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17-09-29汤朝蔚王金叶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喀斯特精准旅游

汤朝蔚+王金叶

“十三五”期间实施的旅游精准扶贫方略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利用“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来推动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广西喀斯特地区作为精准扶贫重点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资金与技术,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以及贫困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南村南昌屯综合现状与旅游扶贫规划,研究喀斯特地区传统村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规划方法与思路,以期对其他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有参考作用。

引言

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属于西南喀斯特。截止2016 年,全区有国家级重点贫困县28个,石漠化片区贫困县35个,自治区级贫困县21个,占县级行政单位的77%。贫困人口452万,占总人口的9.3%。贫困区域广,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多样,导致扶贫难度大。区政府在“十三五”扶贫攻坚新阶段,积极响应中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结合近年来区内乡村旅游发展良好的劲头,启动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扶贫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脱贫攻坚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特色结合多民族聚居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精准扶贫与旅游强区建设。

一、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贫困起因及扶贫现状

(一)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贫困起因

由于交通不便,耕作土地零散,石山开发利用难度大,许多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和生活,身体残疾或年老体弱的留守村民继续以农为生。对文化水平的重视不断提高的村民都会竭其所能地培养后代完成高学历的学业,因学致贫成为了致贫主要原因之一。缺少资金与项目,加上村庄人口流失严重,村民很难倚靠自身的条件完成脱贫的目标。

(二)广西喀斯特地区扶贫现状

广西喀斯特石山片区贫困县土地面积共8.95万km2,占广西全区总面积的37.8%,贫困人口达300万,占广西贫困人口的67%。石山片区贫困区域占广,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脱贫的意愿最为强烈,区域发展矛盾最为突出。近年来,政府与社会扶贫组织帮扶贫困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教育扶贫、医疗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有特色旅游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喀斯特地区贫困村通过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发展乡村农业休闲旅游。但由于管理体制存在的漏洞,也出现某些村干部利用职权之便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

二、广西喀斯特地区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耦合

(一)乡村旅游扶贫的内涵及要求

1.乡村旅游扶贫的内涵

最早于1999年由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PPT(Pro-poor tourism)概念。国内学者李会琴研究国外PPT 框架是以贫穷现状和贫困人口为核心,关注贫困地区旅游地及其旅游实践发展,保证其满足贫困人口需求和收益。丁焕峰认为旅游扶贫指通过开发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创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完成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而郭清霞阐述了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区别在于两者的主导者以及目标不一致。旅游扶贫主导者是政府,而旅游扶贫直接受益者是农民,是要实现农民的最大化收益。综上认为乡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背景下促进乡村经济建设的有效措施,以乡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依托良好自然与文化资源,创新旅游项目开发,使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致富同步进行,激活乡村经济生命力的一种“造血式”的旅游扶贫模式。

2.广西乡村旅游扶贫的要求

计划到2020年,全区旅游脱贫人口完成80万人以上,扶持550个贫困村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目标。“十三五”期间,重点旅游扶贫喀斯特片区首先完善水利、电力、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其次因地制宜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宣传地方民族风俗,开展地区特征鲜明的節庆活动,保护开发贫困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景村共建”模式打造广西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推进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的创建。

(二)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的SWOT

1.优势

广西喀斯特地区拥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少数民族人口也以居住在喀斯特地区居多。他们在民族建筑、手工艺、服饰、民俗节庆等方面展现了丰富的文化特色。优良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资源为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劣势

耕地破碎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使喀斯特地区陷入良好资源出不来,外来资本难以进入的窘境;缺少资金与项目致贫的村民占比最大,受教育水平低,缺乏项目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因年老残疾与患重疾致贫的村民,对脱贫缺少信心和动力,脱贫难度大。此外,人口严重流失带来的地域文化消亡在无形中也给旅游精准扶贫带来冲击。

3.机遇

政府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村民可通过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推广乡村旅游品牌与项目。通过深度挖掘农业非传统功能,开展休闲农业观光与民俗文化体验的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旅游模式,为村民提供就业的机会。

