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致的声音成就魅力广播

2017-09-30冯洁萍

中国广播 2017年9期
关键词:声音广播

冯洁萍

【摘要】声音是广播的魅力之源。如何打造优质、极致的声音,是每一个广播人的追求。本文以多篇获奖作品为例,探讨广播专题节目制作中独特的现场音响、音效对广播作品的贡献。

【关键词】 广播 声音 现场音响 音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听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第二大来源。每天全世界的人们在20~20000赫兹的频率中聆听和消费。以声音为载体,广播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在日常生活和关键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声音是广播的魅力之源

声音充满想象力,优质的声音更能够让广播作品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西北的王皮湾村,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自此“广播”这个特殊的武器以声音为载体加入到战火硝烟中,从三大战役阵前对围困守军的威震敌胆,到对台湾金门广播的晓以大义,正义之声助力中国人民赢得全面的胜利。“广播的声音”见证着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真实的声音,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穿越时空与之共鸣;有生命力的声音,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余音绕梁,经久不衰;有表现力的声音,有如高山流水让人浮想联翩;珍贵的声音,千古绝唱。这些就是受众需要的声音,极致的好声音。

在融媒体成为发展潮流,自媒体、音频网站蜂拥而至,水准参差不齐,要延续发展广播的主流媒体作用,必须弘扬、创新广播数十年来经久的魅力,把“听”的文章做到极致,这是一个不能逃避的问题。

二、细节成就极致的声音,极致声音成就魅力广播

(一)用心捕捉有生命力的声音

《匠心琴缘》是荣获2016年广东省广播影视奖广播专题二等奖的作品。讲述了手工小提琴在广州历经六代传承的工匠故事及专注精神,以具有代表性的小提琴曲串起对提琴制作领域代表人物的采访。

起势成局,怎样使作品惊艳开场?经过反复琢磨,笔者认定扬广播之长必须“先声夺人”。该节目以手工提琴制作各工序的现场效果,配以《第二莫扎特协奏曲第一乐章》选段,穿插提琴制作大师关尚持先生的解说,3分40秒的音效加音乐和解说,完美搭配,一幅工匠制琴的生动画卷栩栩如生。

伴随着提琴制作现场的“蹭蹭蹭”“刷刷刷”“笃笃笃”的声音,选材、拼板、修边、接琴颈、镶琴头等提琴制作的每一道工序的音效,抑扬顿挫让人犹如置身现场,甚至拧紧琴弦的“嘎唧”一声都清晰可辨,整个开篇,场景生气盎然,犹如一曲生命的奏鸣曲,让人感受手工提琴制作在广州历经百年传承仍然生机勃勃。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极致的场景效果可不是顺手拈来的。为了录制最好的音效,笔者和高级录音师三顾工作现场,分析了前两次的不足之处,把现场的风扇都停掉,然后每道工序单独开工,由录音师现场布设录音设备,精准收录每一个声效细节。

(二)细心记录珍贵的声音

稍纵即逝是声音的特点,同时也是广播的声音魅力。主持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直播只能力求完美,不可能真正完美,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遗憾,我们只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广播每天不停地输送着声音,珍贵的声音是其中的珍品。这当中,有伟人的高山仰止,有艺术大师的余音绕梁,有世界文化遗产的金石丝竹……这些声音成为浩瀚声海中的明珠,令广播人孜孜不倦地追求。

2014年,笔者深入“女书”的发源地湖南江永,采访了被称为“史书不载,方志不述”的语言化石——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录制了一批珍贵的“女书”唱诵,包括80岁的国家级“女书”传承人何静华非常珍贵的现场唱诵。

“女书”因为口口相传,传女不传男,有着“人死书焚”的习俗,使得“女书”能保留至今尤显珍贵,甚至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居然搜索不到“女书”的声音资料。

当笔者获得一张“女书”传人胡欣录制的“女书”歌曲时,立即被那清纯干净的唱诵所倾倒,这么珍贵的声音瑰宝岂可藏在深闺?为了取得一手的珍贵素材,笔者一边联络清华大学的“女书”研究专家、历史学博士赵丽明教授,一边策划在江永的采访。

