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OS系统的MOOC学习APP优化策略研究

2017-09-29崔璨王朋娇段婷婷

软件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优化策略

崔璨 王朋娇 段婷婷

摘 要:以现今移动终端工具使用的高普及率和学习者趋向碎片化的泛在学习习惯为背景,从用户视角对国内外6个具有代表性的MOOC学习APP进行评价。参考EduTools网络教学平台分析评价指标与德国MOOC设计质量保障标准(N=205)两个指标,归纳整合了MOOC学习APP评价指标,对MOOC学习APP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并作出评价。以此为参考提出MOOC学习APP的4点优化策略,即整合人机交互界面、优化关联功能兼容性、加强用户间互动交流、增加学习分析可视化,以期为MOOC学习APP的应用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iOS;MOOC;移动学习;APP;优化策略

DOI:10.11907/rjdk.171454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9-0010-04

Abstract:With high penetration of using mobile tools and learners tend to fragmented in ubiquitous learning habit as the background, in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evaluated six representative MOOC learn APP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research refers to two indicators, namely the Old-Edutools CMS features and criteria and the German criteria to assure design quality of MOOCs (N=205), summarized and integrated “the MOOC Learning APPs evaluation standard” to MOOC learning APP for multi-dimensional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this, four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MOOC learning APP is proposed, which integration of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optimization of compatibility function, strengthe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s and addition of the visualization onlearning analysis, in order to making some feasibility proposal for MOOC Learning APPs appl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iOS; MOOC; E-learning; APP; optimization strategy

0 引言

在《關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提出应该以互联网思维研究教育供给侧改革[1]。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教育的出现为中国目前宏观上的教育资源供给疲软状态提供了新机遇。MOOC较之传统网络课程,具有更好的学习细度、互动深度和教学弹性。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1.38亿,其中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9 798万人[2]。学习者接收和传播信息的重心逐渐从PC端转移到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终端上。在此背景下,利用移动终端进行MOOC学习的研究对于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MOOC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课程教学等方面,国外对于MOOC的设计、分析等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研究。相对而言,国内研究更多地集中于课程与MOOC平台建设等,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的MOOC平台学习资源、平台开发技术[3]、应用环境与应用人群、相关理论和模式研究4个方面。目前对于MOOC学习APP的研究,通常只是将MOOC作为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阐述,而很少将移动互联网、MOOC学习融合在一起,进行MOOC学习APP设计方面的研究。因此,相关研究虽有一定成果,但整体功能完备性和成熟度还稍显不足。

1 国内外典型MOOC学习APP对比分析

2012年,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在线教育平台出现,被称为MOOC领军的“三驾马车”[4]。Coursera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MOOC平台,平台上课程数量繁多、门类丰富,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库;edX是由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共同出资组建的非盈利性MOOC组织,其系统源代码开放,课程形式设计更加灵活自由;Udacity是成立时间最早的MOOC平台,其课程以计算机类为主,课程数量虽不多,但制作相对精良。

国内以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平台作为中国MOOC发展的领军者,由中国教育部直属推动。2015年4月,由部分中国高水平大学自愿组建,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好大学在线”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主要向成员单位内部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MOOC课程。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也相继加入了MOOC发展事业中,爱课程网与网易云课堂合作推出“中国大学MOOC”平台,集合了100多所高校的1 600余门课程,是一种典型的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

本研究以典型MOOC平台的移动终端APP为代表,分别将国外edX、Coursera、Udacity和国内的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作为对比分析对象。在即时网速约1.06MB/s的情景环境设定下,基于iOS 10.2.1操作系统的移动手机终端,通过MOOC APP的运行和设计结构评测进行对比分析。endprint

1.1 评价方法

由于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MOOC学习APP的评价标准,因此本研究以EduTools学习管理系统评价分析指标和德国MOOC设计质量保障标准(N=205)为基础,同时结合移动终端和MOOC学习的相关理论和特点,提出了MOOC学习APP的评测指标体系,以便对6种MOOC学习APP样本进行较为有效、客观的评价。

EduTools从用户角度提出学习管理系统的评价分析指标,该指标主要从3个维度进行评价,分别为“学习工具”、“技术特性”、“支持工具”[5]。其中学习者可以直接接触到的板块,即“学习工具”,是本研究的主要测评对象,具体指标如图1所示。

在德国MOOC设计质量保障标准(N=205)中,从“教学”、“技术”两个维度对于MOOC设计上进行了全面评价[6]。第一部分是教学评价标准,分别为教学设计层面和考核层面,下设4个评价指标;第二部分技术评价标准下有“使用者界面”、“视频内容”、“学习与社交工具”及“学习分析”4个二级指标,下设44个评价指标[7]。本研究采用其技术评价标准作为参考,如图2所示。

EduTools学习管理系统评价分析指标与德国MOOC设计质量保障标准(N=205)两个标准各有侧重,同时结合移动终端设计特点,将其相似指标进行提炼。在移动学习和MOOC学习的理论基础上,根据MOOC学习者的需求,提出了MOOC学习APP的评价指标体系,共涉及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1.2 对比分析

