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加大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启示

2017-09-30刘景芝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廊坊市廊坊全市

刘景芝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发展中一大制约因素,同时,金融机构回款难、风险高也影响着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的发挥。为破解这一“两难”问题,河北省廊坊市持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努力推动政府、银行、企业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背景

廊坊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廊坊市委、市政府把金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多次对金融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充分发挥金融作用,强化对实体经济的对接服务。金融业整体呈现出存贷增长加快、融资渠道拓宽、投放结构优化、互动并进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2016年9月底,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503亿元,较年初增加1082亿元,同比多增473亿元,增长率为31.6%,年内增量、增速均位居全省首位;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43亿元,较年初增加932亿元,同比多增7.4亿元,增长率为18.6%,年内增量、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余额存贷比75.76%,位居全省第一;全市不良贷款率0.95%,保持全省最低水平;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72.95亿元,位居全省第一。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对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在银企對接方面,自2016年初至10月,全市共组织银企对接活动267余次,融资项目数2825个,融资额超过568亿元。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做法

(一)创新工作模式,推进金融工作“四化”

为充分发挥金融作用,强化对实体经济的对接服务,廊坊市政府对金融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研究确立了“发展思路科学化、政策支撑体系化、工作任务目标化、运行机制标准化”的金融工作模式。

1.发展思路科学化。结合廊坊实际,确立了全市金融工作“近期搭平台,中期建机制,远期成体系”的总体思路,明确提出了构建项目融资对接平台、完善京津廊金融联系沟通机制、风险防范处置协调机制,突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风险防范、重点案件处置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

2.政策支撑体系化。廊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金融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目前,全市已经基本形成了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科技金融、中小微企业、三农发展、企业上市、金融风险防控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政策支撑体系。

3.工作任务目标化。制定下发了《金融工作指导性目标》,对全市新增信贷规模、存贷比、企业上市、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公司债券发行、保险资金运用等目标进行了细化分解,建立了督导检查和通报机制,把指导性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了完整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

4.运行机制标准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了金融联席会议、政银企对接、推进企业上市、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督导落实五项金融工作机制。每项工作落实到牵头部门、具体到时间节点、明确到任务目标、细化到工作要求。金融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有力保障了各项金融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创新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管道

廊坊市围绕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需要,充分发挥金融资金的导向作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加快推进对全市重点项目、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金融创新服务。

1.挖掘信贷资金潜力。积极协调落实定向降准、降税减负等国家宏观政策,通过加强督促指导、完善考核激励,推动银行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对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直贷项目和单列指标,努力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2016年以来,渤海、中信两家银行,中信、国泰君安两家证券公司,燕赵财险、安邦人寿等六家保险公司入驻廊坊,全市金融产业又添新军,为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进一步增强。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培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立足企业上市工作特点,建立了“确立一个目标管理体系、打造一个政策保障体系、建立一个上市后备资源库、组建一个上市服务团队、探索一套金融服务方案、组织‘一对一的小型服务会”的“六个一”工作模式,着力打造“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挂牌上市企业达到50家,其中境内外主板10家,在新三板挂牌16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24家。

3.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新常态,加强精准服务,多渠道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科技金融聚合效应不断放大。廊坊被列为“河北省科技引导基金试点城市”,市、县两级设立9支共15亿元科技金融专项基金。廊坊银行小额票据贴现金额超过9亿元,贴现利率保持全省最低。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发挥。

(三)创新平台支撑,借力京津冀金融资源

廊坊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加大与京津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借力京津金融优势助推自身发展。

1.推进京津廊金融合作。紧密围绕京津冀重点项目,与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建信信托签署了《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对廊坊的优势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邀请招商银行、燕赵财险等金融机构来就加大信贷投放,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进行对接。2016年以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放相关贷款1119.04亿元,较年初增加253.46亿元。

2.出台《廊坊市银行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对银行业机构支持京津冀系统发展重大项目建设进行量化。指导辖内银行业成立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协会,推进银行业协调联动和跨区域同业合作。为支持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全市银行业机构已在临空经济区增设3家支行,与中标北京新机场项目的9家机构北京分行加强沟通,以内部银团方式开展合作。endprint

(四)创新政府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围绕打造金融生态环境,着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服务,搭平台、促对接、建机制、防风险,强化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1.强队伍。为了提高金融工作专业化水平,廊坊经与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河北省银监局等中央、省级金融机构的积极联系,引进了11名金融干部到该市各县(市、区)挂职,充分发挥他们的人脉优势和专业特长。对全市13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金融与创新”专题培训,有效提升全市干部队伍的金融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

2.搭平台。以保项目、增投资、扩内需为重点,以密切政银企关系、加强政银企合作、实现政银企共赢为核心,以促进经济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为根本,不断推进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工作机制的意见》,将政银企对接工作列为五项重点金融工作机制之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银企对接目标化,开发了依托互联网和金融专网搭建的廊坊市中小企业贷款网上对接平台。

3.防风险。廊坊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依规、综合施策、疏堵结合”的工作方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密切关注金融风险防范,督促金融机构不断贷、不压贷,保持存量信贷稳定,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资金链问题,分管市领导牵头专题研究解决,有效处置企业的信贷风险问题,为廊坊金融系统创新增效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点 评:

当前,金融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血脉”,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是一个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抉择,如何发挥金融“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支持实体经济突出重围,面对这道“必答题”,廊坊市大胆探索创新,以清晰的发展思路,宏大的发展格局,创新工作模式、金融服务、平台支撑及政府服务,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效。围绕金融振兴,解读廊坊实践,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启示:

一是要想金融服务于经济,政府首先要服务好金融,才能为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廊坊市的决策者多次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将金融业视为“一业兴、百业兴”的核心产业,召开多次金融专题会议,出台多个促进金融业改革、创新的政策法规,为金融业大发展营造了大环境。廊坊市各金融机构主动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完善金融服务、强化风险防控两条主线,积极拓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渠道,努力推动企业、金融、产业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是要想金融振兴,必须振兴金融,形成金融体系,才能实现更大的作为。近年来,廊坊市紧紧抓住金融改革的关键节点,通过创新金融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发展机制和发展手段,探索优化金融生态和金融促进经济的新模式,探索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符合廊坊地域特色的金融组织体系。巧用政策杠杆,激活社会资本,破解发展“瓶颈”,一个又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研发创举,构建起一条社会资本“输血”实体经济的通道。通过放大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结合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需求,努力推动科技金融结合,科技金融聚合效应不断放大。改革科技资金使用办法,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引导、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探索“股、债、贷”三位一体的投融资模式,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碎片资金、汇聚融资渠道,形成了“科技金融”服务新品牌。

三是要想做大金融,必须抓住机遇,借力京津冀金融資源,才能在京津冀金融版图中彰显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廊坊努力改善发展软环境,以综合环境优势赢得发展机遇。着力打造“组织领导、推进机制、后备资源、服务链条”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形成了“四个一批”梯次推进格局,借力京津冀金融资源,推进京津廊金融合作,不断提高了金融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了区域性金融风险。积极实施金融体系创新工程,建成了京津廊区域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实现了京津廊区域资金清算“大同城”,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可跨区域流通的支票,大大提高了企业资金流通速度,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引入战略投资共同打造现代金融服务产业园区,承办金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峰会,建立起了京津廊金融机构沟通机制,为加强京津廊金融合作、支持廊坊发展搭建了长效平台。

(责编 / 吴耀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廊坊市廊坊全市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实施转型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撑的研究
恒大举牌廊坊发展许家印的如意算盘何在?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Dynamic City, Langfa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