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英语视听说零度课程开发研究

2017-09-29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旅游语言英语

吴 云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 201418)

旅游英语视听说零度课程开发研究

吴 云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 201418)

Grice所说的交际合作原则策略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不同输入源进行处理的效率。为了实现这个效率,在进行旅游英语课程设计时必须要视与听说有机结合,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旅游工作环境,使得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零度是指课程所要求具备的各种知识、素质、技能,而对这些知识技能等的具体运用和体验就是课程的偏离。根据旅游ESP的理解过程特征,旅游英语视听说零度课程设计要求课程目标最小化、课程内容重构多元化、实现“零”教材和“零”教室、零度“师生”角色重新定位。

旅游英语;视听说;零度;课程

对于一门课程而言,课程设计者的作用至关重要。旅游英语课程设计的成功因素固然需要懂得科学的方法、了解企业对人才外语素质的需求、具有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但是,课程开发的理念是成功因素中的首要因素。而对于一门旅游英语课程而言,动口和动手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能力,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理解旅游服务和管理环境下英语话语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能力。

实际上,旅游工作意味着员工与客人交际双方存在着一种社会契约,听话人和说话人都假定他们在说同样的语言,都具备同样的语言能力。所以员工的旅游英语理解力和表达力必须力求达到英语母语使用者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模式。通常,有人认为,英语作为外语来习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pproximation)而永远无法习得到像母语使用者一样的英语,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一个特定的工作环境里,在一个语域相对狭小的工作领域,语言的僵化(fossilization)现象是否可以消除?至少应该在语音模式、表达时的体态和音貌、感知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等方面,以及理解方式上可以做到和母语使用者一样。那么,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突破过渡语(transfer)阶段,或者至少减少过渡语阶段,大大改观旅游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效度,使旅游院校学生在工作一开始,就能适应真实环境中的工作交际情景,与游客或同事进行有效沟通。

一、旅游英语视听说ESP的理解过程

因为口语是语言的第一属性,所以听说既是二语习得中的输入处理,又是输出处理。在旅游服务和管理的工作环境中,口头交际是独有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出话语的即时性、反馈性、羡余性、经济性、话题的随机性等方面。即时性表现突出,也就是话语的速度快,对于听辨能力是一个挑战。还有,游客说话时有真正的交际意图,听话人愿意根据说话人所说的话语作出正常的“连接性假设”(bridging assumptions),也就是Grice 所说的合作原则。这些交际的策略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不同输入源进行处理的效率。Garman认为,输入源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和其他方式,比如来自说话人的、独立于语言信号的、听觉的输入源,其处理对象是音质、音速、吐词等,还有来自说话人的其他感觉信息,其处理对象是拍打动作、拥抱动作等。

因为语言表达式常有一些潜在的指称和视觉环境有关联,在旅游工作环境中,物体的关联度更高,潜在的联系更密切,因此视觉输入是一种必要的理解过程。另外,手势、脸部表情、姿势等等可以携带与语言信息有关的信息,来表示生气、乐趣、兴奋、郁闷等情绪,说话人可以借助这个频道来决定语言信息应该使用哪种适当的形式,从而达到说话人的意图。对于听话者来说,也可以藉此判断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在其他输入形式中,说话人可以在这个频道上自由控制信息。应当指出的是,视觉和听觉知觉过程都存在着交互作用。听话人在语言输入后,要分别对输入源作进一步的语言处理,视觉输入的处理媒介可以是百科全书式的(即长时记忆),处理途径是从记忆中语言信号领域以外获取信息;听觉输入的处理媒介是当前记忆,处理途径是直接到结果;而其他输入源的处理媒介是凭借专业知识与经验,处理途径是从记忆中语言信号领域以外获取信息。

这样看来,视觉输入是原始的,但是又是不可少的理解过程。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有必要遵循这一语言理解规律,强调视觉输入理解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关键图示信息以及掌握这一信息的方法,把视与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旅游工作环境,使得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利用不同的输入频道交互作用,把语言和工作环境建立起越来越强的联系。

二、旅游英语视听说的零度课程设计

(一)零与偏离的概念

零度最早由法国结构主义者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提出,零度就是中性的、无标记的意思[1]。