4.挑战

在扶贫过程中,如何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找准旅游发展方向,完善旅游扶贫规划框架,让村民得到参与又能获得收益,实现阶段性旅游扶贫指标是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最大的挑战。

(三)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

1.挖掘资源特色,找准旅游发展定位

要深度挖掘具备良好旅游开发条件贫困村的资源特色,找准旅游开发的着力点,在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下引导村民将特色资源转化成特色产品,提高就地转化旅游资源的效率,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endprint

2.创新旅游项目,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以乡村休闲旅游及农耕文化体验为主,宣传地域特色风俗节庆,针对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创新旅游项目,增设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吃、住、行、游、购、娱”之外的“商、学、养、教”等功能。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平台,宣传乡村旅游品牌。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优化扶贫格局,同步规划建设步伐

根据贫困村资源与发展条件,按照村落区位划分重点旅游扶贫片区,确定扶贫乡村的类型与配套项目,以村带动片区的旅游发展。编制旅游规划要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整治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乡村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建设。

三、广西环江中南村南昌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策略

(一)贫困起因与扶贫条件分析

1.贫困起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桂黔接壤地区片区。中南村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耕地面积有限,农业传统功能仍占主导地位。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占人口30%,劳动力流失严重,其他30%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缺少资金与相关技能。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尚未形成有效的扶贫带动产业。

2.扶贫条件

(1)现状概况

中南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县下南乡南部,由一条呈东西走向乡道贯通村落。南昌屯为中南村下辖自然村,四面群山环抱,北部开阔平原种植水稻。水系环绕,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作为毛南族发源地,南昌屯对毛南族风俗习惯、服饰、建筑、节庆活动等有所传承。

(2)旅游资源分类(表1所示)

(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全村基本通水通电,电力电讯设施也已敷设完成,而除了一条村道贯穿村落之外,其他道路路面条件都较差,特别是内部道路狭窄,通达性不佳。道路标识系统不完善。

(4)社会经济条件

中南村南昌屯有92户居民,总人数380人,总劳动力135人,外出从业人员112人,目前有耕地面积280亩,林地面积100亩,留守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单一,以种养为主,规模小,收入低。

(二)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战略定位

1.乡村旅游目标定位

综合南昌屯的资源特色,旅游发展定位是“传统村寨型”村落,依托田园风光与传统民族特色,宣传以民俗节庆、传统美食、手工艺为主的毛南族文化,将南昌屯打造成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广西特色旅游名村。

2.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定位

以政府财政为基础,由南昌屯旅游发展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对南昌屯旅游发展进行总体规划与旅游项目的开发,招聘培训当地人参与景区管理,运营精品农家乐,定期举行风情民俗活动,研发特色旅游产品,与旅行社合作吸引游客游览;村委选拔农户成立南昌屯村民旅游发展协会。负责民居修缮,提供导游服务、维护环境卫生。

(三)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1.功能分区

依据中南村南昌屯民俗文化资源与农业资源现状,结合旅游目标市场需求,划分三个主要功能区:毛南文化体验区,田园观光休闲区,综合服务接待区。

2.场地空间组织

(1)毛南文化体验区

依托现有村庄主体建筑区块,作为展示毛南文化、节庆习俗的主要功能区。可适当新建毛南民族博物馆,改建毛南手工坊、美食农家乐及特色民宿,让游客通过科普游览,品味体验的方式了解毛南民族文化。

(2)田园观光休闲区

以大面积稻田作为分区主体,宣传传统农耕文明,丰富农田特色景观,开设农耕体验类项目,增设农具展览馆,举办水稻耕作,蔬果采摘等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利用艺术稻田模式丰富现状单一的稻田景观。

(3)综合服务接待区

在村庄易进入且面积适宜的开阔地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集散、休息、问询、饮食、住宿、停车等服务。配套旅游厕所与停车场,增設相关的休闲设施,满足村民及游客休憩、集散需求。

