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开展小学数学校本教研

2017-10-10袁红

未来英才 2017年16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小学数学

袁红

摘要: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研活动方式。因此,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从教师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教研主题,并把教研主题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组内、组间、校级对应这三个层次的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即组内教研解决低层次的教学问题,组间教研解决中层次的教学问题,校级教研解决较高层次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课改前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由于存在方向上的盲目性、主题上封闭性、参与上的被动性、内容上的随意性,造成教研内容定位不准,背离教师的实际需要,教师们感到不合“胃口”。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的民主共建的过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仅需要个体之间的交流,更需要团体与团体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教研格局。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时,应力避搞形式、走过场、赶时尚,应以来自教学一线的真实的数学教学问题为源头、为依据、为主题,着力抓好组内、组间、校级三个层面的数学校本教研活动。

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不可能有具体明显的实效。因此,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我们可以从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教研主题,并把教研主题划分為低、中、高三个层次,组内、组间、校级对应这三个层次的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即组内教研解决低层次的教学问题,组间教研解决中层次的教学问题,校级教研解决较高层次的教学问题。

一、组内教研解决低层次的教学问题

组内教研可以采取“聚集课堂,问题引领”的方法进行,实施步骤是:①搜集问题、提出疑惑;②归纳整理、形成方案;③解剖分析、给出策略;④“按方抓药”、具体实施;⑤跟踪反馈、反思修正。

“搜集问题、提出疑惑”就是数学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搜集并提出自己感到模糊、不解、不懂的,自己解决不了的真实教学问题,上交教研组长。“归纳整理,形成方案”就是教研组长根据提出的问题,组织组内教师梳理、归类,制定教研方案。“解剖分析、给出策略”就是通过组内“会诊”,透过问题,分析实质,制定出改进方法和策略,返回给提出问题的教师。“按方抓药、具体实施”就是提出问题的教师根据大家给出的方法策略实施教学。“跟踪反馈,反思修正”就是对一些改进后收效不明显或不满意的教学问题,大家再进行“复诊”、“换方”,提出问题的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正自己的教学,直至问题解决为止。这种教研途径由于教研的主题来源于教师的真实困惑,起源于问题,着眼于研究,不仅有效解决了较低层次的教学问题,而且使大家在反复实践与反思中,逐步提升认识,强化技能,由点到面,开拓了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的新境界。

二、组间教研解决中层次的教学问题

组间教研即教研组之间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课例研习,骨干引领。这种教研方法主要是从改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入手,整合不同数学教研组间骨干教师的专业引导力量,组成课例研习协作小组,在实现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同时,推进每位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教学互访,取长补短。教学互访就是打破年组界限,引导教师互相邀请或主动走访,针对课堂教学疑难问题,通过访问获取其他有经验同行的智慧。由于教师都有“不能丢了面子”、“不能让人家失望”的心理,因此,教学互访的主客双方都会认真准备,使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

三是专题研究,联合攻关。针对某个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各教研组共同联手,集中各方优势资源,组成研究小组,联合攻关。这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创造一种和谐的、开放的、可接纳的、甚至争鸣的教研氛围。

三、校级教研解决较高层次的教学问题

教师不仅是教研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和参与者,更是今后教学活动的受益者和实践者,所以对教研活动,教师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校级教研的过程中,应把教研的权利还给教师,根据自己学校教师的教学现状、实际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教研活动主题的主改方向和难易梯度,搞扎实有效的教研。

校级教研应提倡“小主题、浅层次、小型化、分步走”的策略。“小主题、浅层次”就是研究主题不要过大、过散、过深,要确定那些本校教师通过努力研究能够解决的问题。“小型化、分步走”就是不要追求形势上的轰轰烈烈、场面上的热热闹闹,没有必要搞统一行动,变大“战役”为“小战斗”,最好是搞分科教研,这样控制参加教研的人数,就能保证每个教师都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参加交流研讨,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多为单向的“观摩—听记—吹捧式评价”模式,这种模式的教研往往使承担教研任务的教师感到压力大、担子重,而观摩者却轻轻松松,甚至是心不在焉。这一教研过程,没有真正体现出“研”的味道,忽略了交流、对话、互动这一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可以把教研形式改为“观摩—评价—对话—落实” 四个环节,这样观摩者的任务反而比承担教研任务的教师多了。参加活动的全体教师得考虑评价些什么、交流些什么、今后怎样落实等具体问题,在评价和交流环节,我们应鼓励教师唠实嗑、说真话、亮观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看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再跟踪督导教研主题的落实情况。

这样开展的校级教研充分发挥了教师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的主观意愿,满足了教师的专业需求,符合了教师的专业取向,会很好地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较高层次的数学教学问题。

有人说:“校本教研是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最大福利”。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服务。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

[2] 《校本教研》吉林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小学数学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