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7-09-29赵青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金华旅游文化

赵青

金华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对形成区域经济网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金华乡村旅游在环境布置、配套设施、文化挖掘、管理服务及旅游商品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创新经营模式,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完善配套建设,促进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从而丰富游客的体验层次,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金华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据新华社消息,2017年2月5日发布的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金华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独具特色,具备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金华乡村旅游,对加快产业的转化升级,构建区域经济网络,形成大金华经济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金华具备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由于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原因,金华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金华的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一)特色农业为主的田园风光类

基于金华地区地理特点、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渊源,金华的农耕文化悠久深厚,经过长期的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农产品特色产业,金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这些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已经具有了一定知名度,甚至成为一个地方的代名词。知名水果有兰溪马涧的杨梅、金东源东乡的白桃、江东的草莓、塘雅的葡萄等;知名花卉苗木有赤松的佛手、澧浦的苗木、罗店的茶花、雅畈的杜鹃、郭洞的宣莲等;还有汤溪李子园的奶牛、石门农场的茶业等为大多数人喜爱,美名远播。

(二)特色文化为主的古村落类

金华的古村落资源丰富,这些古村落具不同的名人轶事、建筑风格、生态理念、文化风情,是历史给金华的宝贵财富,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盘点金华市的中国最美乡村,含金华下辖各县(市、区),共有24个分别被列入第一批至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它们分别是:金华市本部2个,分别为汤溪镇寺平村、傅村镇山头下村;兰溪8个,分别为诸葛村、姚村村,坦村、长乐村、芝堰村、社峰村、渡渎村和虹霓山村;武义4个,分别为山下鲍村、郭洞村、俞源村和华塘村;磐安4个,分别为管头村、梓誉村、榉溪村和横路村;浦江3个,分别为嵩溪村、新光村和郑宅镇区;东阳2个,为蔡宅村和大爽村;永康的后吴村。

(三)特色饮食度假为主的休闲类

依据城市郊区的地理优势,保留了自然风景的原貌,依托城市大市场,借助于与城市景观迥异的田园、村落,通过采摘、捕钓、品尝等活动吸引城市居民发展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如;安地镇的小同村、罗店镇鹿田村、源东乡丁阳岭村、多湖街道永红村、澧浦镇口溪坑村、前仓镇塘头村、唐先镇石桥头村、阳江镇天山村、画水镇洪塘村、杭坪镇杭坪村等等。

二、金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布置同质化

近年来,一些乡镇急于发展乡村旅游,没有认真分析本土的资源优势,也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规划,单凭一股热情,一哄而上,新建一批批的亭台楼阁,挂满一串串的红色灯笼,绘满一幅幅的拙劣墙画,乡村小道被浇成了水泥路面,菜田田垄被铺成了停车场,喧闹的商业氛围吞噬了宁静的乡野气息,雷同的环境布置掩盖了乡村旅游的本色。游客单凭一张张旅行照是很难区分来自哪个村落,这样的环境布置,既没有突出特色,又造成同一区域内建设项目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使农村失去了原有的风貌,难以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不利于旅游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配套设施简单化

金华乡村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城郊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由于前期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旅游区指示路牌、道路、洗手间、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简陋或不足,住宿、饮食等设施条件差,难以满足顾客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如:金东区源东乡千亩桃林美不胜收,借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笔者也去观赏了一回,但是一路上主要的交通要道上都没有看到景区的指示路牌,后来凭着当地朋友发来的定位才找到,道路、公厕也没有修好。这么好的自然资源,配套设施跟不上,接待游客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也难以留住游客。

(三)文化挖掘表面化

金华乡村有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历史遗迹、名人故居、传统技艺、风俗习惯、传统曲艺、生产生活形态等。但在乡村旅游开发上,文化挖掘欠深入,没有做足、做透农村文化内涵建设,目前具有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不多,已开发的也基本上停留在简单的参观为主,缺乏体验式和互动式,同时结合当地特有文化的旅游工艺产品、创意产品的开发也未得到很好开发。如果不注意保护,这些原有的特色乡村文化也很有可能逐步被破坏或者消失。

(四)管理服务粗放化

由于地方政府支持有限,农村旅游的景区、农家乐、住宿等基础建设多由村委集体或村民自发建造,缺乏系统规划;同时因为没有专业公司的策划、运作,景区缺乏创意和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业主为是当地村民,未受过专业培训,各自为政,经营简单粗放,还停留在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使得服务水平、服务意识以及服务质量均处于较低层次,形成不了合力,更谈不上形成自身的品牌,缺乏影响力,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五)旅游商品趋同化

