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疕胶囊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研究

2017-09-29石红乔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鳞片银屑病表皮

张 倩,彭 陶,石红乔

• 中医中药 •

白疕胶囊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研究

张 倩,彭 陶,石红乔

目的 观察白疕胶囊(土鳖虫,穿心莲,珍珠母,乌梢蛇)对银屑病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及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雌激素灌胃刺激小鼠阴道上皮组织增生的方法制作银屑病小鼠动物模型,直接利用小鼠尾部鳞片模型,给予白疕胶囊不同剂量(0.72 g/kg,0.36 g/kg),甲氨蝶呤(MTX)2 mg/kg及生理盐水(NS)进行干预,14 d后计数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指数和小鼠尾部颗粒层鳞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白疕胶囊的各剂量组及MTX组对小鼠阴道上皮基底细胞有丝分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且均能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形成(P<0.05),从而促进表皮的正常分化。结论 白疕胶囊可通过抑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促进表皮颗粒层生成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银屑病;白疕胶囊;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指数;尾部颗粒层鳞片数

[J Pract Dermatol, 2017, 10(4):234-236]

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用药灵活、不良反应少,具有明显的优势。银屑病至今病因不明,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血分有热虽然是银屑病的主因[1],但血热而夹风夹瘀,则是该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对本病的治疗,不仅强调清热凉血,也应重视搜风和活血,在治疗中往往采用清热活血搜风法而取得佳效。正常小鼠尾部鳞片表皮天然缺少颗粒层,类似人类银屑病表皮分化障碍的组织病理改变,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公认的经典动物模型。本研究利用银屑病小鼠阴道上皮和鼠尾鳞片动物模型,观察白疕胶囊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及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生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白疕胶囊(南京市中医院自制制剂,主要成分:穿心莲叶,乌梢蛇,土茯苓,珍珠母),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6080501),甲氨蝶呤(MTX)片(上海医药信谊制药总厂,准字号H31020644)。SPF级KM小鼠,体重(26±2)g,雌雄不限,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石蜡包埋机(ECll50型,德国徕卡公司生产)。旋转式组织脱水机(型号:4634,规格:24114)。舒适切片机(型号:CRM硝0,规格:22950)。

1.2 方法

1.2.1 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模型 实验开始前3 d,向雌鼠灌胃苯甲酸雌二醇,每次10 mg/kg,每日1次,连续3 d,使小鼠阴道上皮处于雌激素期,模拟银屑病表皮增生过快的特点。各组动物分别称质量,按体质量灌饲器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用3 d。

1.2.2 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 小鼠尾部鳞片表皮因正常角化无颗粒层形成,可直接模拟银屑病分化障碍、角化不全的特点。

1.2.3 分组及给药 ① 白疕胶囊对各组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实验选择雄性健康小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白疕高剂量组、白疕低剂量组、MTX组,每组10只,按10 ml/kg的剂量灌胃给药。低剂量组予白疕胶囊水溶液0.36 g/kg,高剂量组予白疕胶囊水溶液0.72 g/ kg,MTX组为MTX水溶液4 mg/kg,NS组给予等容积NS。每日1次,连续14 d。14 d后处死小鼠,取尾部,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②白疕胶囊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的影响:实验选择雌性健康小鼠50只,随机分5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成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模型,各组分别进行以下干预:阳性对照组用MTX水溶液(4 mg/kg),模型对照组用NS 0.1 ml/10 g,白疕胶囊低剂量组用白疕胶囊水溶液0.36 g/kg,白疕胶囊高剂量组用白疕胶囊水溶液0.72 g/kg,正常对照组系未灌胃苯甲酸雌二醇组,给以相同体积的NS 0.1 ml/10 g。每日1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2 h腹腔注射秋水仙碱2 mg/kg,6 h后处死小鼠。取其阴道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行组织病理检查。

1.2.4 实验方法与指标检测①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给药2 h后腹腔注射秋水仙碱2 mg/kg, 6 h后处死小鼠,取其阴道组织,l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计数300个基底细胞中的有丝分裂个数,折算出每100个基底细胞中的有丝分裂数,称为有丝分裂指数,比较各组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②小鼠尾部表皮有颗粒层的鳞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个小鼠的尾部鳞片,凡鳞片表皮有连续成行的颗粒细胞者,称为有颗粒层形成的鳞片。分别计数每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及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检验,非正态或方差不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平a=0.05。

2 结果

2.1 白疕胶囊对各组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NS组缺乏或仅有少量的颗粒层,白疕胶囊高、低剂量组和MTX组颗粒层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剂量组分别与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疕胶囊各剂量组之间比较,白疕胶囊高剂量组与MTX组比较,有丝分裂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疕胶囊低剂量组与MTX组比较,有丝分裂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白疕胶囊和MTX均能显著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形成,从而促进表皮的正常分化。结果见表1、图1。

表1 白疕胶囊对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影响 (x¯±s)

图1 白疕胶囊对各组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HE染色×100)

2.2 白疕胶囊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的影响

光镜下观察发现,灌胃过苯甲酸雌二醇的模型组小鼠阴道上皮呈多层上皮, 出现角化, 与正常组相比,上皮基底细胞有丝分裂明显,证明属于雌激素周期的阴道上皮。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丝分裂指数明显较低(P<0.05),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白疕低剂量组、白疕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对小鼠阴道上皮基底细胞有丝分裂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丝分裂指数明显降低(P<0.05)。白疕胶囊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白疕胶囊高剂量组与MTX组比较,有丝分裂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白疕胶囊低剂量组与MTX组比较,有丝分裂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图2。

