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学霸皇子养成记:早晨四点上学一年歇六天半

2017-10-09杨征

记者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皇子乾隆皇帝书房

杨征

清朝皇子们的假期,说出来您可能都不敢相信。今天的学生寒假、暑假、大长假、小长假,再加上周末,这一年差不多能歇个小半年。就算是初三、高三的學生,在艰难的岁月也能不时休息几天作为调和剂。但是清代的小皇子们,从六岁开始,每年的假期除了元旦一天、端午一天、中秋一天、本人生日一天、老爹生日两天,年三十儿可以早放半天外,别的假日就没有了。那时候还不兴一周七天之说,也没有周末的概念。所以清代小皇子们每年加在一起休了一个三百六十五天的小零头,真是非常辛苦的。早晨四点上学一年歇六天半

皇子们读书的地方在乾清门内东侧的廊房,称为“尚书房”(道光皇帝时期改称“上书房”)。从六岁开始,他们便开始入学就读。至于毕业的年龄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要求,有些皇子甚至要读书读到三十岁左右(这搁现在得是超级博士后)。

皇子们每天上课的作息时间可能会严格到让今天的人难以置信:每天早晨四点多“到校”,直到下午四点多才“放学”。皇子清早一到校就要开始“早读”,即诵读前几天所学的经书,或者是对于当天要讲解的内容进行预习。虽贵为皇子,但他们是绝对不敢怠慢这件事儿的,因为上书房总师傅会经常来检查大家的功课。不过老师检查要是和皇帝老爹的抽查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皇帝的抽查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不是学生受罚,就是老师倒霉。当老师在教学方面出问题时,皇帝直接由家长华丽转身为校长兼教委主任,对老师进行扣工资的惩罚,甚至可以直接将老师开除或是治罪。

皇子们的老师是有级别的,最高等级就是刚才提到的“总师傅”,这就有点类似于学校的教务主任。其下有若干名师傅,这就是各大主科老师,这些师傅所教授的内容基本都是汉文化中的儒学经典。而满文则是由次一等级的“谙达”来教授。除了满文谙达还有蒙古文谙达。但由于受汉文化影响太深,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甚至要比满语还重视。

皇子们一天的正课是从体育课开始的,授课者是专门负责教习拉弓射箭的谙达,称为“伯哩谙达”。这拉弓射箭可是满族最为传统的运动项目,顺治年间在紫禁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兴建了一座“箭亭”,以提醒满族子孙不忘习武之根本,可见清朝皇室对其之重视。

体育课后是蒙语课。清代皇族由于和蒙古各部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满文的创制都直接参考了蒙古文,清代很多后妃也都是蒙古族人,因此蒙语在宫中有语言环境,而且每年皇室和蒙古王公都会聚会,皇子们也能够有机会参与,因此可以经常练习蒙语。

蒙语课之后便是母语满语的学习了。清代的满语教学注重语言本身以及翻译。满语大多是皇帝和家人或者族人交流时使用。每天皇子们学习满语的时间也不算长,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超级大主科——汉语的天下了。

清代汉语的教学和今天不太一样,上书房的课程分得特别细:在结束了前面谈到的学习之后,皇子们会吃早餐稍事休息。之后上午的汉语课程基本上就是温习前面所学和讲一讲当天的内容。午饭过后则是习字,念古文,念诗等等。基本上要到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所有的皇子们才可以放学。有的老师也会将个别学生单独留下辅导。

皇帝叮嘱老师严管皇子

在清代,皇子们一般都对自己的老师崇敬有加。而作为家长的皇帝,也为皇子们起到了非常好的垂范作用,真正做到了尊师重教。雍正元年设立上书房时,雍正给侍从们下旨说:“给老师们准备桌椅,课本和笔墨纸砚都摆放在桌子上。皇子们给老师们行礼的时候,你们要劝他们接受,如果实在不肯接受,那就让皇子们对着老师的座椅作揖,这样皇子们才知道尊敬老师的重要,而他们也能尽心竭力地给他们上课。至于老师们的饭菜,你们也要精心准备。”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在给皇子们选完师傅之后也对师傅们说:“高尚情操的陶冶,必定要从青少年抓起,你们可以尽心竭力地去教,如果有个别不听话的,该严厉就得严厉。自古都是严有益宽受损,这些道理皇子们长大就明白了。”