依据MOOC学习APP评价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设3个级别进行评测,分别为:优秀(★★★)、良好(★★)、一般(★)。在即时网速约1.06MB/s的情景设定下,基于iOS 10.2.1操作系统的移动手机终端,以国内外的6个典型MOOC学习APP作为研究对象,通过6大APP运行和设计结构的评测进行对比分析。

1.2.1 使用界面层面

所有MOOC学习APP都能流畅地使用各项功能,并且界面简洁美观。国内学堂在线APP框架借鉴了edX开发源代码,因此具有一定相似性;学堂在线推出了“最热课程”、“微专题”、“自助学习”、“知识点”等个性化导视版块。其中“自助学习”更是一次性开放课程的全部章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学习需要学习任意章节的课程视频,并且在整个学习过程没有作业要求和时间限制。但由于自助学习没有相应的讨论工具,未充分体现出MOOC学习的特点;Coursera则专门设计了Recommended板块,根据用户需求向用户提供课程推荐。Coursera为用户划分了5个个人目标:专业发展、全新专业学习、有一定了解的专业学习、教学目标提升、前沿新信息。用户根据兴趣从10大专业方向选择3个领域,APP将根据该选择进行相应的课程推荐,从而增强了MOOC学习APP的个性化功能。

1.2.2 课程学习层面

从整体上而言,Udacity的課程最具有弹性与互动性,Coursera、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类别最多元化,edX和好大学在线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最具挑战性。Coursera、edX、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的用户群主要面向在校学生,而Udacity则更适用于准备提高某项特定技能的用户使用,试图将现实技能、相关教育以及企业需求三者融合,以改变传统学院式的教育现状。

MOOC学习APP为课程中的每小节教学都设立了明确目标。在学习课程页面中,所有APP都不具备视频内容关键词搜索功能,而且只有Udacity有表示进度时间表的功能。在学习过程中,APP为学习者提供课程相关材料下载,以便于学习者进行文字性学习。MOOC学习APP在自动化电子考核功能方面实用性强,但是在同伴互评作业功能方面存在普遍问题。用户不能使用智能终端进行同伴互评作业,只能通过PC端实现。

1.2.3 社会交互层面

MOOC学习APP的社会交互通过内嵌式自带社会工具和外置式社会媒介两种实施方式,内嵌式自带社会工具一般包括论坛区和答疑区两种[8]。大部分MOOC学习APP在论坛功能操作上都稍显笨拙,并且都不具备即时聊天功能,同伴之间无法进行流畅交流。全部的MOOC学习APP都缺失视频会议工具,同时不提供在线参与者列表,也不支持链接社交工具。

中国大学MOOC的论坛模块分为综合讨论区、教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3部分。学习者既可以通过综合讨论区对知识导向进行宏观上的掌握,也可以针对性地对各个知识点细节进行探讨。Coursera将视频播放模块和提问版块进行整合同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实时互动性。Coursera的实时提问模块是其它5种样本APP所不具备的。Udacity提供高度互动的课程,用户可按照自己的节奏上课,并且提供考试环节,以提高证书可信度,但是这些课程需要进行付费学习。

1.2.4 分析反馈层面

6个MOOC学习APP在学习反馈层面上的效果都不理想,在MOOC教学中缺少了重要的教学反馈和学习分析反馈环节。学习者无法通过MOOC学习APP进行学习分析,将影响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内在提升。学习分析工具通过对学习者的课程活动和学习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反思并优化学习过程[8]。MOOC平台能够详细记录学习者信息和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可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线索进行分析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可为教育者与决策者提供宏观调控的数据参考。MOOC学习APP应专门为用户提供学习分析和自我认知工具,同时提高MOOC学习APP的自适应性。

2 MOOC学习APP优化策略

通过以上的MOOC学习APP对比评测可以看出,在APP设计开发方面,Cousera和学堂在线的APP功能模块更完备、设置更人性化。虽然各个MOOC学习APP在开发设计方面侧重不同,但整个MOOC移动端平台的开发仍存在很多普遍性问题未得到解决。同时通过对6种典型MOOC学习APP的使用界面、课程学习、社会交互、分析反馈4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后,针对MOOC学习APP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以下的优化建议:endprint

2.1 整合人机交互界面

人机交互界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成败。在MOOC学习APP的人机交互设计层面上,应使用环境经验和无缝技术空间,针对用户需求进行集合交互。MOOC学习区分于其它学习形式的3大特性分别是实时交互性、个性化、社会性。中国大学MOOC将教学板块和讨论区两者进行集合,以提升学习者协作学习和师生互动的交互体验。

总体讨论区中的答疑部分是对高频问题进行针对性探讨,而课程小结讨论区是进行阶段性的课程问题讨论和解答,两者缺一不可。在APP的概要设计中,将课程总体讨论区和课程小结讨论区关联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增强网络学习环境的交互性,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一个好的APP中的每个可交互元素都应该做到设计合理、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并增强功能性设计,才能带来好的APP交互体验。交互界面应该引导用户进行最简便的操作,弱化或者隐藏不常用操作,突出重要功能。手机MOOC APP可以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进行再优化,将其重要的互动模块和学习模块紧密连接,以充分体现MOOC的互动特性。