表2 白疕胶囊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的影响 (x¯±s)

3 讨论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慢性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在目前的临床中也是较难攻克的皮肤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银屑病从血分辨证是重点,血热论、血瘀论、血虚论三大学说占重要地位。3 种分型在银屑病的病情转化时间上无明确界限,是逐渐过渡的[1,2]。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血分有热虽然是银屑病的主要因素[3,4],但血热伴随有夹风夹瘀,则是该病的重要病理因素。血热是发病的关键,因热可以致瘀,因热也可以致虚,血虚亦可致瘀,瘀久又可化热,形成不良循环,导致瘀热互结,经络阻滞,气血失常。白疕属实证范畴,且不会由实转虚,但可兼夹虚证。风为百病之长,兼顾五气,银屑病患者既有外感风邪,亦见热极生风,风热之邪,交织于肌肤,则有痒感,久之生燥,出现红斑上厚厚的皮屑。因此,对本病的治疗,除了重视清热凉血之外,还应重视搜风和活血,在治疗中经常采用清热活血搜风法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白疕胶囊由地鳖虫,穿心莲,珍珠母,乌梢蛇4味药物组成,其中地鳖虫破血逐瘀,祛除沉积肌肤之瘀邪,祛瘀生新。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银屑病患者血瘀型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增高;血燥证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而地鳖虫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使血细胞比容、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均明显降低,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6]。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穿心莲有消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其提取物能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纤溶性,扩张血管,促进血栓溶解。珍珠母平肝清肝,祛风养颜濡肤,清热安神,能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乌梢蛇搜风剔邪、止痒,现代医学证实,乌梢蛇有消炎、镇静作用。诸药合用,以活血化瘀药物为君,祛瘀活血,用清热药物来清除血热,消除红斑,在搜风药物的辅助下,剔除沉疴积邪,达到清热活血搜风的作用,从而能安全有效治疗血瘀型银屑病。

正常小鼠尾部鳞片表皮天然缺少颗粒层,类似人类银屑病表皮分化障碍的组织病理改变,因此本实验采用此模型来评价药物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白疕胶囊对鼠尾鳞片颗粒层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因而可以认为白疕胶囊对银屑病的角化不全等主要组织病理表现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图2 白疕胶囊对各组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的影响(HE染色 ×100)

其次,银屑病的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角质增厚,角化不全。本实验选用雌激素周期的小鼠阴道上皮模拟银屑病的皮损,因为其有表皮细胞增殖活跃,有丝分裂增多的共同特点,故以此为据评价和探讨白疕胶囊的治疗效果。白疕胶囊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细胞核分裂旺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表皮更替时间缩短,而造成表皮增厚的银屑病,由于白疕胶囊对有丝分裂的抑制而产生的治疗作用。

本文实验证实了白疕胶囊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弥补了循证医学的结果缺乏实验证明的空白,为临床继续应用该药治疗银屑病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实验同时发现,不同剂量白疕胶囊药物组与MTX组比较,低剂量组与MTX组结果有差异,而高剂量组与MTX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要达到其他类药物的同等预期疗效,在该药物剂量的把握控制使用方面有待进一步细化探究,临床医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掌握,适时调整用药量,同时也为后期的临床试验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1] 秦万章. 血燥证理论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13(1):1-6.

[2] 姜燕生. 寻常型银屑病辩证论治思路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 4(21):4.

[3] 周博, 魏跃钢. 魏跃钢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经验[J]. 中医药导报, 2011, 17(2):4-5.

[4] 王香兰, 张秉正, 王俊民, 等. 寻常型银屑病从血热辨证论治的研究探讨 [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5(5):20-21.

[5] 张赛男. 银屑病中医辨证论治的现代研究 [J]. 中医药导报, 2008,14(9):89-88.

[6] 周长运. 地鳖虫宜食用 [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1, 32(5):1.

Effects of BAIBI capsules on psoriatic mice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ZHANG Qian,PENG Tao,SHI Hong-qiao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Jiangsu Nan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Nanjing 210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AIBI capsules on mice models of psoriasis, including estrogen induced vaginal epidermis mouse model and mouse tails’ model,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Methods The induced vaginal epidermis mous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feeding the mouse with estrogen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their vaginal epidermis, meanwhile the mouse tails’model was built by using mouse tails that were born without stratum granulosum. BAIBI capsules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72 g/kg,0.36 g/kg), normal saline and MTX were given to mouse models for 14 days, then the mitotic index of the mouse’s vaginal epithelia and the number of mouse-tails’ granular fak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s, each dose of the two medicine inhibited mouse vaginal epithelial mitosis(P<0.05), and the medicines also facilita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granular layers in the flakes of the mousetails(P<0.05). Conclusion BAIBI capsules could help alleviate psoriasis through inhibiting mouse vaginal epithelial mitosis and facilita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granular layers in the fakes of the mouse tails.

Psoriasis;BAIBI capsule;Mitotic vaginal epithelial mitosis;Formation of the granular layers

R758.5

A

1674-1293(2017)04-0234-03

张 倩

2016-02-02

2016-06-20)

(本文编辑 耿建丽)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70414

210000 南京,南京市中医院皮肤科 (张倩,彭陶,石红乔)

张倩,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痤疮,银屑病,E-mail: zq_njmu@126.com

石红乔,E-mail: 454758088@qq.com

猜你喜欢

鳞片银屑病表皮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金钱龙
没有脚也能走路的蛇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聚偏氟乙烯/鳞片石墨/碳纤维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