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以来中国城市文化研究回顾

2017-10-09郭宇坤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

郭宇坤

摘 要:城市文化是在城市中形成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生活习俗的总和,引领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有关城市文化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更多重视。基于2010年以来的文献,对城市文化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讨论了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公共文化场所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分析了城市文化的经济功能。最后,总结了近几年城市文化研究的进步与不足,并对城市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文化;研究回顾;具体体现;经济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中小型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与城市文化相关的问题,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巨大的城市化浪潮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我国的城市没能很好地传承和保存城市文化,而是片面地追求现代化,导致大量城市的面貌同质化,失去了特色与个性,变得“千城一面”。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城市文化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危机与挑战。

2010年以来,国内出版了许多与城市文化相关的书籍。2010年刘合林的《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回顾了城市规划领域、理解城市的理论演进以及当前城市所处的时代语境,从何谓城市文化出发,对文化城市的内涵、目标、构成框架、类型、评价指标作了理论探索。2010年艾伯亭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研究》明确城市文化内涵、厘清城市文化特征和作用、分析城市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目前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015年黄忠顺、田根胜的《城市文化评论》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探讨了城市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胡晓华的《城市·文化·再现》探讨了城市化的产生及其发展、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城市化和现代性的关系、城市在东西方文学和文化产品中的再现等。

论文刊载方面,经过笔者的搜索与查阅,从2010~2016年,中国知网(CNKI)中以“城市文化”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9251篇。7年间每年刊载的论文数量略有起伏,平均每年有1300余篇文章,2010年文章数量最少为1210篇,2014年文章数量最多为1490篇。主要集中于《规划师》《建筑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城市发展研究》等刊物,文章内容涉及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议题方面,从论文的数目看,“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最受关注的主题。其中以“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主题的文章数量分别是1552篇、139篇、194篇占全部16个议题总论文比重的20.4%。除此之外,“文化软实力”和“公共艺术”为主题的文章各有108篇和104篇。这些数据表现出学者对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等问题的重视。结合已有的学术论文,本文主要整理了城市文化研究的三个方面:第一,城市文化概念的界定;第二,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第三,城市文化的经济功能。

一、城市文化概念的界定

對“城市文化”作出界定,需首先厘清“文化”一词的含义。人类学之父泰勒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1]美国社会学家保罗·布莱斯蒂德认为,“文化是用来指作为一个民族社会遗产的手工制品、货物、技术过程、观念、习惯和价值。文化包括一切习得的行为,智能和知识,社会组织和语言,以及经济的、道德的和精神的价值系统。”广义上,文化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累积和精神累积的总和;狭义上,文化是指精神累积的产品。

在城市文化的概念界定上,众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认识。“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刘易斯·芒福德,2005)芒福德把城市当做文化容器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国内的学者。国内学者对城市文化作出的较早的概念界定是:城市文化一定是在城市中形成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生活习俗的总和(杨章贤、刘继生,2002;张钟汝、章友德,2004;刘明玉,2014)。

有的学者提出“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增强辐射力和整合力;城市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传承记忆,是城市发展的思想智慧,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柱。”(陈柳钦,2011;任致远,2012;高珊,2014)。

另有学者结合城市经济、政治及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积淀的产物,是城市特色与品格的具体体现(宋振春,李秋,2011;李娜娜,2012;周秀梅,2013)。

对于城市文化概念的界定,由于文化本身内涵丰富,再加上大家的视角不同,导致看法多种多样,因此观点纷繁复杂。结合诸多学者论文中的观点,笔者对城市文化的内涵做了如下的归纳与总结。从广义的认识来看,与城市和文化有关的各种思想,物质的和精神的、科学技术的和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和娱乐的,以及人们生活中的理念、梦想、信仰、制度、风俗、经验等,都属于城市文化的范畴。从狭义的认识来看,城市文化是指依托城市来表现的,人类的各种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

二、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

(一)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一个城市独特的建筑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认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道路、边界、街区、节点和标志物是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集中于对这五个要素的理解。”城市的建筑会在人们的脑中形成难以磨灭的记忆,伴随和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城市中建筑的风格反映着该城市独特的文化,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发展。

1.城市建筑对于城市文化的保护。何序君、陈沧杰(2012)认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指引。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是辩证的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的关系。”他们不仅分析了城市建筑对于保护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还提到了城市文化对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同时,他们觉得古迹是最能够突显城市文化的建筑,因此城市建设要把保护古迹放在重要的位置。对此,任致远(2012)持相同的意见,他提议复兴城市文化,首先要保护好我国本色的城市历史文明成果,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住记忆留住根和文脉,保护城市的自然性、历史性、民族性、地方性、社会性、时代性的文化特征。肖建莉(2012)的分析则更进一步,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深度思考了近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规划的得与失。她指出不仅要注意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要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不然会使保护工作缺乏章法,工作效率低下。endprint