零度偏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界提出的语言学理论。零度是一个假设,即不带任何修辞色彩的纯中性的表达方式,这其实是不存在的,但可以作为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在交际活动中出现的一切具体的话语,其实都是对这个零度的或多或少的某种程度上的变形[2]。

王希杰认为,他和列日学派差不多同时提出了零度理论。两者都是从索绪尔和叶尔姆斯列夫学说出发,但不同的是列日学派重视零度和偏离之间的对立,而王教授更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不主张语言和言语、形式和内容的割裂研究[3]。

语言课程是对语言和社会文化规范化的学习,规范化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的规范化,一个是言语的规范化[4]。这里的规范就是零度,不仅仅指语言结构的规则,还指言语交际中的社会文化规则。零度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零可以作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有相对标准的语言范式,但无绝对统一的话语模式;再者就是,平等、共生的学教关系。零度英语视听说课程也意味着偏离。零度与偏离的二元关系反映在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中,零度是普遍的、共性的,而偏离是具体的、个性的。

就旅游英语视听说的话语文本而言,话语的内容是零度,表现的形式是偏离;就旅游英语视听说本身而言,理解和表达技巧是零度,这些技巧的具体运用是偏离;就旅游英语视听说的过程来看,理解处理线路是零度,具体理解是偏离;就旅游英语视听说的主题而言,学习者本身人文素质、认识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等是零度,各种能力的具体运用是偏离;就旅游英语视听说素材中的具体语言来看,规范的语言是零度,行业规范的语言是偏离;总体上来说,旅游英语视听说中所要求具备的各种知识、素质、技能是零度,而对这些知识技能等的具体运用和体验就是偏离。

(二)课程目标最小化

根据零度课程理论,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运作轨迹就像圆圈一样,没有固定的起点或终点,每一个零点空位既是起点的空位,又是终点的空位,任意一个起点都是来自先前的终点。王星远指出:“这样课程的运作就好像是循环运作的过程,而循环运作的‘不断否定自身的反思精神’正是零度课程的要义所在”[5]。从课程的目标来看,它是由轨迹中的数个点,即小目标组成,每个点是一个技能,每个点之间无所谓先后和高低之分,所以说零度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以结果论为理论依据的。课程目标的不断循环、重复、否定、反思,强化了旅游服务与管理技能,英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在获取技能时不断深化,与此同时,学习者的目标最小化,难度分散,实现时效短,成就感强。零度课程中的零度目标除了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外,还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它总是在课程设计者们的话语协商中产生。课程设计者可以自身的现有的知识原点出发,根据兴趣和需求,完成个性化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者在长期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零度知识和潜性的零度操作能力。课程设计者可以“不知道”的“零度知识”为设计原点,制定符合自己的零度目标。

(三)课程内容重构多元化

零度课程设计的内容,遵循专业知识技能发展与语言能力发展同时进行的设计流程,注重学习者零度知识的积累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语言能力发展过程来看,以视听感觉知觉入手,经过听辩训练、工作场景角色认知和有声演练,最后到无声演练,达到创意表达。从专业知识技能发展角度来看,以专业核心语域为起点,沿着工作轨迹不断强化规范语域,并向宽泛和超宽泛行业语域辐射(见图1)。

图1 视听联想看图表达与语域表达

这种课程内容重构多元化是在课程意义的建构与升华中逐渐生成的。它以零度偏离为理论基础,以培养课程设计者的批判意识和实现人的解放兴趣为目的,重构课程设计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力求实现语言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动态平衡。

课程内容重构多元化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课程参与者置于主人翁的地位,激活课程参与者的情感和责任感,在自我建构中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表现为不同主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解决了机械化、单一化的“制度课程”的问题。

零度课程注重个体自评能力的培养,每一次的课程都是冲突、修正和重建的建构过程,从而淡化了师评的作用。学习者不再围绕传统的应试式练习只是做一些单向性的接受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开放式的、批判式的个案重现,发挥参与者共同学习和交互的作用,课程参与者慢慢释放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发创新精神,培养专业和语言实践能力。