由于金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和前期旅游产品挖掘不足,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采摘农产品、自然观光、休闲垂钓、品尝农家菜等项目上,还是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少精神和文化需求方面活动项目的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也多是当地的农产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還有一些旅游产品直接购自义乌小商品城,与当地乡村旅游结合度低,由于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不够,产品单一,种类不全,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真、求趣、求知、求异的需要。缺乏创意的旅游内容和旅游产品,使得很多乡村旅游景点无法带给游客深刻的印象,也就很难产生回头客。endprint

三、金华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统筹规划,促进乡村旅游提升

针对当前金华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不系统,主题不够突出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在宏观上的管理和调控职能,根据乡村旅游景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农业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强化特色、分类打造,科学地设计景区的总布局,打造品牌旅游项目,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比如:金华源东乡不仅有千亩白桃、百亩柑橘等的特色农业,有艾青、施光南等历史文化名人,还有琐园古村落和金兰古道等生态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政府部门应根据源东乡的旅游资源做好相应的发展规划,委托有理念、有水平的团队,结合源东乡的“农旅结合、文旅融合”编制源东乡全域旅游规划,以此来指导推进景区建设各项工作。

(二)强化文化建设,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利用金华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向乡村旅游产品注入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品质提升和产品升级,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

一是积极打造农耕文化。具有特色农产品的乡村应加强品种改良力度,积极引进新品种,注重示范户培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水平。包括源东乡的白桃、柑橘、草莓,兰溪的杨梅、枇杷,永康的柿子,武义的宣莲等,还有罗店的茶花、安地的桂花、雅畈的杜鹃花、赤松的佛手等传统花卉,引导农户参与旅游发展,加快农民转行、富民增收。同时开发体验性的项目,锄地、插秧、灌溉、推车、采摘等,满足当今城市居民由于从小生活在城市,向往“农夫”“山泉”“有点田”的农耕生活。

二是体验传承民俗文化。金华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小邹鲁”、“文物之邦”之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娱乐有斗牛、灯会、十八蝴蝶、舞狮、牡丹灯、磐安龙虎大旗和迎蜡烛、浦江台阁、锣鼓十响班等;民间艺术有婺剧、金华道情、浦江乱弹等;民间美术有浦江剪纸、浦江麦秆贴画、东阳木雕、东阳竹编、永康锡雕等;还有许多民间传说,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亟待挖掘和传承,这种其他地域无法替代的鲜明特色开发成旅游商品或体验,必将给游客带来深刻的文化感悟。

三是开发挖掘名人文化。金华名人辈出,有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历史上的名人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名画手皆奇绝”的五代诗僧和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被日本尊为“篆刻之开祖”的东皋心越禅师,清初戏剧家李渔;近现代的有:国画大师黄宾虹、张书旗、吴茀之、张振铎,新闻学家、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现代思想家、文学家陈望道,文坛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著名诗人潘漠华、艾青,当代摄影大师郎静山,杰出科学家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的功绩、成就,彪炳于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都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给游客以文化大餐,给游客以精神享受。

四是感悟金华家训文化。金华历史上名门众多,留下了许多优良的家训家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成為开篇之作,该专栏刊出第二期《诸葛村:百世传诵〈诫子书〉》,介绍了兰溪诸葛氏家书家规。目前金华婺城何氏三杰家规家训、义乌徐侨家训、磐安大皿羊氏清德家训、东阳木雕家训馆、永康胡氏家风、武义吕氏家风、金东区傅村镇山头下村的沈氏家规等九个专题已陆续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出。在金华,历史沉淀的家规家训精品不胜枚举,这些散落在八婺大地的文化明珠,为待人处世提供镜鉴。

(三)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旅游环境

政府部门应加强经费投入,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垃圾分类、消灭劣五类水等工作,按照国家旅游区相应的标准完善景区基础建设和周边服务配套设施。如:金华源东乡的景区应全面提升重点道路建设,将景点连成一体,道路沿线按照处处有风景进行整治,从而带动全乡整体旅游环境面貌的提升,营造出良好的全域景区氛围。同时景区还要加快旅游接待中心、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讲座或培训等形式提高景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培训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景区导游,为游客提供及时周到的旅游服务。

(四)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金华应大力创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多元化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改革,可参照周边县市探索出政府整体打造基础上的“政企结合”、“企业与农户结合”、“协会与农户结合”等多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实现乡村旅游从遍地开花向规模经营转变,从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从农户投资向企业运作转变,从原始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保障了乡村旅游长远的生机和活力。

(五)促进产业融合,构建旅游产业体系

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将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联动开发生态、农业、文化、工业等旅游产品,形成大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产业的纵横向发展。以农业企业为例,可将农产品资源作为前提,种植特色农产品,游客在进行观光、采摘、品尝的同时,不仅能体验到优质的产品品质,同时也了解到更多的企业文化,这种体验后产生的信任会通过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引发了广告效应,有利于品牌的培育,进而促进当代农产品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华旅游文化
张金华
年味里的“虎文化”
岁朝清供
陈金华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