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疆创新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2017-10-10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方新

中亚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新疆一带一路区域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 方新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疆创新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 方新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方新。

□图//陶卫东

是全球经济网络的节点;在文化上是多维的、具有包容性的;在区域层面上是全球化扩散到地方局部、扩散到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局部,与城市区域构建一个重要的应对全球竞争的国家竞争力平台。

在中国未来的经济规划、区域规划、金融区城市规划中,加强各个平台的建设,包括基地平台的建设,加速金融机构包括央行等机构在各个地区的分部、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在中国或中国部分地区的分支机构、代理机构、物流机构、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向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沈阳、乌鲁木齐等这些地区集聚,这对我们平台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之所以能和各区域保持密切的联系,是因为这些地区相信中国的信贷能力、制造业的输出能力、经济合作的能力。另外,也因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不附加任何条件,中国的信贷不附加任何条件。中国的货币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力量不断提高,使这些国家在美国华尔街世界银行和IMF这些国际性的知名金融机构之外,有一个新的选择,新的安全感。

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又是第一大外债储备国,制造业能力全世界最强。要保护中国的资产不被美元所侵蚀、所淡化、所窃取,中国正在加强金融业的发展,这是保证国家在未来经济格局中有重大影响的经济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全球观念和全球战略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今天,中国事业崛起,事业产生战略,这个战略是“一带一路”和新型大国关系。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全国各地区,特别是上述谈到的枢纽区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新疆建设的发展也需要共同努力。

新疆的发展、试验区的建设需要持久的动力,而体制机制的变革正是这持久的动力之一,或者说最重要的动力。

一是要解放思想,让思想跟上潮流。因为一个社会、一个地区的条件不同,它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形成是和当时当地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关系。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没有思想跟上潮流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变革,有制度的而持续的变迁,有制度的确立和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新疆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验区建设,首先要解放思想,各级政府、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才能让创新的热潮蓬勃发展。

二是要深化改革、完善区域的创新体系。因为区域创新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安排,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政府和市场的互补,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在市场时效和低效的领域由政府加以补充,形成政府与市场互补的机制和体制,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从以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实现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提供服务为主。政府应该是创新能力的培育者,也是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提供者,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形成新的创新能力。所以政府特别是区域、地方政府组织创新,一定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围绕当地发展的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科技资源,真正让创新能够为发展服务。那么作为地方的政府,还应该和中央的政府的各个部门的科技计划有机结合,与部门的安排形成一种对接的机制。中央和地方要形成一种对接的机制,当然要权责明确,但是更要有机的协调和结合,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为区域的发展服务。那么政府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职责,是要搭建企业研究创新的平台、成果转化的平台。

第二,要重塑创新的主体。科学、技术、创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联系的越来越密切,但实际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科学是一个发现、追求真理的过程。它的产出是知识,是以论文为标志,因为论文标志人的发现的优先权。技术,它的核心是发明,它的主要产出形式,或者说是用专利保护发明。创新实际上是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开发新产品、新市场的过程。所以,如果说科学技术更多的是用资本创造知识的过程,那么创新更多的是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过程。所以在创新中,企业一定成为主体。但是企业成为主体,需要有压力、动力和能力。

首先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没有创新。从我们国家的发展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专利多的企业是海尔、海信,专利多的领域是白色家电领域;2000年以后,创新最多的,先是华为,现在是中信,因为通讯行业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所以一定是有市场、有竞争才有创新。

其次是动力,动力最重要的一个是企业要以长期的、盈利的目标为动力。创新是一个投资大、回报时间长、而且风险比较大的事情。如果以短期盈利为目的,就很难去从事创新。所以要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还要产权明晰,要实现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利益的最大化,共同去追求企业的发展,这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当然,还需要企业家精神。

最后是能力,企业要想成为创新主体就一定要有能力。我们政府从培育企业能力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扶持企业能力、在明确企业制度发展同时,还是要给企业更多的市场竞争的压力。

创新主体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层次、有分工的科技制度。新疆有多方面的科技力量,新疆分院,其他部委在新疆也有研究机构,大学。除去现有的企业,除去政府的企业还有新疆的兵团,也是一个重要的科技的力量、创新的力量。所以需要重新组合、重新塑造创新的主体,使所有的创新机构能够既各有侧重,又形成合力。当然,在创新主体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力量。新疆的“211”大学是石河子大学和新疆大学。在建设“双一流”大学中怎么去找到我们的定位,怎么结合新疆的发展培养相关人才,特别是怎么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需要我们去认真去琢磨、去发展、去塑造的事情。

第三,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因为创造良好的环境,繁荣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推动知识应用和扩散,这是政府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新疆创新试验区推动发展最重要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梦想和奋斗靠的是个人,靠的是组织,靠的是企业。但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是政府的责任,是我们每个组织的责任。所以创造良好的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是我们政府一定要做到的。那么要创造这样公平的机会,首先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现在科技领域的法律法规包括科技进步促进法、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科普法,等等。还有大量的法律法规涉及到科技和创新等领域。

目前结合国家的法律体系,结合新疆的实际,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这是非常必要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发研究过程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是在所难免的,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有一些侵权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要真正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实现自主创新,没有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就不可能有自己真正的创新。

政策的倾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因为这样有利于创新创业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新疆自己的科技工作人员近年创新创业还需要提高创新的文化。

第四,加强系统的整合,真正让我们的创新系统,特别是政府部门能够从中得利。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其中关键是怎么样和中央和地方制定成对口衔接相对配合的一套完整的政策,既落实实施中央的政策,也结合地方的实际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政策;加强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机合作。那么怎样形成各个部门的有机合作?在新疆还有一个地方政府和兵团的有机合作,这都需要办好;政府和创新主体的新型关系,就是对所有在新疆发展的产学研还有创新的设备申报经过不求所属,单求所用,为它们怎么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推进创新发展服务,推进PPP模式,而促进发展。

最后两个方面是强调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区域的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区域不但是指我们国家的区域、新疆的区域、西部的区域,而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里的区域。新疆发展正赶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光,中央的领导、中央的关注,国际发展中的经济、政治格局里的大的变化为新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那么从地理来讲,因为这些年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科技的发展,中国高速铁路,中国的公共高速公路,就是这些物质的都到了新疆。我们长期的能源分布不均衡和国家发展区域间的不平衡,通过西电东送已基本解决,这是能源类的发展。第三类是互联网的发展,它是信息的桥梁,而新疆正好是一个多流汇聚的节点,是中国和东亚、中亚国家和国外“一带一路”发展的节点。

下一步新疆发展最关键的是人才,至于怎么样建设和形成人才流、知识点,我觉得,人才方面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我们已经有各种政策,但是基本的制度不够,就是一是人事制度,二是新考制度的变化,通过这种变革,汇聚各方英才,而且汇聚的不但是国内本国的英才,应该是面向中亚国家、面向世界,去汇聚新疆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我相信,有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新疆各族人民的爱戴,有中央各部委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试验区的建设一定会有更好更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新疆一带一路区域
分割区域
区域发展篇
新疆多怪
区域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