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航空母舰编队作战能力分析

2017-10-09郭琳琳张建英

雷达与对抗 2017年3期
关键词:反潜编队防空

郭琳琳,彭 芃,张建英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南京 211153)

美国航空母舰编队作战能力分析

郭琳琳,彭 芃,张建英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南京 211153)

介绍了现役航空母舰编队概况,主要以“尼米兹”级和“福特”号为例给出了美国航空母舰编队基本作战装备配置,具体分析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的侦察预警能力、防空反导能力、对海作战能力(反舰和反潜)、对岸作战能力及电子对抗能力。

美国航空母舰编队;“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福特”号航空母舰;作战能力

Abstract: An overview of the carrier strike groups in service is made, and the basic combat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of American carrier strike groups is given taking the Nimitz-class and Ford-class carriers as an example. The reconnaissance and early-warning capability, the air defense anti-missile capability, the surface combat capability (anti-ship and anti-submarine), the shore combat capability, and the ECM capability of the US Navy’s carrier strike groups are analyzed.

Keywords: American carrier strike groups; Nimitz-class carrier; Ford-class carrier; combat capability

0 引 言

美军航空母舰(以下简称“航母”)编队作为美国海军的核心作战力量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急先锋,是美国对外炫耀武力、实施军事威慑的主要工具。美国将航母编队起初称为航母战斗群(CVBG)。标准的航母战斗群包括10艘舰艇,其中1艘航母及其航空联队、6艘水面战斗舰艇、2艘攻击型核潜艇和1艘战斗支援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CVBG更名为航母打击群(CSG),标准构成包括6艘舰艇,其中1艘航母及其航空联队、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攻击型核潜艇和1艘战斗支援舰。与航母战斗群构成相比,水面作战舰艇减少了3艘,攻击型核潜艇减少了1艘,缩减量均占50%。美国实际动用的航母编队构成与标准配置基本一致,但对于海上威胁较大的区域,主要是西太平洋地区,航母编队实际上仍配置较大规模的编队属舰。[1]

1 美国现役航母编队编成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拥有航母最多的国家。继“企业”号、“小鹰”号航母退役后,美海军共有11艘航母,10艘为“尼米兹”级,(包括“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号、“斯坦尼斯”号、“杜鲁门”号、“里根”号、“布什”号),另外一艘为美国新一代航母“福特”级首舰CVN-78“福特”号,于2017年7月22日服役。美国有11个现役航母编队(航母打击群CSG)。表1列出部分航母编队的编成(根据任务使命不同,航母编队的具体编成会稍有不同)。[2]

表1 美国部分航母编队编成表

2 美国航母编队具体作战装备组成

航母编队作战力量通常包括舰载机、航母及其他水面舰艇。

2.1 舰载机

一般情况下,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包含的舰载机及其具体能力见表2。[3]

2.2 航 母

航母提供舰载机停放和作业的场所,同时为编队提供指挥、控制、通信及情报(C4ISR)能力。“尼米兹”级与“福特”级航母具体配置及其性能参数如表3所示。[4]美国海军最近计划在航母上装载MQ-25“黄貂鱼”无人空中加油机,可以将航母打击战斗机的有效作战距离提高400 n mile。

表2 航母舰载机联队的能力

表3 “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具体配置及其性能参数

表3(续)

2.3 母舰周围其他水面舰艇

母舰周围其他水面舰艇包括1~2艘“提康德罗加”巡洋舰、2~3艘“阿利·伯克”级 (1个驱逐舰中队)、1~2艘攻击型核潜艇以及随行的补给舰。“提康德罗加”巡洋舰装备“战斧”Block3、4巡航导弹、“鱼叉”舰舰导弹、“标准-2”Block3、3A、3B和4舰空导弹、“标准-3”Block1A“标准-6”、“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和宙斯盾系统,“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装备“战斧”Block3和4巡航导弹、“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标准-2”Block3、3A、3B和4舰空导弹、“标准-6”和“宙斯盾”系统。[5]通常有1~2艘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战舰(“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担负防空前哨舰任务,其他战舰主要配置在航母掩护幕或其附近海域。

3 美国航母编队作战能力分析

美国航母编队由于使命、任务、作战海域、作战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单航母编队、双航母编队、3艘航母编队、4~6艘航母编队。单航母编队用于低威胁区巡逻。在高威胁区或应对较高强度的战争,美国将同一地区的两个或三个航母编队合并,如科索沃战争的双航母编队及空袭利比亚中的3航母编队。

