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霸凌浅析

2017-10-09勾喜多唐咏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

勾喜多 唐咏梅

【摘要】校园霸凌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影响青少年正常生活和学校的教学活动,危害社会秩序。本文通过分析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探讨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校园霸凌;反霸凌;校园暴力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10-02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校园霸凌事件浮出水面,社会各界开始逐步正视校园霸凌这个早已存在的问题。2016年12月,在北京市中关村二小发生的霸凌恶性事件,再一次给公众敲响警钟。校园霸凌事件对于当事人、学校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是学校教育的毒瘤。对此,我们必须有着正确的认识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校园霸凌的定义及特征

1.什么是校园霸凌

霸凌一词在我国台湾广泛使用,它源于英文bulling一词的音译。通常采用挪威学者DanOlweus的定义: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处于一个或多个学生领导的负面行为之中。霸凌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势力悬殊的学生之间,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和人际交往的排挤。它长期存在于校园中,许多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霸凌。

霸凌通過暴力霸凌、言语霸凌、社交霸凌、网络霸凌等形式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霸凌呈现上升趋势。

2.校园霸凌案例

在洛杉矶,3名中国留学生因欺凌同学,以绑架罪和酷刑折磨罪被判处重刑。

就读于中关村二小的斌斌被同学丢进厕所垃圾桶,海淀区教委介入调查。

美国科伦拜校园霸凌盛行,于1999年发生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

3.校园霸凌的特征

手段多样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霸凌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表现之一是网络霸凌的增多。霸凌者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在QQ、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对被霸凌者进行言语上的攻击,其危害在某种程度上更加严重。

群体互动性。据多个案例来看,霸凌往往由个体与个体间的矛盾发展为个体与群体间的暴力行为。随着暴力情绪的蔓延,简单的事情会逐步升级为暴力事件。

过程阶段性。霸凌行为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萌芽期和发生期,三层之间层层递进。

二、校园霸凌的现状及危害

1.校园霸凌的现状

校园霸凌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屡见不鲜。根据美国2015年统计的数据,有1/4的学生遭受过校园霸凌;2013年,19.6%的高中生在校园内遭受霸凌,14.8%遭受网络霸凌。长相、身材和种族作为被霸凌者遭到霸凌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学生间的欺凌事件也成为常态。最高法的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到2015年间的校园暴力案件中,造成人身伤害的暴力占到88%之上,造成重伤、死亡等不良后果的高达67%。

2.霸凌事件造成的危害

(1)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每一次校园霸凌的产生,都会对受害者,施暴者和旁观者造成难以磨灭的创伤,成为困扰一生的梦魇。受害者长期受人欺负,身上伤痕不断,精神上也饱受摧残,轻者焦躁、烦闷、自卑,重者抑郁,产生幻觉,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2)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学校声誉

当霸凌事件产生后,学生间议论纷纷,无心学习,这无疑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其次,霸凌事件的出现,引起舆论关注,如若处理不善,家长评头论足,学生抗议示威,影响学校声誉,老师能力受到质疑。

(3)霸凌者或被霸凌者都会成为暴力行为者,从而危害社会

一方面,在2002年,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校园枪击案中,有三分之二的作案者曾遭遇霸凌,受到羞辱和不同程度的伤害。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被霸凌的状态下,内心脆弱封闭,会对威胁产生过激反应,由受害者变为施暴者。另一方面,有数据表明,霸凌者与常人相比,会更加冷漠,缺乏怜悯,遇到摩擦多采用暴力解决,他们犯罪的可能性高出常人3成以上。

三、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性格品性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影响霸凌的产生。有三类父母,一类“严爱”,一类溺爱,一类“不爱”。这三类教育方式都很容易引发霸凌。在洛杉矶凌虐案中,缺少家庭的关怀是霸凌发生的重要原因。

2.学校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一些人,他们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力,于是就产生了校园霸凌。学校对霸凌事件不当的处理是助长霸凌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师或同学得知霸凌事件,却不以为意,一味地姑息纵容,造成对受害者的再度伤害。

3.社会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缺乏必要的管制措施,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不良媒体。电视上过于血腥的战争场景,新闻里过于详细的犯罪情节,这些暴力文化的泛滥,都加剧了校园暴力的产生。

沉迷于网络游戏也是一大原因青少年自制力较差,很难分清楚虚拟和现实的区别,一味寻求刺激,往往迷失自我。

此外,枪支的泛滥也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作案人非法囤积弹药,并学习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自制引爆装置,企图毁灭学校。

四、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1.家庭防控

校园霸凌可以从家庭滋生,也应当从家庭消亡。首先,父母应当尽到责任,不仅要爱,更要理性地去爱;其次,在家里,父母和孩子要加强交流,相互理解,当发现孩子产生消极情绪时,要及时开导,帮助孩子走出泥潭,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后,与校方加强联系,积极参加校园活动,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2.学校防控endprint

雨果曾说过:“多办一所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学校应当是教人从善,远离罪恶的地方,而不应当是罪恶产生之所。因此,防止校园霸凌的发生,还校园一片清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加强人性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暴力。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有效处理霸凌事件的能力。应当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用于教师的培训,帮助老师预防和处理霸凌事件。最后,创造出反霸凌的校园文化。开展校内活动,如角色扮演、心理咨询等;举行“反欺凌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3.社会防控

设立应对霸凌问题的第三方机构,当校园霸凌事件事态严重时,该机构有权自行调查,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利益。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反霸凌的组织和网站,并开通举报校园暴力的24小时热线,从而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

4.法律防控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与和谐的的重要途径,在美国,针对校园欺凌行为,利用法律严厉处置。而目前,我国有关校园暴力的立法却存在“空白”。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提议,制定《反校园暴力法》,明确规定应对校园暴力的相关条文,司法机关及时介入校园暴力事件,根据情况对施暴者定罪量刑,以法律手段减少校园霸凌的产生。只有将反霸凌上升到制度层面,霸凌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五、结语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理应受到特殊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扫除所有影响校园安全的障碍,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校园霸凌作為其中的主要问题,深深扎根于学校之中,严重地威胁了校园安全,引发不良的社会效应。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还学生一个宁静祥和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南琦.向霸凌sayno:认识—对付—走出霸凌的校园,暴力防治三部曲〔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11.33-34

[2]邓贤丽.论我国校园霸凌的立法保护〔J〕商,2016(34):261-261.

[3]张国平.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A〕当代青年研究〔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2011(8):73-76.

[4]孙晓冰,柳海民.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A〕教育理论与实践〔C〕太原: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31):26-29.

[5]王康秀.校园“霸凌”研究——基于中学德育有效性探讨〔D〕苏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勾喜多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6级4班的学生。

唐咏梅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通讯作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
由各国校园暴力案例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处理
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的预防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武术教育对消除校园暴力的作用探析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控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