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2017-10-11陈铸福�オ�

山东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优秀传统文化关系

陈铸福�オ�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当下治理中国需要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深入透彻的学习和了解。从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古代治国理政智慧精华,在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创新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中国共产当(党)人的治国之道。本文通过论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出其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治国理政;优秀传统文化;关系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践发展,秉承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思想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做出的贡献。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哲学、人文、思想及道德等多个方面,为治国理政提供了启示与参考。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中,中国共产党人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而决定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从而有着独特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以及政治逻辑。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 传承、弘扬及创新升华的关系。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及创新升华。其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谐、爱国、友善”等价值的传承与弘扬,在传统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升华。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的开幕式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价值体现的也正是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另一个组成内容,在谈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其也指出国家现代化治理管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国家的治理体系,由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

当前国家治理体系,正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由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 基因与滋养的关系。

两者又是基因与滋养的关系。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换而言之,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从《礼记·礼运》中得出“小康”的概念,这也是中华民族自古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善于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破解我国当下难题处境的资源。例如当下世界发展不稳定,冲突日益增多。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和合”、“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及“协和万邦”等思想,提出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合作共赢的思想,力求化解世界各方矛盾与冲突。

(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民族特色的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为内容上的民族特色,不管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建设中国梦,甚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富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语言上所体现的民族特色,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踏石有印,抓铁有痕”、“作风建设、反腐倡廉”等等,这些话语都彰显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给予高度重视,在多次讲话和相关著述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多次论述,将其作为治国理政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十八届一种(中)全会,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第一次会见中外记者讲话中,就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对人类文明建设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当选国家主席后的讲话,这些重要讲话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传承与弘扬,并深刻的体现了其在传统文化方面深厚的学养功底。

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传扬,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总结经验,对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创新发展,是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的新判断与新决策的文化基础。因而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馆(观),有助于深刻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精髓,有助于我们更积极主动的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与价值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沉淀与积累,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其为中华民族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强盛提供了支撑,是民族复兴繁荣的条件基础。由此,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复兴中国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必然,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梦承载着传统民族的古老的梦想,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浓缩。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薪火传递、绵延发展,关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生命力,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生生不息的灵魂,就像根深蒂固的大树,汲取营养,为大树开枝散叶提供能量。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基础的构成,正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例如克己复礼、天下大同、和而不同、义利之辨、自强不息等等,这些价值思想都是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的创新利用。从而可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反之,大力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也必然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三) 弘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始終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政策。传统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在当时应用背景之下,不可避免受到社会环境与制度和人们认知等的影响。由此,陈旧、过时的文化要剔除,要结合当下时代环境创新应用。

对此,弘扬传统文化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和应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坚持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代要求结合根据实践创新需求,正确取舍,不能完全照搬。

弘扬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吸纳人类先进文化、发展现实文化三者有机的统一结合,在继承中学习、吸纳精髓实现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学说,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三、结论

通过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释,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因此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大力宣传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号召中国共产党上下学习和灵活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让每一个人民都成为中华美德文化的传播主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5年.

[2]马云志.《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建》.2016年.

[3]韩振峰.《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文化大思路》.《光明网·理论频道》.2016年.

[4]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5]刘东超.《优秀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丰厚思想营养》.《光明网》.2014年.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肇庆 526060)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优秀传统文化关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