以下以单航母编队为例全面分析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侦察预警作战能力、防空反导作战能力、对海进攻作战能力(包括反舰和反潜)、对岸打击作战能力和电子对抗作战能力。其中核心是对陆攻击,而最首要的防御问题是防空和反潜。

3.1 侦察预警能力

航母编队侦察预警体系主要由侦察卫星、空中侦察预警体系、海上水面侦察预警体系(“提康德罗加”巡洋舰、“阿里·伯克”驱逐舰、航母本体的预警侦察能力)、海上水下预警体系(“提康德罗加”巡洋舰、“阿里·伯克”驱逐舰、航母本体的舰壳声纳或拖曳声纳预警侦察能力,“洛杉矶”级、“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预警侦察能力)组成。这里只重点讨论空中侦察预警体系和海上水面侦察预警体系,可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3层。

3.1.1 远程预警探测能力

远程预警主要由舰载E-2C/D预警机和前哨防空警戒舰的AN/SPY-1A/B雷达组成,最大预警距离可达750~1 100 km。一艘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巡洋舰装备SPY-1A/B相控阵雷达,部署在航母前方75 km处,作为前哨防空警戒舰,担负先期警戒任务。预警机的预警探测手段有雷达、光电、红外、ESM等,但以雷达为主。E-2D“先进鹰眼”预警机搭载的雷达为AN/APY-9 UHF(300 MHz~3 GHz)。该雷达采用AESA天线、碳化硅放大链和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技术,对战斗机大小(RCS=3~5 m2)的空中目标作用距离648 km,覆盖方位360°(机械扫描)和120°(瞬时、电子扫描)。具有较好的反隐身能力和对地面目标、小目标的探测能力。在跟踪目标数量上,一个区域内能够同时跟踪的目标数量是原来E-2C预警机的3倍。在探测距离上,7.6 km的飞行高度能够看到320 km甚至更远。同时,E-2D还有电子监视措施系统,可以对远超出本机雷达和敌我识别询问器探测距离的雷达以及其他电子辐射信号进行探测和分类。

3.1.2 中程预警探测能力

中程预警主要由航母及其属舰上的远程对空搜索雷达组成,主要包括AN/SPY-1D或AN/SPY-6、AN/SPS-48E/G、AN/SPS-49系列及DBR雷达,大约可覆盖463 km(最远超过500 km)的空域,可预警296~407 km内的空中目标。

AN/SPY-1D是舰载多功能无源相控阵雷达,工作在E/F被段,最大探测距离达460 km,能同时跟踪200个目标,可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拦截18个空中目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宙斯盾”系统从发现到抗击中、高空目标提供了4~6 min的预警时间。相控阵雷达采用低副瓣相控阵天线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能有效地抑制地物、海波等产生的杂波影响和多路径效应的干扰,对低空掠海飞行的小目标的探测能力显著加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DDG-51 2A型装备的SPY-1D (V)雷达提高了探测和跟踪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等目标的能力。此外,该雷达还具有双波束搜索能力,使雷达在杂波和干扰严重的条件下具有很高的数据率,确保对防空空域的警戒。

“阿利·伯克”级3型“宙斯盾”驱逐舰(DDG124之后)计划装备新研制的AMDR防空反导雷达(SPY-6)代替SPY-1D (V),其灵敏度比SPY-1提高15 dB,可在2倍距离探测1/2大小的目标,提供全天候、360°态势感知能力。该雷达的研制过程中大量应用了氮化镓(GaN)技术,从而在有限空间内将射频功率最大化,同时降低对空间、电力和冷却的需求。所有的冷却、功率、指令逻辑和软件系统都是可扩展的,因此无需再继续追加雷达开发成本。同时,AN/SPY-6(V)雷达还具备雷达导航和电子战能力。

AN/SPS-48E/G三坐标远程对空搜索雷达采用全固态设计,机械扫描和电子波束控制相结合,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自动探测和跟踪能力。它采用了超低副瓣天线、自适应多普勒处理等多种先进技术,具有自适应波束管理能力,工作在F/F波段,探测高度达30 480 m,作用距离可达220 n mile(RCS=5 m2)和125 n mile(RCS=1 m2)。它的主要使命为早期探测发自敌方轰炸机的高空反舰导弹,同时也能为增程和“标准”SM-2导弹系统的中程制导提供目标位置信息。