最终等到“女书”传承班毕业典礼的当天,按照准备好的方案,采录了毕业典礼上的现场唱诵、童声朗诵、童声唱诵、多个“女书”传人的独唱和合唱,以及由近60岁的胡美月演唱的最早的“女书”歌曲、何静华演唱的自己创作的“女书”歌曲,每一个细节都记录着不可再生的“女书”声音。

“女书”申报人类口述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播作品《潇水神曲,“女书”传奇》也算为这颗沧海遗珠的再次发光奉献了绵薄之力。

(三)精心记录真实的声音

一直以来,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就是广播的生命。从过去的有声读报,到今天的新闻现场全方位直播,无不是真实的呈现,广播有着即时、准确而真实可信的特质。

2015年的作品《太行浩气,清漳柔情》荣获广东省广播影视奖广播专题奖一等奖。该作品以抗日名将左权将军在抗日战场上写给妻子和母亲的13封家书为主线,穿插了左权唯一的女儿、现年75岁的左太北的讲述及朗诵,还有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抗战亲历者、党史研究专家等的采访,配衬《太行山上》《左权之歌》等音乐,立体展现了左权将军的铁骨柔情,家国情怀,整部作品感人至深。

笔者深入走访了太行山根据地砖壁、麻田、十字岭等地,在北京辗转找到左太北,录制了几十个小时的采访音频。作品中多处细节催人泪下。左太北在讲述自己前往太行山寻找父亲的足迹时,听到山上的鸟儿叫,仿佛听到了父亲的呼唤,说到这里她泪如雨下,声音也颤抖了,她喃喃念叨着:“爸爸我回来了,您的女儿回来了”。这样真实的感情流露并非笔者所能提前策划的,但是笔者为每一个细节的采访做了大量功课,例如采访前研读了所有关于左权将军的传记,左权在抗日前线所写的13封家书以及左太北所有的文章和回忆录。

细节决定成败,策划、铺排、捕捉声音的每一个细节,方有收获。

(四)潜心制作有表现力的声音

广播的声音魅力让人充满想象。随着音乐、歌声、场景音效、主持人个性化的声音响起,听众眼前和脑海就会出现想象的画面。声音的魅力能充分调动人的感官想象力,让人舒展想象的翅膀,进入美妙的境界。广播的声音想象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一幕幕的想象画面,比真正的“眼见为实”来得更加自由和随心所欲,其感染力是其他的传播途径所无法替代的。

听,是广播的核心。在视频画面上你可以看到“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么广播怎么去表现呢?这只鸟跟那只鸟怎样区别?这就需要捕捉到原声的细节,细节让声音充满画面感及独有的特质。

非洲大草原“隆隆隆”的万马奔腾,使你能跟随声音进入动物大迁徙的磅礴场景;马达加斯加狐猴独有的空谷长鸣如精灵般美妙,一个树木参天的野生动物伊甸园跃然眼前;在湿地公园蹲守录制鹈鹕鸣叫、鹦鹉唱歌,一幅“园柳变鸣禽”的春之图便活灵活现。

2013年广东广播影视奖获广播专题二等奖的作品《马赛马拉动物大迁徙》中,笔者就大量运用了在非洲草原录制的自然界原声,河水激荡、狼嚎狮吼、鸟鸣猿啼、角马奔腾……音效细节仿佛让人看到漫天沙尘裹挟下的迁徙队伍、广袤草原上的群雄角逐,感受到大自然的野蛮生长和血脉偾张,声音让想象展开翅膀,细节让想象飞得更远。

三、结语

高科技的手段讓广播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运用各种声音效果,以达到最佳的场景呈现。但是具有特制的优质声音、独一无二的原声再现,真实的情感流露之声,可以获得直指人心的吸引力,瞬间唤起回忆,使人发出强烈共鸣。声音是广播的魅力之源,真实是声音的生命之本,细节成就极致的声音。广播人仍然在坚守,用心做好细节,用极致声音成就魅力广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舒鹏: 《以声叙事——〈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带来的启示》,《中国广播》,2017年第1期。

2.李亚虹、吴至超、张文星:《把声音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传统广播客户端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广播》,2017年第1期。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

(本文编辑:林玉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声音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声音在动态图形中的应用
浅谈广播五要、五不要
网上广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