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10田野宋晓东

未来英才 2017年16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田野+宋晓东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日益多元的文化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巨大冲击,高校正在努力寻找思政教育的新途径。红色文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进行创新改造用于高校思政教育。本文通过分析红色文学的内涵和功能,梳理红色文学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学;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快速传播和信息量空前浩繁的时代洪流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战。红色文学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有着牢固的群众基础,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优质资源。如何超越时空限制,在新媒体环境下将红色文学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学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1]

一、红色文学的概念界定

红色文学的概念如何界定,直接影响对红色文学的理解、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学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类型,它所蕴含的政治色彩往往比较浓厚,是对我国特定时期相关历史事件的反映。

近年来,学术界就红色文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归纳起来,目前认为红色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文学是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文学作品;狭义的红色文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所形成的文学作品。

综合以上定义,本文将红色文学界定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它包括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革命文学、左翼文学,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建国到1976年间的反映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文学以及新时期高扬理想主义旗帜歌颂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文学。

红色文学对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本质化的叙述,以及对新生活的赞颂和认同,使红色文学在思想内容的取材上大致相同,但在艺术形式上却产生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史诗化”的追求;一种是“传奇性”的表达。在“史诗化”的叙事中,革命历史以“拟真”的方式在重构中得以再现。在“传奇性”的风格中,又建构了民族化的现代叙事形式。[2]

二、红色文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1、红色文学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红色文学是优质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联系密切。一方面,二者在深层的理论上具有一致性。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不管是红色文学还是思政教育,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生存的重要基础,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点。

另一方面,二者在内容上相互贯通。红色文学为思政教育提供载体,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学继承了“五四文学”的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虽然它所处的时代背景较为特殊,文化价值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所折射出的理想主义以及拼搏进取精神,在思政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红色文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可以彰显其当代价值。

此外,红色文学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红色文学一般通俗易懂,通过大众化的语言描述了中国革命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有着牢固的群众基础,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上作用突出。红色文学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优秀的红色文学可以深刻感染学生,帮助大学生超越时空感悟那段红色历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说服力。

2、红色文学的思政教育功能红色文学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通过学习红色文学,大学生能够对当下政治发展状况的理解更为深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将红色文学渗入其中,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红色文学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红色文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提升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红色文学本身就是一部国家与民族的奋斗史,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学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可以激发出大学生不怕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在成长中不断探索与发现人生价值,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掌握真本领报效祖国。

此外,红色文学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开展思政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道德教育做得好,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红色文学往往通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故事,表现出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3]

三、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学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路径

既然红色文学与思政教育联系密切,并且有重要的思政教育功能,那么,红色文学如何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并发挥作用呢?

1、把红色文学融入高校课程建设。红色文学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必须与高校课程建设相结合,融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首先,红色文学作品可以直接作为大学语文、大学思政课程等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内容。其次,高校可开设红色文学通识通修课程,供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接受红色教育。这两种形式,旨在让大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红色文学,对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进行分析,最终达到有效发挥红色文学思政教育功能的目的。此外,高校团委可联合学院进行红色文学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文学讲座等形式,发挥红色文学的思政教育功能。

2、改编红色文学,凸显精神引领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發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传统的“发号施令”式的显性教育效果越来越差,学生认可度较低,高校正可采取“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方式,通过改编红色文学将它搬上舞台,顺利地将红色文学的内涵不知不觉地传输给大学生。这种改编形式,使红色文学教育生活化,是教育的较高层次。不过,在改编转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尊重原著精神内涵,把握好改编尺度,始终把红色文学的教育价值的实现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改编要接地气,要注意大学生的需求、满足大学生的口味,使大学生产生心灵的触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推动红色文学网络化,注入时代精神。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网络文学已经深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对参差不齐的网络文化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很容易受低俗、反动的文化和思想蛊惑。为此,推动红色文学网络化,借助经典红色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极为重要了。高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以及各学院,可以通过网络、手机新媒体开设红色文学专栏,让红色文学深入博客、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增加红色文学在网络平台上的“出镜率”,消除大学生对红色文学的陌生感,同时提升红色文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为红色文学注入时代精神。根据新媒体用户的点赞和评论情况,高校思政工作者还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对红色文学的需求情况,及时更新相关内容,让红色文学紧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4、加强专业平台建设,为红色文学提供阵地支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红色文学教育专业化和大众化创造了条件。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高校可以开展红色文学阵地建设,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建设自己的教育平台,探索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形式、新途径,构建全面、丰富、及时的网络宣传阵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平台百花齐放,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红色小站”辅导员工作室,就是在学校学工部支持下建立的红色文学专业化教育平台,它力图建设红色文学的“网络语言”,少用深奥的宣传式话语体系,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经过历史大潮的冲刷、选择后的红色文学,是最有典型性和权威性的作品,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感染力。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路径,运用红色文学进行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繁华.民族心史:中国当代文学60年[J].文艺争鸣,2009(8):6-35.

[2] 王轲玮.浅析红色文学网络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利影响[J].读书文摘,2015(16).

[3] 白彩虹红色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感染力[J].语言建设,2016(8).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