AN/SPS-49(V)5两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工作在C波段(850~942 MHz),采用了数字、固态、脉冲压缩、频率捷变、动目标检测和四环相关副瓣对消等技术,最大作用距离463 km,最小作用距离0.9 km,能在复杂电子环境下工作,具有良好的抗有源和无源干扰的能力。

“福特”号航母上装载DBR包括了X波段的三坐标AN/SPY-3多功能雷达(MFR)天线和S波段三坐标AN/SPY-4体搜索雷达(VSR)天线,以及1个公用的后端的雷达电子设备和软件部分。AN/SPY-3能执行中距离以内低空和超低空搜索、火控跟踪与照射任务,能探测到绝大多数最先进的、特征信号值低的反舰巡航导弹,最大搜索距离约320 km。因此,该雷达最突出的特点是能自动探测与跟踪浅水水域的低空来袭导弹,并能为反巡航导弹提供目标照射。AN/SPY-4是一种三维警戒雷达,可搜索、探测、跟踪极远距离低空飞行的飞机、导弹、无人机和直升机,有效侦测距离463 km以上(最远超过500 km)。它使用了全数字化的发射/接收模块,具有大功率孔径,有利于进行立体搜索,其波束宽度也不宽,可对目标实现精确跟踪。

3.1.3 近程预警探测能力

近程预警探测能力由舰载近距离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和目标探测雷达组成,用于探测低空来袭的反舰导弹。近程预警探测由舰载对海搜索雷达AN/SPS-55、AN/SPQ-9B和AN/SPS-67(V)1/3/5组成。

AN/SPS-55工作于I波段,用于探测小型水面目标,跟踪低空飞行飞机和探测潜艇潜望镜。AN/SPS-67(V)工作于G波段,最大作用距离104 km;AN/SPQ-9B工作于I波段。

2007年开始,美国海军所有的航母、“宙斯盾”舰和E-2C“鹰眼”预警机都装备了协同作战系统(CEC)。美国航母编队利用已装舰使用的CEC,实现了雷达组网功能,通过数据融合和共享,大大提高了编队内每部舰载警戒雷达的作战效能。“福特”级采用了新一代综合作战系统(Integrated Warfare Systems, IWS ),对CEC进行了升级。

3.2 防空反导作战能力

美国航母编队防空反导配置的原则是确保各种武器系统组成高、中、低和远、中、近的大纵深立体攻防体系,其平台主要由航母舰载机联队所属飞机和水面舰艇组成。航母编队执行战斗的舰载机、“宙斯盾”作战系统和防空火炮、“标准”近程防空导弹、近程武器系统构成了远、中、近3层防空反导截击系统。

3.2.1 远程截击系统

作为对来袭敌方空中目标的第一道防线,防御范围主要是编队前方或威胁轴方向约50~150 n mile的空域,可控制航母周围500 n mile广大空域。通常在距离航母185~400 km处配置截击系统,负责兵力为F/A-18C/E/F战斗机或F-35C联合攻击机以及“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

F/A-18E/F装备有AN/APG-79火控雷达,对轰炸机发现距离为180 km,对战斗机的发现距离为110 km,跟踪距离74~98 km,搜索扇面角为左右各65°,在E-2C引导下对轰炸机100 km发现概率以及对战斗机80 km发现概率均可达90%以上。F/A-18E/F均可携带8枚空空导弹,并装备一门20 mm航炮(备弹150发)。一般载弹方案为2枚AIM-54C“不死鸟”远程导弹、2枚AIM-7M“麻雀”中程导弹,同时携带2~4枚AIM-9L“响尾蛇”红外寻的近距格斗导弹。AIM-120是指令+惯性+主动寻的复合制导中程导弹,与“麻雀”导弹同外形,可以视情况互换。[6]

F-35C舰载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已服役的舰载第五代战斗机,装备有AN/APG-81雷达,作用距离大于125 km(RCS=l m2)。该雷达具有隔行扫描边搜索边跟踪的功能,飞行员在探测确定和对固定和移动地面目标进行武器制导的同时还可对付敌人的战斗机或低空直升机。它有两个内置弹仓,可携带2枚AIM-120C中距空对空导弹和2枚激光制导的1 000磅炸弹、1门GAU-22/A四管“加特林”机炮,备弹180发。

