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

2017-10-09付胜勇李三伟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年度人物提升路径高校辅导员

付胜勇+李三伟

摘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特点的表征,注重自身理论素养、职业精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注重自身职业能力发展,树立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形象。本文通过对福建省49位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事迹分析,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维度:思想引领有高度、关爱学生有温度、搭建平台有精度、职业成长有厚度。据此提出高校辅导员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善于积累、成于合作等四种路径来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引言

职业能力是人们运用知识、经验、技能、技巧等,按照某职业所规定的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从事并完成该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必备的,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方面资源,培育和沉淀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综合能力[1]。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履行学生工作职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称。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和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品格、基础业务知识和拓展职业技能四个维度[2]。因此推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核心内容与主要途径。

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以下简称“年度人物”)作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先行者,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典型事迹既是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表现,也是辅导员职业化未来发展的方向。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特点的表征,注重自身理论素养、职业精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注重自身职业能力发展,树立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形象。尽管每个优秀的辅导员是以个体的形式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诠释,但是其背后隐藏的深层逻辑却是共通的,借此整合、概括和提炼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特点和提升路径是可行的。

因此,本研究以2008年至2016年福建省选送入围的49位“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为主,访谈法为辅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情况、工作年限、事迹材料、所获荣誉等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归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表现,研究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典型形象,把握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现实状况,从职业发展、工作内容、载体手段、冲突事件等方面折射文本背后的辅导员价值观念和行为态度,充分挖掘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丰富素材,分析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寻找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趋势及规律。

一、年度人物基本情况

从2008年第一届开始,福建省共有49位高校辅导员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含提名奖和入围奖),第一届至第八届分别是2位、4位、5位、7位、6位、11位、7位及7位。根据对他们的先进事迹材料及其人口学信息进行的整理统计,得出如下基本情况:

(1)从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看,男性辅导员28人,占57%;女性辅导员21人,占43%。1950至1959年出生的1位,1960至1969年出生的2位,1970年至1979年出生的21位,占43%;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25位,占51%。获奖时平均年龄34岁,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各是7位,30岁至35岁的24位,35岁至39岁的11位,30岁至39岁获奖的占71%。

(2)从受教育程度看,除了一位辅导员毕业于职业大学,其余均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17位,占35%;具有研究生或者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有27位,占49%;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4位,占8%。

(3)从高校来源分类看①,49位年度人物分布于福建省22所高校,来自部属及高水平大学25位,重点建设高校10位,一般公办高校10位,民办高校1位,独立学院1位,高职高专院校2位。其中厦门大学入围8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和华侨大学均入围了5位,这四所部属及高水平大学占福建省入围人数的半壁江山(47%)。

(4)从辅导员工作年限看,工作20年以上的2位,15-19年5位,9-14年23位,4-8年的有17位,1-3年的2位。获奖时,工作年限最短的2年,最长的达到25年,平均工作年限10年。根据《能力标准》的划分,初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1-3年,中级辅导员为4-8年,高级辅导员为8年以上。因此,仅就工作年限来说,初、中、高级辅导员分别占4%、35%、61%。

(5)从职务职称看,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从福建省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事迹材料进行整理统计,一线的普通辅导员15人,占31%。院系的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副书记)、学工组长34人,占69%。具有講师职称的16人,副教授职称的5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基本情况:他们是高校里比较年轻的群体,大部分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但是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人数占比却很小。因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亦师亦友”的身份性质和职业成长规律,工作4-14年是辅导员职业生涯的黄金期。从入围辅导员的高校分布推测,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落实、平台机会、保障机制等可能在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特征分析

《能力标准》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3]。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虽然具体成长之路不尽相同,发展模式千差万别,衡量标准多维多元,但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他们逐渐掌握了学生工作的客观规律,明晰了学生工作的教育思路,构建了自己的学生工作格局,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一道风景。通过年度人物的事迹文本,可以看到他们身上充分展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和表征形式,为我们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提供了参考。endprint

猜你喜欢

年度人物提升路径高校辅导员
年度人物
“感动江城”2016年度人物揭晓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经济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