete和truncate删除语句的训练,如表1所示。

表1 课前学习任务

并将相关课前资料(例如,PPT和微视频等)上传到百度云盘,供学生课前学习。学生根据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Oracle数据库”进行实际操作,并将学习任务的运行结果提交到教师邮箱。最后,通过学生提交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给予相应评价,并记入学生平时成绩,具体评价依据见下表2所示。

表2 课前评价依据

2.2.2 课中的教学设计

教师首先总结课前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然后,教师布置课中任务:insert嵌套select语句、update嵌套select语句、delete删除并回滚记录,如表3所示。

表3 课中学习任务

可结合实践操作进行小组讨论,分析:①在insert和update语句中嵌套select与否的区别;②delete和truncate语句在删除记录中的区别及如何进行回滚操作。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旁听各个小组的讨论,也可针对个人进行问答,并实施指导。最后,各小组组长就课中任务进行总结性发言,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各小组的表现给出评价,也可鼓励学生参与互评,按比例记入平时成绩,具体评价依据,如表4所示。

表4 课中评价依据

2.3.3 课后的教学设计

首先,学生对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语句进行复习、巩固并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在QQ或“微信课程班级”群里发表本次内容的讨论,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其次,教师将上传课后学习任务,如表5所示。

表5 课后学习任务

到百度云盘,学生完成后将结果发送至教师邮箱。最后,教师对各人的结果进行整理并撰写点评,通过QQ或“微信课程班级”群与学生分享,并对各人的表现给出评价,按比例记入平时成绩。

3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3.1 调查问卷分析

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成“Oracle数据库”教学任务后,我们向实验班的20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的互动交流有了明显的增多,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但也有部分同学指出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并没有参与其中,不利于小组团体工作的完成。意见反馈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首先,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课程安排,提前上传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第二,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结合慕课、微课、云课程等优秀平台的资源进行学习与讨论。

3.2 考试成绩对比

尽管翻转课堂中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例,但这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还是能从考试成绩中得到体现。因此,将2016年实验班的基于翻转课堂的“Oracle数据库”课程成绩与2014年、2015年的传统课堂的“Oracle数据库”课程按名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其成绩曲线如图2、图3所示。

图2 成绩曲线对比图

由图3可知,2016年,基于翻转课堂的 “Oracle数据库”课程平均成绩为83.15分,2014年和2015年传统课堂的课程平均成绩分别为:79.00分和80.20分。就平均成绩而言,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课堂。同时,翻转课堂中得分为80分-90分的比率明显高于传统课堂,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4 总结

“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在“Oracle数据库”课程中的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只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与传统教学不同,并不是取而代之。通过一年在实验班实践教学,证明翻转课堂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教师而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有助于本系本课程继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也有助于本系乃至全校其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对学生而言,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课堂管理。翻转课堂以学生小组作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和实践操作,表现形式不如传统课堂那样井然有序,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防止部分学生散漫思想的滋生。

(2)课时安排。一般院校“Oracle数据库”程课时为64学时,理论与上机课时比例不协调,可以适当增加上机操作课时,同时将整体课程增加至96学时,以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推动。

(3)学生问题。以翻转课堂形式进行教学需要学生迅速的接受新知识并做出反应,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才适应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适应性方面有待提高;其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更加需要学生自我监督进行课前观看微视频,并完成各阶段的教学任务。

“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相关的具体实施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1] 崔艳辉, 王轶. 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116-121.

[2] 曾明星, 周清平, 蔡国民等.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8.

[3] 张跃国, 张渝江. 透视“翻转课堂”[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3): 9-10.

[4] 张渝江. 翻转课堂变革[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5] 何世忠. 科技改变课中文化塑魂教育:重庆市聚奎中学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整体改革的行与思[J]. 今日教育, 2013(10):15-17.

[6] 王静婷. 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138-139.

ResearchonTeachingPracticeofFlippedClassroomModel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

Wang Jingting, Zhang min, Wang Zhenhui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710105, China)

G642

A

2017.05.31)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XF13);校级教改项目(J16A04);西安翻译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Z1209)

王静婷(1983-),女,阳泉市,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转课堂、慕课。 张 敏(1980-),女,赤峰,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计算思维、案例教学。 王振辉(1974-),男,北京通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模式、数据库技术。

1007-757X(2017)09-0015-03

猜你喜欢

数据库互联网+课堂教学
数据库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