“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是美国海军正在大力发展的多平台协同作战系统。该系统将岸基、海基和空基3条杀伤链集成,打破了传统武器与平台、专用火控系统间的“硬链接”,使武器能接收多源目标指示信息,使水面舰艇具备超视距目标拦截能力。“西奥罗·罗斯福”号是第1个采用“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的航母编队。这一系统可使航母打击群进行超视距作战,尤其是在反介入/区域封锁环境下通过扩展航空网络作战。

3.2.2 中程区域截击系统

中程区域距离航母50~185 km,在此区域内另一种防空反导手段主要是“阿里·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得罗加”级巡洋舰的“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标准”远程防空导弹,其具体性能参数见表4。[7]“标准-6”防空导弹采用“标准-2”Block 4导弹的弹体,换装采用SIM-120技术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可以拦截30 km高度内的各种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无人机及反舰巡航导弹。

“宙斯盾”作战系统最新的升级版本是基线9,引入最新的“宙斯盾”BMD5.0(目前大部分“宙斯盾”舰配备的BMD版本是3.6.1和4.0.1)和“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NIFC-CA)系统,采用“技术嵌入-12”(TI-12)相关技术,采用“改进型海麻雀”(ESSM)、“标准-2”、“标准-3”Block 1A/1B和“标准-6”导弹。美国海军不但在新的“阿利·伯克”级上全面采用基线9,而且在对早期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进行现代化改进时也将其硬件系统升级到基线9水平,其中对CG59~CG64巡洋舰提升防空能力,DDG51~DDG78驱逐舰具备防空兼具反导能力,DDG113之后的驱逐舰具备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8]

基线9“宙斯盾”战舰不但可以具备防空反导能力,而且还拥有由本舰根据其他平台回传的目标信息发射“标准-6”型防空导弹并进行超视距攻击的能力。通过提升控制精度和改进反导拦截弹的弹道算法,基线9型“宙斯盾”系统使用“标准-3”系列导弹的反导能力也将有所提升。

3.2.3 近程点防御系统

近程拦截区设在距航母50 km以内,防空兵力包括中、近程防空导弹和近程武器系统,包括“标准”中程舰空导弹、“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拉姆”近程舰空导弹和“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导弹性能见表4[7]。目前,这3个防区的作战高度基本上均在25 km以下。

2015年,美海军提出“分布式杀伤”概念,就提高单舰生存性提出了需求。为支撑这一概念,美海军正逐步用“海拉姆”系统替换当前CG-47、DDG-51等水面主战舰艇上的部分“密集阵”系统,使这些水面舰艇的近防区域从半径1.5 km扩展至接近10 km。

表4 防空导弹具体性能

3.3 对海作战能力:反舰和反潜

3.3.1 反舰作战

在对海上舰船进攻作战上,航母编队可以使用舰载机对敌方水面舰艇编队实施打击。它可担负对舰攻击作战的舰载机包括F/A-18C/D/E/F战斗攻击机、E/A-18G电子战机、SH-60F或HH-60F或MH-60R/S型反潜直升机等。F/A-18C/D舰载机的最远反舰作战距离可达1 500 n mile(2 700 km)。舰载机携带的反舰武器有“鱼叉”、“企鹅”空舰导弹。其中“鱼叉”导弹射程远,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攻击各种类型的水面舰艇。它采用主动雷达寻的,其超视距探测和目标指示主要依靠舰载直升机、警戒巡逻机、电子侦察设备和编队舰艇的目标指示等。“企鹅”导弹射程较近(25 km),主要用于攻击防空火力较弱的小型水面舰艇。

航母编队中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均装备四联装“鱼叉”导弹发射架,携弹8枚。装备有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水面作战舰和攻击核潜艇均可携带反舰型“战斧”Block3/4导弹。这两种导弹射程分别为240 km和1 600 km,命中概率为0.5左右。“战斧”导弹的远程探测和定位靠舰队海洋监视信息中心中继来的信息和空中预警飞机等提供。“鱼叉”导弹的超视距探测和目标指示主要依靠舰载直升机、警戒巡逻机、电子侦察设备和编队舰艇的目标指示等。舰载反舰导弹突击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一般需齐射6~16枚,命中3~8枚才能将其击沉或重创。另外,还有“宙斯盾”舰配备有Mk45型127 mm舰炮以及“福特”号航母新装备的电磁轨道炮和激光武器。Mk45-2型127 mm舰炮的射程为23 km。1个单航母编队所属舰艇一次作战行动可携带反舰型“战斧”导弹35枚、“鱼叉”反舰导弹48枚,可重创或击沉3~8艘驱逐舰。

