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人的全面发展

2017-10-11陈钿莹

山东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交往生产力马克思

陈钿莹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基本解释,进一步阐释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如何更好利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实现人的发展,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阈下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交往 人的发展;生产力;马克思

一、 马克思对交往理论的基本解释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合作的第二部著作,写于1845年秋至1846年5月左右,从马克思的回顾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已经形成自己的新世界观,即已有“我们的见解”,但还未对之做出全面的阐发,这部著作是要“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他们的新见解与整个德国思想传统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划界,是在批判旧思想中确立自己的新思想,是重新确立起他们的新的哲学观念。

“交往”、“交往形式”、“交往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频繁出现,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因此,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阅读,笔者认为马克思对交往理论的基本解释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认为交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展现其本质的社会存在方式。人拥有意识的交往区分于动物本能的交往,个人之间交往的生产活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重要标志。

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个人与个人之间开始进行交往,协同合作对自然界进行实践改造,并且获得物质资料的交换。在这交往过程中,人们渐渐地被打上了社会属性,马克思得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结论。“人同其他的关系”或“社会关系”包含着“交往”范畴,因为作为展示人的本质——“社会关系”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得到实现跟表现。人们“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人们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

第二,马克思认为交往理论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人的生活是人的生产活动”,“人的生产活动与人们之间的交往是息息相关的”,人的生产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采取什么形式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活动,由此他指出了交往跟生产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马克思认为交往理论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人类的一切交往活动可以归为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交往最开始是促进物质生存实现,物质生产是社会性的活动,需要多人合作共同进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聚沙成塔,生产力作为个人的力量“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如上文所述,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当物质交往不断扩大的时候,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的发展乃至扩大世界的交往。

综上,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十分丰富,首先交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展现其本质的社会存在方式,在交往中人找到自我的归处。接着,交往与生产活动密不可分,通过社会实践促进交往,交往确定了社会生产活动的方式。最后,交往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交往涵盖社会中的一切关系,是个体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 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交往为人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交往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往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料的提供,而物质资料的生产需要通过劳动实践获得,在这个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人与集体中的其他社会成员联系一起形成多样的社会生产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交往活动的有序进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交往理论追求的最终目的,当然人的全面发展也会促进交往活动的进行。随着历史的前进,人的社会关系越来越丰富。如今的社会关系早己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人的社会关系复杂多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活动和人的社会关系也愈加复杂多样。人的需求也会随着社会交往关系的不断前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人的素质在交往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提高,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使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进行下去,唯有人的全面发展才可以促进交往活动的有序进行,如果社会中的成员没有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将會阻碍社会交往关系的进行,人的素质低下,不讲信用等都会对社会关系网造成强烈的冲击。

因此,交往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人的需要、社会关系的发展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任何活动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人的发展需要交往为其创造条件,个人通过交往,形成同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获取个人需要的物质资料与精神交流。实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又会为交往活动带来有利的条件,创造更加多样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实现相互间物质、信息、情感等的交换,克服了个人的局限性。

三、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交往方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进行方方面面活动的目的,如何处理交往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指导。马克思交往理论表明人不可能离开社会关系而生产,人们都栖息于纵横交织的普遍交往的网络之中,活在象牙塔里面注定不可能。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新的社会关系,为人的全面发展做努力,交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交往方式的多样化,打破彼此之间的局限,促进了人们的精神交往,交往加快了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使人的发展由片面走向全面,从不自觉走向自觉,最终使人得以全面发展。

第二,马克思交往理论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发展表现为人的解放程度、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自由的获得。这一切都取决于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的交往的发展。交往理论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继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交往理论的研究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用,马克思认为,当交往形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无法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对交往方式进行改革,不然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紧紧与交往理论结合,要创造有利于交往的环境,提高生产力,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等等,从而实现推动全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

第三,有助于应对信息化浪潮,理解信息化的交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科技和生产力、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覆盖,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社会联系和交往的空间,缩短了社会联系和交往的时间,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有物质交往以及精神交往,信息化的社会能够突出精神世界的交往,人们之间的交往不再只局限于物质交往,世界各地的交往更加密切,有利于语言、意识等得碰撞汇合形成新的火花。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有利于人们应对信息化浪潮带来的改变,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得到缩小,每个人在网络上都是平等的个体,有利于加深对个体的认知,树立平等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政治经济学批评序言》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卷,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往生产力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