值得一提的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朱珪为人正直,是清代有名的清官。嘉庆皇帝对他的评价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朱珪去世后,嘉庆皇帝连着下了三道圣旨,主持了老师祭奠及安葬的事宜,并亲自前往老师家里吊唁。可是朱老师家里真是太寒酸,以至大门太矮,皇帝的御轿无法进入。嘉庆皇帝只能走下轿子步行人内祭奠,可见他们的师生情谊之深。

书房里的规矩有时让人觉得有些苛刻。每天早晨、中午两顿饭,早饭七点半开饭,午饭十二点开饭,均由服侍人员送到书房的下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有皇子没有完成自己的课业,那就只能是耽误大家吃饭时间了,直到师傅认为他已经完成了任务才可以去吃饭。

那么皇子们是否也像现在的学生一样有课间休息?实话说还真有,但是宫里的规矩是每天除了早午饭之外,休息不能超过两次,每次不能超过一刻钟。而且这些休息是要经过师傅允许才可以。每间教室都配备有教鞭,师傅可以随时对违规、违纪的皇子们进行惩罚。但是师傅们也知趣,没有人敢真正拿着教鞭抽这些龙子龙孙,顶多也就是罚抄书或是默写课文,最严厉的也不过是让皇子们站着听讲。

而对于违纪的皇子或老师们,惩罚同样比较严厉。乾隆年间曾经有一次皇帝发现皇子在圆明园读书的时候“翘课”,结果下旨严厉申斥了这位皇子。较为郁闷的是上书房的相关师傅们因为没有及时上报皇子旷课的事情也受到了牵连,甚至将这件事情全盘记录下来,以“公示”的形式张贴于上书房,这也算是今天的一种“记过处分”吧。而乾隆末年的一次考勤抽查,竟然发现上书房个别老师“翘课”,盛怒之下的皇帝对所有相关的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惩处,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刘墉刘大人。

“学霸”皇子们

在这样严格的教学体制之下,皇子中涌现出了相当多的“学霸”。康熙皇帝当皇子时就非常好学,他曾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天文、数学、地理,还学拉丁文。康熙皇帝在数学方面的造诣非常深,今天数学方程里的元、次、根等中文译法,据说都是他创造的。如果让今天的数学学霸们跟康熙来一场解方程比赛,未必能完胜。或许继承了老爸的高智商,康熙帝的皇子们,几乎个个都能称得上是栋梁之材。以下列举几个皇子的成绩,让大家领略一下学霸风范。

胤祉,康熙皇帝第三子,著名的文化人士。他这辈子最大的业绩就是组织学者编写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这两套书。前者分为上中下三册,分别讲述天文历法、音乐(书中提及了西方音乐五线谱的原理和用法)和数学三个方面。尤其是其中的数学分册,几乎可以称为当时最为权威的数学百科全书。而《古今图书集成》则完全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了。胤祉还特别擅长书法,康熙皇帝景陵圣德神功碑碑文就是他亲自书写的。

胤秸,康熙皇帝第九子,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著名的外语天才。因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最终被西洋人治好,从此他对欧洲人非常有好感,对于西方文化充满好奇。除了在上书房接触的蒙语和汉语两门“外语”之外,他还自学了俄文,甚至能够利用和俄文字母非常接近的拉丁文字母来标注自己的母语满文,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专门用于躲避政敌、给自己的家人和亲信写信的文体。除了在文字上做文章,这位皇子的另一大爱好是喜欢发明创造,如十四阿哥胤祯西征的时候,他就亲自绘制过一张战车的结构图送往前线,足见其学问之渊博。

弘历,即乾隆皇帝,这可是位超级大学霸。乾隆皇帝对于汉文化的造诣之深是很多大家所不能及的。他一生作诗无数,虽然精品不多,但总数量却比全唐诗加起来还多。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了迎接前来给自己祝寿的六世班禅,乾隆皇帝开始学藏语,短短时间内就达到了用藏语和班禅大师谈论法理的水平。他亲自主持设计的清漪园(即今颐和园)现在已经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另外,乾隆皇帝还是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和文物鉴赏家。

猜你喜欢

皇子乾隆皇帝书房
把自己关进书房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我的书房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我的悲哀,如御膳房的菜
TWICE AS NICE
康熙:幼年读书曾累到咳血
温馨家园之我的小书房
大师们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