(四)零度“师生”角色重新定位

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主体零度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关系的解构后所有进入到课程当中的教授者与一起学习的参与者之间构成了多元的动态的对话过程[6]。这种动态的对话过程遵循一个双方都共同遵守的动态平衡原则,即平等原则,也就是说,所有的课程教授者和参与者在课程设计中拥有同样的发言权。任何一个成员都必须承认他人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判断标准,并以批判性的思维解构课堂的主导话语。

课程主体的偏离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角色重新定位,以课程的参与者、辅导者也可以是主讲者、评价者或课程氛围的制造者之一的身份出现,积极地与他们的想法共舞,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实现“零”教材和“零”教室

Hakuta, Brown等人对外语习得过程与母语习得的程序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学环境中掌握的先后顺序与自然环境中的掌握的先后顺序不同。我们假定学生在接触外语时,会感到其中有些特征容易学,有些难学。学生对与本族语言相似的要素感到简单,而对与本族语言不同的要素感到困难。教科书如果将学生的本族语言与他们所学的外语加以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真正的学习困难所在,并能更好地组织教学[7]。

“零”度教材指的是,教材素材真实,体现真人真声,真音真貌,反应真实英语生活和世界。内容新、奇、趣,接近学生生活,涉及自我发展,帮助完成实际工作,共同展望未来。

实现零教材的另一途径是设计的体例简明、流畅、新颖。图文并茂,以视频和旅游工作基本过程展现学习环节,把视听说的组合特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图2,3,4。

图2 视vs听——短时记忆与理解

图3 视vs说——语言表象与深层生成

图4 听vs说——长时记忆与表达

课程的横向结构即是“怎样从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最终转化为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活动”。超越具体有形的教室的限制,实现“零教室”异域空间,突破45分钟的课堂时间的界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向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开放性的课程形态。“教室”存在于谈话双方的理念中,“教室”可以是“问题情境”,激活课程设计者原有知识经验,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在问题的情境中整合知识、发展技能。比如图5。

图5 课程横向结构中的学习活动示例

三、结束语

根据零度理论设计的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旨在使学生接触适量的、经过精心遴选的真实、自然、生动的旅游工作英语素材,远离传统录音棚灌音模式下的平面、矫作、机械的语料贫血;得到充分的、经过有序安排的英语语调和语音辨音的训练,摆脱纯粹应试模式下知其“音”、不知其所以“音”的功利语训;沉浸在依托式的、经过巧妙设计的、轻松、快乐、有趣味的旅游口语实操氛围,规避传统假设情境口语训练模式下言之无物、流于形式的语钝窘境;唤醒潜在的、经过自主激励的、符合英语学习心理发展的英语创新能力,跨越传统偏离语言内化规律的、削弱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语言低能障碍。

[1] 李晗蕾. 零度偏离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M].语言学新思维, 2004:38.

[2] 杨劲松. 论语言博弈:零度偏离的转化[J].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25-1301.

[3] 王希杰. 零度和偏离面面观[J].语文研究, 2006,(2):1-5.

[4] 邵珊珊. 法官庭审语言规范化研究——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分析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6,8(22):133-135.

[5] 王星远. 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的零度偏离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9):7-11.

[6] 王巍. 零度写作之我见:浅谈公共安全事件新闻报道的零度写作[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0):61-66.

[7] 张季红. 翻译——利用母语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J]. 上海翻译,2005,(1):41-47.

[编校:张芙蓉]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the Degree Zero Course of Tourism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U Yu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201418)

According to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the selection of conversational cooperative strategy depends largely on the efficiency of processing different input sources. For this purpose, when designing the tourism English course, speaking and listening must be combined with viewing by creating virtual linguistic and tourism work environment, so that language training can be effective. The Degree Zero of the Course of Tourism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required, but variation aris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skills. To adapt to the features of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during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teaching, such a course can be designed with minimum course objectives and constructive multiple faceted course contents, resulting in Degree Zero teaching textbooks and classroom, and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roles of teacher or student.

tourism English; viewing; speaking and listening; degree zero; course

H319.3

A

1671-9654(2017)03-0045-05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3.012

2017-01-12

吴云(1966- ),男,江西上饶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旅游职业教育、旅游文化与翻译。

猜你喜欢

旅游语言英语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旅游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