2.2 优化关联功能兼容性

中国大学MOOC APP需要在网页端协作下才能进行测验题目预览和提交等操作;学堂在线APP支持选择题形式的习题练习,但不支持思考题、小节等文本资料类型的阅读和作业提交;edX利用手机网页链接进行Handouts(讲义)浏览并且支持选择题提交。

以上的APP文件出现不兼容情况都是因为APP设计不完整,没有全面考虑各种文件格式。移动设备由于其便携性的特性,在运用移动环境进行学习的情况下,应该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件,充分考虑使用者习惯,切实实现随时随地的自由学习方式。手机MOOC学习APP在兼容性上也应有所提高,增加文件解码形式,使各项功能板块都能在移动终端完美运行,提高使用者学习效果。在APP无法实现文件类型兼容的情况下,开发者也可在网页上浏览内容链接,通过HTML等方式进行实现。

2.3 加强用户间互动交流

为增加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9],在公告特定时间进行视频会议(直播),集中解答学习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提问,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同时在视频会议(直播)模块和视频学习模块可以增加在线参与者列表,从而让学习者更方便地找到学习同伴,减少网络学习的孤单感,提高学习者学习动力[10]。

目前的APP可以通过教师答疑区的教师主题贴达到互动效果,但若需要进一步的深入交流,MOOC学习APP应提供内嵌式讨论工具,以便学习者通过实时的、有针对性的对话进行协作性学习。MOOC学习APP也可以将目前火热的“弹幕文化”加入课程学习中,弹幕的出现可以使用戶产生一种“实时互动”的错觉感[11],从而使用户参与度大大提升。弹幕的增加必然会使课程话题性更强,可提高用户兴趣,降低MOOC学习的辍学率。但是必须完善弹幕的管理监管制度,需要开发商加强管理并设置门槛,以便于引导学习者言论正确性。

2.4 增加学习分析可视化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淹没在海量信息和复杂网络之中,陷入浅层次的学习。因此,从MOOC学习APP认知工具的设计上,应该在支持学习者进行视频学习的同时,能够自主地选择、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路径,增强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内化。提供相关的笔记工具或者插件,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MOOC学习APP的学习分析功能,应对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学习表现、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各项学习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反馈,从而提高其学习质量。同时也为教学、课程提供实时反馈,以改善教学流程,优化教学策略。利用大数据方法分析个别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学生提供预测工具,从而进一步推进个性化学习[12]。另外,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育机构丰富教学管理经验,减少辍学率和增加毕业生数[13]。

3 结语

根据归纳整合的MOOC学习APP评价指标,对MOOC学习APP的使用界面、课程学习、社会交互、分析反馈4个层面进行评价分析,提出整合人机交互界面、优化关联功能兼容性、加强用户间互动交流、增加学习分析可视化4点优化策略。本研究对于MOOC学习APP的设计仅提出了一些优化意见,具体设计模型还需要更多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网.民进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EB/OL]. http://news.youth.cn/gn/201602/t20160229_7687366.htm /.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 /.

[3] 杨放春,龙湘明.软件非功能属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3):1-12.

[4] ROBERT MCGUIRE. The best MOOC provider: a review of coursera, udacity and Edx[EB/OL].http://www.skilledup.com/articles/the-best-mooc-provider-a-review-of-coursera-udacity-and-edx/.

[5] 黎家厚,赵怡.课程管理系统(CMS)及其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08(9):64-75.

[6] YOUSEF, AHMED MOHAMED FAHMY CHATTI, MOHAMED AMINE SCHROEDER, et al. What drives a successful MOOC?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riteria to assure design quality of MOOCs[C]. Athens(GR)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14th,2014:44-48.

[7] 刘路,刘志民,罗英姿.欧洲MOOC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3-79.

[8] 史慧珊,郑燕林.MOOC中社会性互动的功能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29-35.

[9] 张艳梅,章宁,涂艳,等.移动环境下学习者在线参与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88-96.

[10] 胡勇.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社会临场感的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69-77.

[11] 李欢.弹幕视频应用于MOOC学习中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8):84-87.

[12] 李鑫.高等教育大数据分析:机遇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6(4):15-19.

[13] 尚睿通教育.当教育遇上大数据,会产生怎样的火花?[EB/OL]. http://mt.sohu.com/20160804/n462641610.shtml/.

[14] 钱冬明,郭玮,管钰琪.从学习工具的发展及应用看e-learning的发展——基于Top10学习工具近五年的排名数据[J].中国电化教育,2012(5):135-139.

[15] 张晶.我国MOOC发展现状及展望[J].软件导刊,2015(1):156-158.

[16] 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17] 吴鑫,卢加元.基于移动互联网的MOOC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7-10.

[18] 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19] 李艳燕,马韶茜,黄荣怀.学习分析技术:服务学习过程设计和优化[J].开放教育研究,2012(5):18-24.

[20] 刘铁柱.国内移动学习平台现状研究[J].软件导刊,2013(4):19-21.

(责任编辑:黄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优化策略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