2.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的实例,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的现状。王伟伟(2013)以云南省禄丰县为例,讨论了当地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骆正林(2014)以南京举办青奥会时,宣传南京城市文化,保护城市中的传统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讨论了在现代城市中,怎样挖掘和保护城市文化的问题。冯亚芳、刘朝晖(2016)描述了大连历史街区东关街的保护情况,分析了大连传统城市文化的传承现状,并浅析了大连文化发展的未来。张敬燕(2016)讨论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能够较好地保存郑州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她提出建立保护传承体系,在开发创新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场所的关系

1.博物馆传承城市文化的作用。吴美华(2010)指出,“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需要彰显和发挥博物馆的作用。”[2]单雾翔(2011)提出“博物馆不仅具有文物收藏、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等方面功能,而且具有引领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搭建城市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张桂元(2012)认为,在记录保存、分析研究、陈列展示、传承宣传等方面,博物馆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郑露(2014)着重分析了博物馆展示城市文化的作用,认为博物馆是推广城市文化的良好平台。

2.城市公共艺术将城市文化融入公众日常生活。张琳(2010)认为,公众对公共艺术有一种亲近感,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系不断的紧密起来。李建盛(2011)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一书,讨论了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公共艺术改造了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的环境,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内容,增添了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周秀梅(2013)认为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可以使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建设,让其传承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李琳(2014)将公共艺术当做城市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品位,公共艺术空间的塑造可以带动新兴的城市文化良好发展。

三、城市文化的经济功能

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在其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城市要取得发展,经济是基础。近些年来,国人也意识到城市文化的经济功能,因此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城市文化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文化产业”的概念在1992年正式提出。[3]如今,当我们想要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时,却发现许多城市缺乏自己独特的文化,根本无从下手。为了更好地发掘城市文化的作用,更加合理地开发文化产业,国内学者做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1.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文化产业具有低投入、高回报、耗能少、效益大等优点”[4](谢植雄,叶妙君2004;李康化,2007)。

2.城市文化的经济功能的实例分析。彭寿清(2005)、王文峰(2010)以重庆为例,分析了当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条件,强调了避免雷同,突出地方特色的重要性,还论述了文化产业战略定位该如何选择。张景秋(2004)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北京市城市文化的不断演进过程,对不同阶段北京文化设施空间分布进行了总结。杨吉华(2012)使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比较了烟台和青岛两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异同,得到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高宇(2013)结合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分别对城市文化研究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整理,可以发现,近几年城市文化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具体体现在,第一,城市文化的概念有了多种角度的界定;第二,关于城市文化影响因素的讨论更加的深入,特别是详细分析了城市建设和公共文化场所两个影响因素;第三,在如何挖掘城市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学者们首先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比较,得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的结论,之后梳理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的关系,最后指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当前发展遇到的一些困难。

尽管城市文化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地增加,城市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但同时也存在着些许不足:其一,介绍西方的城市文化理论和视角的文章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多是以学者零散的话语概括了他们的整体思想,使我们并不能清晰地理解;其二,城市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但同时也造成了城市文化外延太大,难以划清研究范围的问题;其三,对于我国城市文化发展的状况,宏观视角的概括较多,从微观视角以某个城市为例,深入探究的较少;最后,在城市文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上,理论性研究较多,实际可以施行的建议太少。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文化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也会变得多样化、复杂化、特殊化,学者们要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所以笔者认为城市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也会不断地增强。一方面,从学科内容上看,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与文化相关的议题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的研究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的。当前,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城市而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都在不断增强。打造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精神,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支撑与引导。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可持续性强,已经成为了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所以如何挖掘一座城市的文化资本,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可以说,保护和发展好一个城市的文化,就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内核,因此,关于城市文化的研究是亟需的,也是大有可为的。如今,中国城市文化研究院已于2011年1月成立,各大高校的学者对城市文化的研究也不断地深入,但还是需要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城市文化的讨论中来,希望我国在城市文化研究领域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注释:

[1]陈立旭.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社科视野,2002,(06):9-12.

[2]吳美华.从上海世博会看城市文化建设与博物馆的关系[J].中原文物,2010,(05):112-114.

[3]王伟年.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谢植雄,叶妙君.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人文地理,2004,(06):26-29.

参考文献:

[1]刘士林.特色文化城市与中国城市化的战略转型[J].天津社会科学,2013,(01):122-127.

[2]任致远.关于城市文化发展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2,(05):50-54.

[3]单霁翔.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7,(05):35-46.

[4]王旭晓,王敬川.宜居城市与城市文化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6):123-129.

[5]周秀梅.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研究[D]. 武汉大学, 2013.

[6]张鸿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自觉”与创新——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58-65.

[7]张景秋.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规划中的辩证统一[J].规划师,2008,(11):10-13.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影像文化对建构榆林城市文化的新策略
影像文化对建构榆林城市文化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