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化”视角下的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7-09-29汤原力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闽东畲族产业化

汤原力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式多为由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展览,但是这种“圈养式”的保护使得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只见投入不见输出,并且这种保护之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僵化、缺乏活力。而如果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的保护,则可以达到一边保护一边有产业收益,同时,可以帮助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以闽东地区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闽东畲族小说歌、民歌、武术、舞蹈、杂技、风俗仪式、歌会、医药、工艺品、服饰、食物制作等都具有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

一、非物质遗产“产业化”保护的概念

近年来,在我国,对各个地域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各地政府也在积极主导,不断推动各个地方的非遗申报,但是在申报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一些后续的困扰也随之而来,最主要的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理并且申报,但是申报之后部分非遗遗产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与没落,没有真正重新获得活力。政府每年投入人力、金钱进行整理、保护、展览,但是这种“圈养式”的保护使得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只见投入不见输出,并且出现传承依旧困难的情况。许多专家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能是一种僵化死板的保护,应该是一种“活态传承”,国家确定的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但是目前来看,如何合理地利用,以到达更有利的传承与发展,确实面临难题。

在走访与调研当中,我们发现目前的许多针对非遗的保护都是属于政府出资,组织学习、组织演出、组织展览,在资金支持下培养传承人等等。但是现实是这些传承各种技艺的传承人在当今社会中找不到价值和出路,他们的传承只能是被动的传承。而实际上,使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真正长久地留存在我们不断发展的当代文化当中的,是一种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需求、经济需求和人文需求。如若不然,“圈养式”、“展览式”的保护只能是僵化的。那么,如何挖掘这种需求,并且合理利用,使其投入到社会经济运作当中就成为学者们讨论的话题。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也就是要用“产业化”的理念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这个概念里面,首先是“产业”一词的凸显,原本的产业一词仅仅指国民经济的各种生产部门,但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产业的概念扩大到了提供物质产品或者流通手段又或者服务劳动等的企业、组织。由此看来,“产业化”这一概念有其鲜明的经济学色彩。具体来说,“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把某些过去私相授受、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变成一个完完全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并达到相当规模、规格统一、资源整合、产生利润的过程。在产业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潜在经济价值。”在产业化的概念下,我们重视的是市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走访考察中,以本論文中关注的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案例来看,以畲族传统服装制作、纺织为例,近年来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原因就是市场的萎缩。村干部用依旧沿用传统的观念来保护这项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方案是由政府出资补贴,找人来学习这项技艺,以保护传承。但是如果这项技艺依旧没有市场,那么一方面政府出资补贴进行的学习的传承人积极性不高,另外一方面,这样的补贴学习,不是真正有活力的传承,只能是一时的延续与保护。所以,真正地重视市场,激活机场,才会是这些产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发展的保障。

总之,从产业化的角度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实是在几个方面转变观念:第一,从过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为一种消耗社会资源的消费性文化事业到现在把它视为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第二,从过去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仅仅是政府转变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多元,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投资相关产业,使得非遗保护的资金来源多元化;第三,从过去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只注重维持与展示,转变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注重社会的需求,在真正的社会需求下不断创新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的概念核心是:“运用现代产业发展机制和管理方式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由消费型、封闭型、福利型向生产型、开放型、效益型转变,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关注社会需求、有较高投资效益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

二、产业化视角下的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

(一)闽东畲族小说歌、民歌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分析

总体上此两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口头语言文学类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来看,许多学者对此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点不一,有些认为此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经营性遗产,主要是从它本身的文学性与地域性来认识的。但是,如果突出此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性,可以与节庆旅游与体验旅游相结合。从畲族小说歌、畲族民歌自身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两者都有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特点,也就是在与汉文化不断融合,同时与当代社会发展不断跟随,这种有生命力的动态发展说明了其自身具有的活力。在我们产业化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吸收畲族小说歌、民歌本身所具有的这种生命力,将其延续下去,也就是可以继续发展表现当今社会的民歌题材,也可以适当考虑市场化的表演形式,畲语版与汉语版同时表演,加入现代舞台声光电的辅助技术,研发打造类似《印象西湖》《印象刘三姐》等印象系列表演,打造《畲乡印象》等等。但是,要注意如何在市场表演与传统原汁原味保留之间做好平衡工作。