3.3.2 反潜作战

由于潜艇攻击的高度隐蔽性,航母编队极易受到潜艇的攻击,因此航母作战中仅次于舰队防空的是舰队反潜。反潜机同样需要满足4种状态,即远距离大范围的反潜巡逻、对潜作战、中距离的反潜巡逻和防止航母编队所在海区遭到敌人潜艇的攻击,同时满足战备值班和休整。

美国航母编队拥有很强的空中、水面、水下三维立体,以及远、中、近程相结合的反潜作战体系:

(1) 空中 由反潜机承担远程反潜作战任务,舰载直升机在编队中进行机动反潜作战;

(2) 水面 驱逐舰和护卫舰联合实施近程反潜作战;

(3) 水下 潜艇为编队提供中程反潜打击能力,潜航器可以进行远程探测、监视、侦察及打击。

MH-60R反潜机负责外层反潜,探测设备为磁异探测仪、声纳浮标、吊放声纳、红外探测仪和激光探测设备。驱逐舰、护卫舰、反潜直升机、攻击型核潜艇、潜航器负责中层反潜,巡洋舰和护卫舰负责内层反潜,其探测设备有磁异探测仪、拖曳阵声纳、吊放声纳、声纳浮标和重力探测仪。航母编队中使用的反潜武器包括反潜导弹、鱼雷和深弹。

航母编队一般要配备2~3艘攻击型核潜艇,负责航母正面的反潜,其位置大概位于航母前50~100 n mile。反潜作战的难点在于发现敌方的潜艇,重点是反潜警戒区域内的有效预警。

航母编队的基本队形是:航母居中,编队其他通用型驱逐舰/护卫舰呈半环形配置在航母的前方和侧前方,剩余1~2艘防空型驱逐舰殿后,舰载直升机主要执行紧急反潜任务或水面舰艇反潜警戒范围外的反潜任务。

当发现有潜艇威胁时,通常采取舰机联合搜潜方式。首先,分批派出直升机(每批2~3架)到舰队前方搜索。直升机一般3机一组呈倒三角队形,在编队前方约3~10 n mile的区域、有敌情威胁的翼侧进行反潜搜索。在进行声纳吊放作业时,反潜直升机悬停高度约13 m,正常情况下悬停搜索2~3 min后即飞向下一个悬停点。如果情报准确,一般4~5个回合即可测出目标位置。每组滞空搜索约2 h,1架直升机的有效搜索宽度为9 km,整个舰队在1 h内就能有效控制800~1 000 km的海域。在获取敌潜艇信息后,编队采取“范围搜索攻击”或“圆圈搜索攻击”的方式包围敌潜艇。当敌潜艇可能散布面积较大时,采取“范围搜索攻击”法,各舰负责45°扇面,不断缩小搜索范围。当敌潜艇可能散布面积较小时,则采取“圆圈搜索攻击”法,围绕包围圈机动,不断缩小包围圈,直至发现目标。

3.4 对陆作战能力

航母编队的对陆打击主要由舰载机和对陆攻击导弹执行。舰载机的性能、对陆攻击导弹和舰载导弹的射程共同决定了航母编队对陆攻击能力的强弱。表5示出了“福特”号航母编队对陆打击系统的性能。

(1) 舰载机对陆打击

舰载机对陆打击范围为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加上其携带武器的射程,如F-35C的作战半径超过600 n mile(约1 111 km),其携带的激光制导1 000磅炸弹射程超过120 km,所以其对陆打击范围超过1 200 km。其命中精度近程发射为0.1~1 m,中程命中精度大于10 m,远程为10~15 km。F/A-18E/F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为400 km,携带的AGM-84增程型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射程为120 km。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在波斯湾、红海和地中海地区均部署有航母编队舰载机,对伊拉克的轰炸来自3个不同方向,大大增加了伊拉克预警与防空的难度。

表5 “福特”号航母编队对陆打击系统性能

(2) 巡航导弹对陆打击

舰艇装备的对陆攻击导弹也可以直接对陆地进行攻击,如装备的对陆型“战斧”巡航导弹,巡航高度为15~100 m,可携带2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采用地形匹配导航系统制导,圆概率误差80 m。其带常规弹头的“战斧”射程为1 300 km,圆概率误差10 m,“战斧”Block4射程提高到1 600 km。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向伊拉克的重要政府设施、军事设施发射了多枚“战斧”巡航导弹。这些“战斧”导弹主要由波斯湾、红海和地中海地区的美国海军舰艇发射。

