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水紫陶对当地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

2017-09-30陈春芬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紫陶建水文化

陈春芬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文化视点】

建水紫陶对当地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

陈春芬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建水紫陶这一民族民间工艺品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蓬勃生机。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紫陶文化对建水当地社会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从业主体带来了社会声望和经济利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带动了建水当地经济的发展,增进了紫陶文化的内外交流与传播。

紫陶;经济;文化;影响

紫陶是建水民族民间的特色工艺产品。资料表明建水地区自元朝时期就开始制作陶器,发展至今,制陶人对泥料、工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汲取儒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用于紫陶创作,使其精神内涵不断得到提升。清末,制陶人创烧出了集书法、绘画、雕刻烧制与磨光工艺于一身的紫陶,后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陶工艺不断提升,在现代社会显现出旺盛的生机,并呈现产业化发展趋势,对当地人民及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紫陶对紫陶从业群体的影响

(一)紫陶为制作主体带来了社会声望和经济收益

1.名家大师

政府的支持、民间组织的推动及市场的需求,造就了一批紫陶知名人物。如陈绍康荣获“民间工艺师美术师”荣誉称号,袁应德获“中华传统工艺大师”荣誉称号,马成林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谭知凡、谢恒、向炳成、田波等人获得“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们受邀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进行紫陶技艺展示或教学,传承紫陶文化。荣誉称号给他们带来了社会声望和更多的经济利益,使得他们更易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收益[1],获得了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创作。同时,他们的作品也多次参展并获奖,出自其手的紫陶器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了收藏家的新宠。此外,较高的社会声望又反过来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使他们视野更宽,格局更大,对紫陶的传承与发展也有了更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培养传承人的重任。

2.技术能手

行业群体中,大家、名家毕竟只是少数。在紫陶业的发展中,有不少人因长期制作建水紫陶,逐渐成为了某方面的技术能手,比如拉坯大师,绘画大师、装饰能手等。由于技术精湛、技艺娴熟,这些技术能手在工作中获得的报酬明显高于同种工艺的普通技术人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也使他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3.普通制陶工

紫陶的刻填装饰、修坯、拼接、磨光等工序需要较多的普通制陶工人来完成,他们是制陶的重要力量。紫陶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本地民众不必为生计远赴他乡,他们可以在农闲时或劳作之余进行紫陶生产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

(二)紫陶为销售群体带来了经济收益

紫陶工艺产品随着技艺的发展,吸引了民众的关注,在市场上呈现出良好的销售趋势。且现在的紫陶销售方式突破了坐等顾客上门的传统的销售方式,可在网络平台上宣传售卖,拓展了销售渠道。这不仅节省了销售群体的精力和体力,还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二、紫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紫陶在物质层面以环保实用性及观赏性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空气污染,自然资源被破坏,食品用品安全的问题日益严重,健康成为了人民大众关心的首要问题。紫陶泥料天然,采用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不施釉,无毒无害,用后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人们对安全环保的要求。

紫陶外形古朴典雅,实用性及艺术观赏性得到了较高的评价。比如热销的紫陶壶,透气性好,茶具气孔细微,泡茶效果佳,而且紫陶壶经过长期的把捏和茶水的滋养,壶的表面会形成一层包浆,质感如玉般温润,更加具有光泽并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会给人带来美的观感和愉悦感受。这些都吸引着人们,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用具习惯,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使用紫陶。

(二)紫陶在精神层面满足着现代人的个性审美及情感回归需求

从精神层面来看,从自然农耕发展到现代化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们有回归自然,亲近泥土之情,陶的主要原料是泥土,陶泥就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种亲近泥土的机会。

陶器制作是以双手为主要工具,通过对泥土的把捏和塑造,记录或刻画生活中关注的事件或人物,其中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因而紫陶器成为了人们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的载体。同时,紫陶产品外在的形式表现和装饰内涵也传达着制作者的某种精神、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显示出独特性和异质美,而在大工业生产背景下,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同质化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使用者个性需求和情感的表达。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手工制作的紫陶器满足了当代人的个性追求和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