(四)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旅游产品与项目设置

1.依托南昌屯毛南族特色资源,开发毛南文化体验类产品

举办分龙节、放鸟飞等特色民俗活动打造毛南民俗节庆体验类产品,将菜牛、土鸭、籼米与当地特有的“三酸”美食结合打造传统毛南传统美食体验产品,利用毛南族雕刻与编织的特色手工艺打造毛南族特色手工艺制作产品。增加项目的时效性和延续性,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增强文化的吸引力。项目设置:毛南博物馆、毛南广场、毛南人家农家乐、毛南工坊、毛南特色民宿。

2.利用村庄农田自然资源,开发田园观光休闲类产品

合理利用现有的稻田景观,展示村庄农耕文化,在农田中建设农具展示博物馆,DIY南瓜屋,既作为景观小品又能提高游客参与性。适当的调整种植结构种植彩色水稻,结合稻草捆扎等技术,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稻田景观,提高农业资源品质。项目设置:艺术稻田、稻田DIY南瓜屋、南瓜采摘。

(五)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道路交通,旅游标识系统等。游客中心应建设在靠近村口的宽阔区域,具有一定可识别性,提供旅游信息展示、问询、售票、投诉、求助等服务。建筑风格应从材质、颜色、体量上与村庄协调,可选取当地石材、木材,采用成毛南族干栏式建筑类型,体现毛南族民族特色。生态停车场与旅游厕所在平面布局上应与游客中心形成相互联系,保证游客流线的顺畅,规划面积结合南昌屯游客承载容量与《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和《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相关规范设置。道路交通设施在现状交通条件的基础上,依照地形特征、基底条件完善内外部的道路系统结构与宽度,保证交通的通达性。旅游标识系统依托道路系统设置多级方位点,布置具有指向性,解说性的多级标识牌,涉水等危险区域还应设置警示标识牌。endprint

2.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环保环卫与综合防灾。目前南昌屯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环保环卫已基本完善,主要以满足旅游开发公共服务设施标准规划。给水工程可利用高位水池引用山泉水作为水源储备,排水工程施行雨污分流制,改建农家乐与民宿的建筑可适当改造内部管线规格以满足使用需求。村庄整体需完善照明设施,以低杆路灯布设于主要车行道路,景观灯、特色照明灯布设于村屯内部。间隔适当距离增设垃圾箱,保证南昌屯亮化整洁。此外,村委协同其他部门组织成立村内的执行监督小组定期进行检查与相关教育知识宣传,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防洪规划 、消防规划、森林防火规划,安全为本。

(六)精准扶贫乡村旅游运营管理及保障

1.组织运营管理

以政府、旅游發展公司、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通过定点帮扶保障机制、企业土地承包入股分红,吸引社会组织结对帮扶等形式增加农民收益。公司与协会设立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发布旅游安全预警信号,定期组织进行治安、防汛、火情系统演练。协会组织拆除南昌屯废弃建筑,清理公共空间垃圾杂物,适当增加庭院绿化与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美化村庄环境。集中处理垃圾,避免污染环境。

2.实施保障

成立南昌屯旅游扶贫开发与建设领导小组,协同各个部门逐步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推进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与资金支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条例保障规划的实施,加强游客舆情管理工作,做好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加强扶贫统计和贫困监测,建立乡村旅游目标考核制度。将中南村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带动就业人数、脱贫户数、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与文化保护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

四、结论与讨论

广西喀斯特地区贫困乡村基础条件落后,生态敏感脆弱,扶贫难度大。因此在政府主导下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规划首先分析乡村贫困现状与成因,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确定乡村脱贫致富与旅游开发结合的发展方向,采取适当的扶贫发展模式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支撑骨架,通过因地制宜的旅游规划为其补充血肉。环江县中南村南昌屯作为典型的“传统村寨型”乡村,研究其农业资源和民族文化特色融合发展模式,为其他传统村寨规划提供参考。此外笔者发现,近年来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以乡村扶贫模式与路径的研究居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研究大多停留在规划布局上,并未将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主体转换到村民身上。与此同时,对于乡村旅游扶贫效益评估研究也较少,表明今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绩效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喀斯特精准旅游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