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神思说”中的形象思维鉴赏

2017-09-29

青年时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玉壶王昌龄亲友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林丽琪

芙蓉楼送辛渐①二首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平明送客楚山孤③。

洛阳亲友如相问④,一片冰心在玉壶⑤。

丹阳城南秋海阴⑥,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注释:

①芙蓉楼:古楼名,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辛渐:王昌龄友人,生平不详。

②吴:古国名,此处泛指镇江一带。

③平明:清晨、早晨;楚:古国名。此处也指镇江一带。镇江一带在古代先属吴后属楚,这里吴楚互文。

④洛阳:地名,今属河南。

⑤冰心:在此比喻诗人为官清明廉洁,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⑥丹阳城: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一、写作背景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而此时的洛阳是唐朝的都城,而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于是作此诗以送别。

二、诗歌解析

这两首诗都是被贬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友人时的离别之作,而前一首诗是拜别友人所作,后一首是在芙蓉楼上与友人饯别所作。前首诗的开始两句通过“寒雨”、“楚山”“平明”、“送客”、“孤”等点明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天气、地点等。诗人在寒雨纷飞的清晨于芙蓉楼上送别友人,景象凄清阴冷,不仅突出送别友人时天气不随人愿,下起了雨,同时也暗合了与故人离别时伤感凄凉的心境以及诗人被贬后郁郁寡欢的低落情绪,而一个“孤”字不仅表达了诗人与故人作别时产生的无限离愁别绪和孤寂,也是诗人在故人离别后将独自面对眼前一切内心烦闷无处诉说的孤独境地;也反映了诗人此时遭贬江宁,有才而得不到唐玄宗重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倍受冷落,从而更深层次地反映诗人内心深沉地孤独、寂寞。

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句诗运用了典故,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且东都洛阳是此时唐朝都城。而诗人在此假借对“友人”的嘱托含蓄而形象地向曾经对他谗言诽谤的同僚高官贵族“亲友”们以及统治阶级们表达自己高洁为官坚持清正廉洁,贞诚不渝的信念和为人坚守不与世俗同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情怀。

这首诗上下一体,意境浑圆,诗人开始引用天气来渲染离别气氛,又以外界寒冷清凉的气氛来映衬诗人此时既被贬又离别内心极度凄凉孤独的心境,一“孤”字正是诗的外景与诗人孤寂悲凉心境的结合点,而在最后通过对洛阳亲友的慰问,嘱咐友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坚贞高洁的为官做人信念以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做结,是整首诗诗眼的部分,字字珠璣留给读者美妙而无尽回味的联想空间,同时也是诗人神思奇妙之所在。

后一首诗写的是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与友人饯别之前所作,主要是表达与友人间彼此珍惜的真挚友谊,前两句诗人所见的景色,丹阳城南是深秋海面阴雨茫茫,城北楚地层云深深,以此景衬托诗人送别时的抑郁的气氛,并以景起兴,离别楼上,诗人千杯难醉,酒难尽兴,浇不尽胸中的离愁别绪,寒江寂寂流向远方,而心中的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滔滔不尽,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如同“我”对友情的真诚,全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堪称一绝。

三、佳句欣赏:

(一)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一句诗运用了典故,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而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来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别致而具有深意。

而诗人在此以晶莹明净的冰心玉壶自喻,其比喻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冰心”与“玉壶”作比,既如“冰”又如“玉”,而“冰”、“玉”是两种晶莹透明的物体,是一种纯洁无暇的象征,而此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他对洛阳亲友的“告慰”,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胸,因而,将“冰心”“玉壶”化作自己高洁品性的象征,也就是将“神思说”中的形象思维加以立体化,具体化,从而使整首诗充满灵气,而这种表现手法使诗人的神思,即思想超越了他所处的具体处境,不受时空的限制,诗人当时的处境是他受谗被贬,一般人的心境是失落消极的心态,而诗人在超越了现实的处境,极力所要表现的是他清正高洁的品性,所以,可以猜测,那些谗言可能与他为官的品行相关,也正是因为王昌龄为官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才招致了其他卑鄙小人在背后的诽谤,因此,遭遇了这样的官场变故而诗人仍然要保持“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是对那些卑鄙小人的控诉,以及坚守自我内心纯洁,不受官场世俗所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从而达到“物我同一”、“心物交融”的互动境界,而诗人以“冰”、“玉”为主要意象,不仅使整首诗达到纯美、纯洁、纯静的境界,给人一种静美的审美感受,从而需要思思去品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二)寂寂寒江明月心

景为情生,情动景中,那楼外的寒江沉寂无声,明月静静地照着,那样澄澈、明净,犹似“我”心中这一颗纯净无暇的心,无论你走向何方,这一颗纯洁真诚的心永远与你相随,而这颗明亮永恒的“明月心”象征着诗人对友人永恒不变,矢志不渝的真心,从而形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不离不弃的真挚情谊,同时与“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相互映衬,一个是“明月心”,一个是“玉壶冰心”,意象同样是晶莹剔透,含蓄委婉地表达不同的情感,但都体现了诗人追求一种明净无暇、天然去雕饰的纯粹心境,从而突出诗人高洁的性格操守。

参考文献:

[1]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唐才子传校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赵铭善《论意境的概念及其三个规定性》[J]《文学理论与批评》1989年第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玉壶王昌龄亲友
Poesía En la frontera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非法集资类案件中亲友认定问题探析
石维文
张勇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