三、紫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紫陶产业逐渐壮大,推动了建水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紫陶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劳动力需求,紫陶企业、个体和从业人员迅速增加,为建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建水县“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水县“十二五”规划》中将紫陶确定为建水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云南日报《建水紫陶显山露水》中报道,2004年,紫陶年产值不足200万元,到2011年底已接近1亿元。红河州旅游局网站报道,截至2012年底,建水县有生产经营紫陶的公司36家,个体工商户211户,从业人员超过5 000人,紫陶产业的总产值达2.5亿元。建水县政府2016年度的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紫陶文化创意园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登记注册紫陶企业和个体户533户,紫陶产业产值达9亿元,“火宝”“贝山”“陶茶居”等成为云南省著名的商标。建水县将紫陶看作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积极推进紫陶产业的建设和发展。2013年至今,政府及相关部门投资建设紫陶创意产业园区,打造紫陶文化主题街区,推进碗窑村龙窑生态城建设,建设紫陶产学研基地等,这些项目为紫陶的生产制作、销售交易,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同时建水县有关部门还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和建设,积极开展紫陶创意文化及碗窑村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吸引外来资本,这些项目和工程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发展,紫陶产业正在成为建水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二)紫陶产业带动了建水旅游、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水是地处西南边陲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制陶历史悠久,这里的孔庙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的孔庙,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前来观光。在全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大背景下,建水县也在深入挖掘开发旅游资源,提出要以紫陶文化为核心,把紫陶制作工艺、传统制陶技法、文化交流、陶吧体验都纳入旅游范畴,并与景点环境、乡村村落建设相结合,形成建水独特的体验式旅游特色。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暨建水紫陶文化旅游节的开展提高了建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紫陶文化旅游节中,碗窑村的古窑址观光,五显庙老龙窑公祭仪式、紫陶文化展、近现代建水紫陶名家作品展、建水紫陶与普洱茶的主题茶会等活动,促进了制陶艺人创作技艺的交流,丰富了以紫陶为主题的旅游内涵,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了解紫陶文化,体验紫陶制作的乐趣。紫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形成了双方合作互利的局面,推动了建水当地交通、餐饮、酒店等相关旅游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

四、紫陶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影响

从人类学的文化传播观点来看,文化的传播形式有两种,一是自然传播,二是有意识有计划的传播。商贸就是有意识传播文化的形式,建水紫陶在销往全国及海内外的过程中,建水的本土文化及民族文化也传播到了其他地方,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一)紫陶的发展对内强化了文化的探索

民族文化脉络是指民族文化文明演化的历史进程,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精髓及历史渊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但民族文化的脉络是需要将物质作为载体去记忆的。[2]紫陶的文化积淀深厚,与其他陶瓷一样,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陶器不同时代的造型、装饰、图案和烧制技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着时代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清晰地展示了建水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高引发了人们对陶器文化内涵的深入探讨和关注。

首先,探索紫陶文化的意识加强。制陶主体对文化的探索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不再简单地追求模仿传统和经典样式,而是深入思考其具有的文化内涵,更注重器与型、器与义、型与义的切合与结合,对建水历史文化、民情风俗、人文情怀、传统文化和思想、价值观等研究更加深入。销售群体也在积极加强对文化的深入学习,基于紫陶文化并结合时代需求,探索以文化为核心开展紫陶销售工作。

其次,汲取新的创作元素,丰富了民族文化。紫陶上的装饰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花鸟、瓜果等,有的配以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和正、草、隶、篆等不同的书法体,达到了诗书画的有机结合。[3]制陶艺人热爱生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新的创作元素,尝试以藤条纹、火镰纹、羊角纹、几何纹、民族图腾、青铜文化、秦汉文化,以及红河地区哈尼梯田、梯田云海等独特的自然风光为参照装饰陶器,突出了紫陶器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探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和地方特色的融合,凸显了地域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紫陶的发展对外扩大了文化交流

建水紫陶以其特有的文化特色,为加速建水与各地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舞台。近些年,建水陶器被作为礼品送给中外宾客,成为了增进国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2014年,建水紫陶与中国最大的在线创意服务网站猪八戒网合作,举办建水紫陶传家宝设计大赛,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建水紫陶设计稿,吸引了大批设计人士踊跃参与,为紫陶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2015年,建水紫陶走出国门,参加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法国文化周交流活动,向外国民众展示了紫陶的魅力。2015年,建水举办第十一届建水孔子文化节暨首届紫陶文化旅游节,搭建了紫陶展示平台,营造“中国紫陶之都”文化氛围。目前,建水紫陶历史文化脉络梳理和紫陶博物馆申报的前期工作正在稳步开展,为紫陶的对外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开拓了对外交流的渠道。

总之,建水紫陶是建水人民传承发展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物化载体,它带动了建水经济的发展,对建水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王丽.剪纸流变与乡土社会文化表述--对蔚县纸艺饰品的考察[D].天津:南开大学,2003.

[2]黄霞.浅析坭兴陶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2,(2):53-57.

[3]李朝春.云南建水窑陶瓷[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392.

【责任编辑:王崇】

汉 千秋万岁

G124;F426.71

A

1673-7725(2017)09-0012-04

2017-07-05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建水紫陶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ZZX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春芬(1979-),女,云南昆明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学研究。

猜你喜欢

紫陶建水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谁远谁近?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建水紫陶·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