(3) 舰炮系统对陆打击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首舰“朱姆沃尔特”号DDG-1000于2016年10月服役,配备了2个155 mm口径舰炮系统,可发射远程对陆攻击炮弹(超过63 n mile)[9],为岸上部队提供精确的火力支援。

3.5 电子对抗能力

电子对抗系统主要由电子干扰和电子欺骗两类系统组成。对于来袭的敌方飞机或导弹,特别是导弹,美国航母编队除使用硬杀伤武器进行防御拦截外还采用各种电子对抗手段来对付敌方空中目标的攻击。航母编队电子对抗的兵力主要由航母舰载航空兵电子战兵力、水面舰艇及潜艇的舰载电子战系统构成。

标准的航母舰载机联队电子战兵力包括:1个专用战术电子战飞机中队,编有EA-18G电子战飞机4~5架;1个兼任电子侦察任务的预警与控制飞机中队,编有E-2C型预警机4~5架;根据任务的需要还可临时编入ES-3A型侦察机2架。另外,舰载机联队的其他飞机都携带有电子战装备。航母和其他舰艇都编有电子战部门,负责舰载电子战系统的使用。

EA-18G是EA-6B“徘徊者”舰载电子战飞机的接替者,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并能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敌方雷达设施。EA-18G的电子战设备包括翼梢的AN/ALQ-218多频接收机和ALQ-99高低频战术干扰吊舱。ALQ-218和ALQ-99构成一个电子战套件,提供探测和干扰所有已知的地对空导弹。EA-18G可以携带最多5部ALQ-99干扰吊舱和2枚AIM-120 AMR AAM空空导弹或AGM-88 HARM反辐射导弹,其干扰抵消系统可以允许在对敌进行干扰过程中保持无线电语音通信。

航母编队中舰只安装有先进的AN/SLQ-32(V)2/3/4/6型或AN/SLQ 32(V)7(SEWIP Block3)电子战系统。它们可以半自动或全自动方式工作,主要对抗反舰导弹,担负点防御任务,能够施多波束有源干扰。此外,各型水面舰只还可用直升机和投掷式干扰装置实施“远离”式舰外干扰等。

4 结束语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持续深入,海战场逐步成为主要战争平台,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航母技术。航母编队是美国海军对外用兵的最主要工具。随着舰载作战无人机和定向能武器的扩展使用,航母编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 赵晓春. 美国航母编队队形与反潜能力分析[J].舰船科技技术, 2013(9).

[2] www.zh.wikipedia.org.Carrier Strike Group

[3] Commodore Stephen Saunders RN. HIS Jane’s Fi-ghting Ships[M].2016-2017:944-945.

[4] Commodore Stephen Saunders RN. HIS Jane’s Fi-ghting Ships[M].2016-2017:931-932.

[5] Commodore Stephen Saunders RN. HIS Jane’s Fi-ghting Ships[M].2016-2017:934,938.

[6] 张冬兴.美航母编队防空作战能力分析[J].飞航导弹,2010(8).

[7] Commodore Stephen Saunders RN. HIS Jane’s Fi-ghting Ships[M].2016-2017:934-940.

[8] Jamie Durbin, Richard W Scharadin. The Modernization of AEGIS Fleet with open architecture. http://www.dtic.mil>cgi-bin>GetTRDoc>ADA557871.

[9] Commodore Stephen Saunders RN. HIS Jane’s Fi-ghting Ships[M].2016-2017:940.

Analysis on combat capability of American carrier strike groups

GUO Lin-lin, PENG Peng, ZHANG Jian-ying

(No.724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Nanjing 211153)

U674.771

A

1009-0401(2017)03-0017-07

2017-08-27;

2017-09-10

郭琳琳(1983-),女,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情报分析;彭芃(1983-),女,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情报分析;张建英(1979-),女,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科技情报分析。

猜你喜欢

反潜编队防空
英国天剑防空系统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防空营打靶记
反潜战:追击沉默的对手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直升机反潜搜索博弈模型研究
舰机两翼侧出前向协同巡逻护航反潜模型及仿真*
基于事件驱动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反潜作战探析
基于RQPSO-DMPC的多无人机编队自主重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