(二)闽东畲族武术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分析

此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具有多种开发的可能性,第一,表演开发。因为畲族盘柴槌棍术有长棍、短棍等形式,在进行操作时力量感、节奏较强,如果进行武术表演编排会呈现比较不错的效果。表演开发上可以选择融合在大型综合表演里面,也可以放一些旅游项目中单独出来演出。第二,健体养生开发。畲族武术注重力量与运气,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好处,在这个方面的开发可以与畲族医药结合,打造整体的畲族养生健体概念,让全国更多人了解到畲族的武术魅力。第三,文化推广开发。闽东畲族武术作为畲族武术的分支,可以与全国畲族的武术进行交流融合,之后可以打造品牌,在武术养生健体领域形成影响力,同时与其他武术流派形成交流,让更多的人来学习。endprint

(三)闽东畲族舞蹈、杂技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分析

闽东畲族的闽东畲族舞蹈、杂技在形式上属于艺术表演类型,它具备了表演场域的美感、“语言动作的流程的程序美,原始朴素美,未知神秘美”。该类型的产业化开发可以有以下的几方面思路:首先是继续结合现有的“三月三”、“九月九”等畲族民间节日进行表演;第二是可以尝试多“走出去”进行表演,在多种平台上进行表演宣传,不仅仅局限于在畲乡本地,扩大该表演的影响力;第三是结合体验式旅游,因为闽东畲族舞蹈、杂技包涵的多种文化内涵,在作为旅游当中的表演项目可以增加旅游的文化深度,同时,类似“下火海”这样的简单项目,可以让游客试着体验一番,增加乐趣,也让体验感更强。

(四)闽东畲族风俗仪式、歌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分析

闽东畲族风俗仪式、歌会都是带有非常强烈的民俗特色的,作为畲族人家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展现出来的少数民族特色很吸引人,像这种类型的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思路有节俗旅游、村寨文化旅游等。就节俗旅游来说,举办活动多样、丰富多彩的节俗旅游能够立体化地展现闽东畲族的风俗生活,在旅游产业中,这种整合性较强的旅游项目能给游客带来较好的旅游体验。在这个产业化项目里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地域的民俗、节俗旅游发展经验,将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完善地更好,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而村寨旅游要想办好,正好也需要风俗仪式的加入。目前旅游市场的周边游与短途游成为填补长假大型出游活动的市场空白的重要部分,而到畲族村寨体验一两日的周边游可以有更大的发展。游客在进行村寨体验时需要感受畲族风俗风情,模拟演绎畲族婚俗、敬茶习俗、对歌、盘歌活动等都是非常好的体验项目。

(五)闽东畲族医药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分析

闽东畲族医药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弱,外部依赖性强;效益差,产业化程度低。”闽东畲族医药的产业化思路大致是借鉴其他各地方医药品牌的宣传方式,打响畲医畲药品牌。近几年来,地方性的绿色医药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例如藏医藏药的热门与品牌树立就很有启发。我们可以将畲医畲药当中行之有效的药方针对性地进行开发,例如福安西部畲村的一位畲医王建,他发明的“祛痹健身胶囊”、“一贴灵风湿膏”等获得国家专利与福建省创新金奖。推出重点品牌药物以及重点品牌的畲医人物,逐扩大立畲族医药的影响力,树立畲药品牌。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广泛宣传,将畲族医药当中富有地方特色的部分分离出来,形成畲医畲药的特色印象,在全國的各个地方医药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这样才能在医药市场立足。

(六)闽东畲族工艺品、服饰、食物制作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分析

这两项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可以说是具有先天优势,这一项目中的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由珍华堂、盈盛号的银器制作与畲族传统服饰、斗笠与乌米饭制作,目前已经建立了产业化的市场经营。而畲族乌米饭制作与斗笠制作、畲族传统服饰制作目前都还处于产业化初期的过程中,针对它们二者的产业化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可以在村寨旅游与体验旅游的过程中作为推广项目进行产业化参与,另一种思路可以是将这些具有畲族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作产品进行单独售卖,建议可以采用互联网加的思维,同时加入农村电商的营销思路整合,将产品进行合理设计后售卖。除了可以售卖已经产业化较好的畲族手工艺制品,银器制品,还可以售卖畲族乌米饭,畲族乌米饭售卖可以借鉴浙江嘉兴“五芳斋”品牌通过互联网电商卖粽子的思路,利用现代食品加工工艺来进行密封真空包装,研发多种口味与包装形式,打造特有品牌售卖。

“市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与传播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独立地存在,它必须依附于某个特定的载体方能显示、传播、储存与传承。”在现代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市场作为载体,闽东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一样,产业化的思路必将推动非遗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闽东畲族产业化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畲族三月三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畲族民歌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