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里什文《人参》浅谈

2017-10-10宋碧君

未来英才 2017年16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人参

宋碧君

摘要:普里什文是到目前为止,学界研究比较少的一个作家。他作品中融入的浓厚的自然生态观和平和的气质不太被这个追求新颖和刺激的社会喜闻乐见。但是正是这样的返璞归真,回归心灵和自然才让他的作品在浮躁的社会显得难能可贵。本论文试图分析他的代表作《人参》来一窥普里什文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以及文化与民族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世界观。

关键词:《人参》,自然生态观,天人合一

在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中米哈伊尔·米卡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普里什文与1873年2月4日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是俄罗斯著名的生态作家,哲学家。受到父亲的影响,普里什文对大自然有着特别的感情,小小年纪的他就期待能去未至之境。在他的作品中,大自然,动物总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代表作《人参》就是这样一部充分展示其世界观,生态观的作品。

普里什文善于发现平凡人的智慧,善于描写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一代文豪肖洛霍夫曾推荐自己的朋友朗读这部作品:“一定要读一读! 如此的明亮,睿智,老者的纯粹,就想泉眼里的泉水。我前不久读过,直到现在我的心都暖暖的。优美的语言,就像善良的人一样让人心灵欢快”。

尽管肖洛霍夫都曾经为这部作品迷醉,但是这部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俄罗斯普里什文的研究者如托夫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各中原因:《人和自然的关系,那个时候,人们并没有特别重视》。对于这个问题,高尔基进一步解释到,普里什文的自然哲学是超前的,不能被当代人所理解,但是这些自然哲学迟早要被接受。

一、一部思想伟大且超前的作品的诞生

据普里什文的孙子回忆,普里什文《人参》的创作是受了阿尔谢尼耶夫的《在乌苏里的密林》这部作品的影响。《当第一次读到这部作品(《在乌苏里的密林》)的德文版本的时候,他就立刻给高尔基打电话,说自己读到了一本特别好的书,从书中了解了一个特别好的人(杰尔斯·乌沙尔)。》所以在《人参》的卢文身上中我们可以看到杰尔斯·乌沙尔的影子。

同时,作者融入了自己的在远东的经历。在那里他看到了有着双梅花鹿般美极了的眼睛的女子。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未相识。在1951年的日记里,普里什文如是寫到,—《女子的眼睛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而《人参》的其他部分大都是我想象出来》。作者的爱情经历也在文中有所体现。青年时期的普里什文在巴黎遇见了他视为一生的的挚爱,却因追寻自己价值而失去了她。从那以后,在不停止的寻找消逝的爱情的历程中,在人和大自然的相互关系中,他汲取了许多新的创作灵感。《人参》的叙事主人公和美丽的花鹿错过时,内心呐喊道:《猎人啊,猎人!你为什么当时没有抓住她的角》。这里的“花鹿”,何止是“花鹿”,那是有着“花鹿”那样美极了的女性,那是他曾经的幸福,他错失的爱情![1- 2]

20世纪30年代,普里什文相继写成三本书《珍贵的野兽》,《梅花鹿》,《蔚蓝的北极狐》。随后,他将这三本书收编到一本书中,取名《金色的角》。最后在这三本书构思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生活体验,普里什文创作了《人参》。

二、《人参》中所反映的普里什文的世界观

1、普里什文的自然观。卢文的形象是高尔基关于人于自然关系的理想代表。卢文长期生活在泰加林里,他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办事,和自然和谐相处。他从事着治病救人的伟大事业。他用一颗向善的心,睿智的语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关于普里什文的作品,高尔基曾评价说:《在普里什文之前没有人能这样去描写》。普里什文和其他的作家的最大区别在于,他的作品既有对人本的关怀,更有对自然的描绘,在他的作品中透着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在本质上相似的哲学思考。大自然,跟人一样,是地球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人参》中大自然成为了一个动态的意象,他唤起主人公的哲思,治愈他的灵魂伤痛,让他重返生活,重返快乐的创作。

普里什文试图证明,人只有通过和自然的合作才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叙事主人公和卢文在“花鹿”的帮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梅花鹿养殖园就是明证。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趋同性也是本文的重要观点,自然界的种种都会给人以启迪。人参,它又被称为生命之根。人参是拥有神奇疗效的远古药材,传说可以让人焕发青春的光彩,健康永驻。老卢文深谙采参之道,他带着叙事主人公去看他的生命之根。这棵人参很小,可是它却跨越远古时空,经历过让物种灭绝的大灾难,存在到了现在。想到这个经过无数风雨的外表弱小的植物,人又有什么理由在暂时的困难面前屈服呢?所以当叙事主人公因为感情受挫,一蹶不振时,老卢文微笑着平静地告诉他,他的生命之根是完整的,它还在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参不再单是人参,它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的精神源泉,它哺育着人,给他们指明方向,帮他们找到自我。生命道路曲折蜿蜒,生命之根本就是忍耐和百折不挠。

而通向人参的路,则象征着通往成功,通往生命真知的路。道路漫漫且陡峭,标记很容易被风抹掉,被浪洗掉。卢文说,《在寻找生命之根时,灵魂一定要干净,永远不要回头看向那已经揉碎和踏烂的地方。如果灵魂干净,那么没有什么障碍物可以破坏道路(破坏通往人参的道路)》,按照卢文的方法,许多年后,叙事主人公真的在漫无边际的泰加林里找到了那棵卢文带他看的人参。带着一个纯粹干净的心灵,作者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3- 5]。

2、普里什文的社会文化观。于人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也是本篇小说的亮点。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是有冲突和差异的。卢文和小说的叙事主人公分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式的代表。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叙事主人公——是用科学眼光看待自然的代表——他不能容忍卢文对自然的神秘现象神学的解释。他依靠自己对自然认识的经验,认识到人类的理智,知识的实质作用。卢文的迷信,他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臣服——对于文明人类来说,已经是遥远的过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人参
“冬吃萝卜赛人参”有新解
水中人参话鳅鱼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清代的人参故事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